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职业证照制度的建立正是加强学生实务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台湾科技大学专任教师305位,其中具博士学位者占87.21%,有大学生4661人,研究生2204人。......
2023-09-23
一、台湾地区“建教合作”模式
在台湾地区从事高职教育的主要有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和研究所,都以应用科学与技术为己任,不同的是培养人才的目标层次不同。其鲜明的特点也是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的实习、实验、实践时间,一般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有的专业甚至更长。台湾地区把教育机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称为“建教合作”,具体是指学校同企业共同合作实施教育与训练,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方式。
(一)建教合作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
建教合作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教育与训练,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场地,建立校内模拟训练系统,而企业生产现场也是进行教学的场所,以满足学生实际训练的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坚持“在传授基本原理之外,加强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强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加强纵向的衔接和横向的统合”,并且“根据学生来源、地区特性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发展学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务教学特色,注重职业证书的获取,以技能考核检验教育成效,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证书(能力重于学历)。该模式已推广应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台湾地区学者将建教合作内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是指工业界与教育机构合作,从事职业或技术训练的教育,其内涵接近于大陆高职的校企合作;而广义是指训练或教育制度与社会团体之间广泛的密切配合与相互合作,包括科技、专题研究、课堂教学与其他方面的合作”,其内涵接近于大陆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台湾地区建教合作的模式既实用又可操作,其模式已形成了成熟的体制和运作机制。
(二)建教合作的主要模式
台湾地区的建教合作模式多种多样,有的从合作类型上,将其分为六大类模式24种,即顶岗实习模式、研究开发模式、配合教学模式、员工培训模式、创新育成模式和合作经营模式六大类。江义智、江文雄在《海峡两岸职业技术教育比较》一书中又将其分为16种。不管有多少种类,本书主要研究如下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
1.轮调式
轮调式建教合作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机构密切合作,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准备教育,学生在企业相关技术岗位与学校教室中轮番接受技能训练和理论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企业机构需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轮调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其具有以下特征:
(1)学校与工厂共同负责招生,教学上,学校负责理论及相关学科教学,工厂负责技能训练。
(2)学生分两班或两组,每周或每月轮流到校上课和去工厂训练,学校上课与工厂训练时间各占一半,间隔轮调。
(3)合作厂商派代表组成建教合作小组,负责学生的训练计划、执行与考核。
(4)学习期满,学科及技能测验合格,由学校发给高级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同时获得工业职业训练学会发给的技能训练结业证书,经技能检定合格,还将发给技能检定合格证书。
2.三明治式
“三明治”模式是一种“理论 实践 理论”或“实务 理论 实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形式上像两块面包中间夹一块肉的“三明治”而命名。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1年,再到学校学习2~3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1年,即“1+2+1”或“1+3+1”;第二种形式是第一、第二、第四学年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第三学年到企业实践,即“2+1+1”,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可以获得报酬。这一模式要求学生用一段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一段时间到工厂企业参加生产劳动以验证理论,接着再学习一段理论后又到实践中去,如此交替进行,直到掌握所学专业,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书为止。交替制的学生分为两类,以企业为依托或以学院为依托。以企业为依托的学生,无论是在企业工作还是在学院学习,都由企业付给薪金;以学院为依托的学生,在学院学习期间由学院提供资助,在企业时领取企业付给的工资。企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获取更高的职业资格,改善其职业前程;学院的学生由于在企业实习,因而有可能在择业中处于优势。
3.委托式
委托式是受缴纳职业训练金的企事业单位委托,建教合作学校开设根据企业需要的订单班或职业技能训练班,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委托式也包含着学校为委托单位举办员工在职训练和技艺人力之养成训练。
4.阶梯式
阶梯式是一、二年级在学校上课,三年级到建教合作单位实习,且每周返校上课一天的建教合作方式,如台北东方工商学院就采用了这一模式。
