首页 理论教育职校品专建设的评价机制实践

职校品专建设的评价机制实践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差异很大,教育管理部门很难对于全国各地现有基础和发展方向有比较全面而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因而完全由教育部来实行品牌专业的评选工作,势必会影响职业院校品牌专业评选的科学性。

目前,我国普通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点评审指标不分职业院校类别和学科类别,并且量化程度不高,不利于职业院校的评审。因此,应研究出台不同类别的职业院校和不同专业的品牌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且尽可能实现量化,以引导不同职业院校和不同专业的品牌专业建设。设立品牌专业的淘汰和退出机制,规定品牌专业的称号有一定的期限,而不是终身制的,超过期限应重新进行考核,不符合条件的专业单位应予以淘汰。

一、评选管理主体多元化

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管理体制受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统一由教育部进行评选。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的评选,既要考虑各职业院校申报专业的条件与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申报专业服务于某一行业或某一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这是培育和建设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的重要导向。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差异很大,教育管理部门很难对于全国各地现有基础和发展方向有比较全面而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因而完全由教育部来实行品牌专业的评选工作,势必会影响职业院校品牌专业评选的科学性。因此,要实现职业院校品牌专业评选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的评选管理上,教育部可以借鉴国家硕士、博士点的评选体制,即在教育部对职业院校评选标准、评选方法和评选程序统一把关,对各职业院校主管部门在品牌专业数量上进行宏观管理的基础上,地方所属院校的品牌专业由省级地方政府进行统筹管理,由省级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对所属职业院校的品牌专业在一定的指标范围内进行评选;教育部之外的其他部属院校的品牌专业,由其主管部委组织进行评选。相对于国家而言,地方附带或其他部委对本地区或行业、产业的发展情况更为了解,因而能够更准确地评选出满足本地区或本行业需求的品牌专业,培育和建设出能够促进本地区或行业发展的品牌专业。合适的时候,采取合适的形式让具有一定资质和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参与。

二、构建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的评选机制

职业院校行政管理是指对职业院校内部行政事务的管理,即管理主体依据学校章程和某种民主程序及上级赋予的职权,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学校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具体来说,就是职业院校为了实现学校工作目标,依凭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积极发挥管理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大学行政系统运作不同于学术系统,它呈现出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特征。系统结构自上而下科层化,行政权力是一种授予权力,这种权力来自上级或上级的法规制度。它以行政管理体制为基础,通过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机构实施法定的权力。权力结构自上而下逐级推行,主要是贯彻执行上级指令并管理、指导从属机构。目的在于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职业院校整体目标得以实现。行政管理是大学管理不可替代的组织体系,是大学体系良性运行的保证体系和支撑平台,从而追求职业院校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益。学术管理是指对教育中学术性事务和活动的管理。职业院校学术管理是指对职业院校内部学术性事务和活动的管理,主要是在教学、科学研究活动中对包括课程及设置、教学及评估、学科及规划、学术及评价、科研创新及发展方向等有关学校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学术事务的管理。学术管理的职能贯穿于职业院校的教学、专业建设、科研和师资管理等工作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职业院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的设置,审议教学、科研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研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学术管理是职业院校管理区别于其他社会管理的重要特征,也是职业院校管理的核心内容。

强化对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的学术管理,构建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的评选机制。品牌专业代表了一个专业领域的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专业水平,品牌专业评选既是一项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也是一项学术水平的评价工作。因此,要实现对职业院校品牌专业评选的科学管理,在教育部对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在总量、结构和布局进行宏观管理的同时,需要充分发挥相关领域专家的作用,在评选过程中尊重专家组的意见,强化评选过程中的学术管理,从而实现在品牌专业评选过程中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有机结合,切实保证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的评选质量。在职业院校内部进行品牌专业建设与评选时,也应注重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有机结合,既体现学校在专业布局与建设中的宏观规划,又需要充分尊重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建议。

三、对不同类型的品牌专业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评价指标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以学科专业发展目标为导向,以系统分析理论为指导,以目标逐步分解为基本思路。品牌专业评价与建设的过程是实现办学目标的过程,也是实现办学理念的过程,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更是实践的过程。评价的关键要素在于是否可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可否操作、能否表达所要测评的要素。在指标列表的基础上,使用德尔菲法来对专家进行相关的调查,最终确定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评价指标。根据职业院校品牌专业评价的要求确定德尔菲法需要的专家人员。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从事专业级学科评价的工作人员和对学科及专业研究有深厚认识的专家,并且合理确定调查专家的人数。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程序通常包括三个阶段:①发散阶段,即分解教育目标,提出详尽的初拟指标;②收敛阶段,即对初拟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归并和筛选;③实验修订阶段,即选择适当的评价对象进行小范围的实验,并根据实验的结果,对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评定标准进行修订。

首先,对相关的专家进行一轮开放性深度访谈。访谈的目的主要是介绍品牌专业评价的目的和最终希望达到的效果。让各位专家根据各学科和专业的特点提出人才应该纳入考核体系的评价指标。这种开放性访谈可以初步探索品牌专业的评价指标。然后,对专家的访谈结果进行归类、总结、调整,并且结合文献分析的结果,建立一个指标列表。其次,将获得的品牌专业评价指标列表做成调查问卷,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让专家对目标一致性、导向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独立性和可比性进行评价,并让专家根据事先确定的评价等级对评价指标的设定进行打分。根据专家的打分情况,再对各个指标进行筛选。通过对评价结果的整理和统计,将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和意见向专家反馈,让专家了解别人的不同意见后,再对指标重新进行评价,从而最终建立职业院校品牌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将最终确立的评价指标,进行小范围的实证调查,根据调查得到的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修订,最终形成相应的指标体系。

但是,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类型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不尽相同,因此,对不同类型的品牌专业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对于定位为就业导向的应用型品牌专业,就不一定要用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高低来衡量办学绩效。一些职业院校中的旅游、烹饪专业就是以培养导游、厨师这样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每年输送出的毕业生就业于全国的旅游和餐饮界,这些院校中的旅游、烹饪专业是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品牌专业,对于这类的品牌专业显然不能用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多少作为评价标准。职业院校具有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功能,承担这一任务的品牌专业就不能强调为经济建设服务。例如,古文字学研究,它主要通过研究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器物上的古文字资料,弄清它们的性质、体例和时代,并阐明研究这些资料的方法。古文字学的研究范围是殷墟的甲骨卜辞、殷周时期的铜器铭文等,通过对古文字的研究来判断有关墓葬或遗址的性质和时代,以古文字本身为对象,着重研究汉字的起源,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演变,其目的在于传承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瑰宝,因此不能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评价标准进行衡量判断。考虑到不同类别学校、不同性质专业的差异性,教育主管部门应研究并制定品牌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条件成熟时定期向社会公布品牌专业点的建设情况和评价结果,以利于考生报考学校品牌专业,督促学校努力提高品牌专业办学水平。

四、评审专家来源应多样化

品牌专业的评价按照评价主体可分为学校内部评价和校外评价两大部分。学校内部评价包括学校评价、学院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而校外评价包括政府主管部门评价、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评价、社会公众评价等。品牌专业的评审专家应吸纳包括学校、用人单位、社会等与品牌专业建设质量有关的学者与专家参与,使得评审更具科学性与公平性。

建设品牌专业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质量的高低最终由社会根据毕业生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产生的影响给予评价。因此,社会的认可度是评价品牌专业的主要依据,尤其是品牌专业必须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以下简称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在管理、交流技巧以及全球经济、市场和金融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极高评价,在这些领域,哈佛商学院在整个美国都名列前三。哈佛商学院是美国培养企业人才的最著名的学府,被美国人称为是商人、主管、总经理的西点军校,美国许多大企业家和政治家都在这里学习过。在美国500家大公司里担任最高职位的经理中有1/5毕业于这所学院。商学院的毕业生往往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他们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就业前景、这么高的社会认可度,都是一届一届的毕业生打拼出来的,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有高效的管理手段和出奇制胜的商业营销策略,能为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他们有着极强的追求成功的欲望,是商业界的精英、领跑者。

五、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

品牌的形成源于竞争,没有公平竞争的机制,就会失去发展的压力与动力。世界上所有办学成功、品牌鲜明的大学,都是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结果。品牌的形成需要有公平竞争的环境,这种公平的竞争环境包括各种教育资源的配置、办学自主权的享有、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等,而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尚缺乏这样的公平竞争环境。这种缺乏必然使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中缺少品牌专业建设的动力,成为影响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最为重要的原因。教育管理部门要针对这一问题,在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培育与建设中引导职业院校强化竞争意识,建立职业院校品牌专业“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就是对现有职业院校品牌专业进行周期性的评估和审查。

通过品牌专业建设级别及品牌专业带头人的滚动遴选带动竞争,通过建立系统的品牌专业奖励制度,对品牌专业建设的优秀单位和个人实行必要的奖励政策,以此调动品牌专业建设的积极性,鼓励人才冒尖,不断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也提高他们对外的竞争力。有了竞争和激励机制,职业院校的品牌专业建设才具有较强的动力,也就有了活力。而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是为了品牌专业建设能够充分适应市场需要,加上其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由此有较强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