5.研究式
研究式模式一般是学校接受合作单位以合作方式从事专题研究或实验。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例如,彰化师大成立的“创新育成中心”,台湾地区已有170多家企业在该中心设点,企业有技术难题需解决,学校中心组织聘请教师带着学生共同参与,协同攻关解决,该校利用企业的课题和经费已完成了一大批实用型技术项目。这种校企紧密合作,既解决了企业的难题,直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就业也顺利解决。
6.课后实习式
由学校寻找相关的建教合作单位,安排学生在寒暑假进行实习,实习期限大多为两个月,实习期间的表现列入成绩考核之中。
7.“最后一哩”式
“最后一哩”原义是指网际网路(即网络)从机房至用户的末端部分,电信网路无法达到快速、普及服务,最大的障碍在于传统高架化或地下化的电信网路无法克服“最后一哩”的问题。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界引用这一术语,泛指职业院校开设最后一年课程时,先与企业界协商,双方共同为学生设计、开设课程,让学生毕业后即拥有工作的能力,从而打通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哩”。“最后一哩”不同于传统的建教合作,它不主张通过将学生送到企业实习、工读来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课程不是由学校教师来教授,而是主张由企业界的企业家、专业经理人或技术专家讲授,或是将职业应学习的知识、态度、技能设计成电子课件,通过网络或制作成光盘交给学生自学,而教师只从旁指导。在课程设计上,“最后一哩”式是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规格来设计的,要求学生在知识上具有产业或专业技术的基本知识;在态度上容易接受改变和挑战;在技术上至少会两种以上的操作性技能。课程修习完毕后,让学生通过统一的资格检定或技术鉴定取得资格或技术证书,作为进入职场的通行证件。“最后一哩”模式颇具特色,其实施步骤经过科学论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寻求产(企)业界合作。
(2)配合合作产(企)业界遴选合适系科或规划办理学程。
(3)建立对话平台。
(4)评估学生现有能力与就业能力的差距。
(5)开设课程。
(6)规划师资、设备。
(7)建立学生能力评估机制。
(8)教学实施。
(9)辅导就业。
(10)反馈修正。
为完成“最后一哩”学程试办计划,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了巨额补助经费,并实施了如下保障措施:
(1)架设“最后一哩”工作站网站。
(2)举办产学对话及交流活动。
(3)公开征选并开设“最后一哩”学程课程。
(4)组织技能鉴定或资格认证考试。
该模式是学校同厂商签订合约,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最后一年通过学生自愿报名,企业开展定向培养。
台湾地区的这些建教合作模式中,轮调式和“三明治”式有明显的工学交替特征,且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轮调式建教合作中,企业从招生开始直接执行技能训练,教学及训练更具针对性,由于实训教学完全是由企业负责,实训环境和双师结构自然不成问题。“最后一哩”模式是在最后一年对学生进行遴选的一种订单培养,该方案优点突出,首先是因最后一年学生身心较为成熟,且具有较强的就业意识,实习比较认真;其次是企业以招收员工的态势来从事辅导工作,对学生的训练和考核均能到位;再次是对企业而言,训练和参与时间比轮调式短,又可节省招募人才的成本,降低试用期的磨合,使招到的员工与单位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技术同步;最后是对学校而言,由于已经基本完成基础理论教育,专业教育可以更加方便地执行模块化,也就可以实现小批量、多样化的订单培养,适应不同企业的需求。
(三)建教合作的实施
1.从制度着手
通过制定制度,建立起机制、体制。1954年台湾地区颁布《建教合作实施方案》,从目标、原则、实施三部分规范建教合作;1955年颁布《“中央”建教合作委员会组织章程》;1968年颁布了《试办两年制实用技艺专科学校办法》;1970年拟定了《大学及独立学院与生产和技艺机构建教合作实施办法》;1973年颁布《推广高级职业学校轮调式建教合作实施要点》;1974年重新修订颁布《建教合作实施办法》;1976年颁布的《加强高级职校轮调式建教合作教育(训练)实施要点》从办理原则、行政管理到各项具体措施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使建教合作推行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为配合建教合作的实施,1976年颁布了《专科及职业学校加强推行建教合作补充要点》,要求职业学校、专科学校要设立建教合作顾问委员会,主要由公私营事业机构负责人、学术及技术机构人士、就业辅导机构负责人、在企业工作的学生家长及毕业校友组成,负责学校建教合作的策划、设计、推行、协调等工作;1979年公布了《加强高级职校轮调式建教合作教育(训练)实施要点》;20世纪80年代颁布的《职业训练法规定》,对于企业办理的建教合作,视同厂内自行办理的训练,可支用职训费用,以此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建教合作。由此,建教合作教育模式的推行做到了有法可依。一系列法规对建教合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54年颁布的《建教合作实施方案》使委训式、奖学金式、实习式等建教合作有了较大发展;1973年颁布《推广高级职业学校轮调式建教合作实施要点》后,轮调式建教合作推广迅速,至1983年,轮调式建教合作达49所,合作工厂240家,合作学生达12 352人。
2.经费来源有制度保障
1972年2月,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公布职业训练金条例,该条例规定:凡登记设立的公私营企业,雇员达到40人以上,应缴纳职业训练金。有征缴职业训练金的企业可以动用职业训练金进行建教合作,对建教合作的推动提供资金保障。1976年停止征收职业训练金后,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成立技专与职业训练小组,职业训练与建教合作经费由当局支持,建教合作经费来源有制度保障。
3.学校有专业的相关机构
在台湾地区,各种职业院校成立了专门执行建教合作的专业组织和咨询机构,如顾问委员会、筹委会、家长委员会、专业联络教师等。建教合作筹委会和顾问委员会的成员由学校行政教育人员、工商界人士和家长组成,主要任务是提供合作单位调查,促进公共关系等相关服务,加强学校与工商界的合作。在具体合作方案执行时成立专案协调小组,由学校与合作工厂各指定2~3人组成专业联络教师,负责联系、协调及处理有关事务。学校推行建教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机构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由学校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组成,将家长委员会引入职业教育的组织体系,促进建教合作工作的开展。
4.有合理的人员配备
在台湾地区,为了使合作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双方有合理的相关人员配备。职业学校除有授课教师外,还必须选派优秀人员充当建教合作联络教师,担负规划、联系、协调、评鉴、公共关系、职业辅导、行政管理、教学等多重任务。合作企业则应安排技能训练人员,包括训练管理员、训练员、助理训练员,负责训练业务,安排技术生确定轮调技术岗位,负责训练技术生的技能并依考核项目实施考核。此外,合作企业还设置了生活辅导人员,负责学生的生活辅导。
5.督导、评鉴工作全面具体
在合作教育实施之前,职业学校应在规定期限前检具合作计划、合约书及有关书表,向主管教育行政机关申请,经审查合于规定且评估合格者,才能以“轮调式建教合作班”的名义招生。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应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有关单位及学者专家组成评估或巡视小组,考查各有关学校及事业单位实施建教合作教育训练的情形,列举优点及应改进事项,并函告学校与事业单位。
台湾地区建教合作评估工作包含对学校的评估和对工厂的评估。重视对建教合作工厂建档,每年对建教合作工厂进行实地评估,打分评级。评估过程采用从学生选择、在职训练计划、薪酬、训练场所、生产安全、学生生活社团组织等17项指标,内容全面。同样,对学校评估是在建教合作计划完成后,通过对学生的追踪、雇主的调查等方式对建教合作计划做总体评鉴。
(四)建教合作的显著特征
康自立综合台湾地区做法和国际上通行的说法,认为台湾地区建教合作教育具有下列五个特征:“一是在企业的学习必须与教育目标相关;二是建教合作教育是一种职业的准备教育,学生进入建教合作方案之前必须经过良好的职业准备过程,学生具有生涯目标;三是建教合作具有多方面功能,但学生参与建教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教育上的成长和就业能力的增进;四是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是双重身份,因此教育与训练过程应有相关法律;五是建教合作实施方案必须针对实际需要做弹性安排。”
此外,我们认为台湾地区建教合作还有以下特点:
(1)务实致用的办学理念。台湾地区高职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立足于地方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如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是“落实务实教学,推动产学交流,加强科技整合,因应产业升级;重视通识人文,培养国际宏观,扩大推广教育,畅通修学管道;结合地方特色,促进地区发展。”培养目标是培养敬业乐群、卓越创新之产业发展精英,从事着重实务之应用研究与推广服务工作,发展大学之社会功能。在学校总的培养目标下,各院系都有非常明确、具体的目标,而不是雷同的、口号式的目标,因此,各院系在教学的安排上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学结合。
(2)“学验俱丰”的教师队伍。台湾地区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是从岛内外招聘而来,条件是:“必须有5年的教学经验和4年的‘产业年资’(实践工作),也就是必须‘学验俱丰”’,即教学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他们认为,只要教师具有优异的教学经验与产业背景,就能实现办学的“创新及实务导向”的结合。
(3)生源的对口性。台湾地区高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中专、职校的毕业生。台湾地区的初中毕业生有三条升学渠道:一是参加普通高中考试,升入普通中学,高中毕业后报考普通大学;二是报考五专学校(五年制大专),也属高职(专科)性质;三是报考中等职校,学制三年。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学校每年实行联考制,主要招收中等职校的毕业生,应届高中毕业生若要报考高职校一般应工作1~2年。高职校也向五专毕业生招考,考上后读两年即可获得本科文凭。
(4)教学的全面性。建教合作的教学特点是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台湾地区某工学院的电脑与通信工程系在课程设置上就提出了五个重:一重实习,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每周都有一项实习,而且是每人一组;二重活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三重启发,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而不是由教师提供现成答案;四重通识,加强人文科学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五重外文,每个学生精通一门外语。
高职学生的实习、实验、实践时间,一般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有的专业甚至更长。如经营管理(营销)学实习时间长达8个月(含寒暑假),从三年级下到连锁店去实习,从当店员到店长,参与全过程活动,以得到全面锻炼。
(5)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台湾地区的高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也很注重开设实务方面的课程,把社会实践和未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些课程不是在学校里上,而是由校外的专家上,如“资料分析与表现”课,其中的市场情报分析实习是由厂商上课,学生实习。实习单位的工作评分占60%,教师视导占10%,实习作业与心得报告占30%。“促销计划与执行实习”课,由店长辅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与训练中学习销售促进计划的拟订与实践。
(6)重劳动意识和素养的养成。台湾地区高职教育还有一门特殊的不记学分的必修课,即“校园服务教育课”,每生每周劳动两次,每次20分钟,主要任务是打扫环境卫生。该课的教学目标是扩展人际关系,创造活泼校园;身体力行,维护校园整洁;培养自动自发友爱助人的精神。课程形式是打破系别建制,分组进行打扫工作,通过小组长的带领,开创美丽整洁又温馨的校园。
二、香港“产学研训结合”模式
香港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既有英国殖民统治的烙印,又有面向世界开放的、多元的色彩。香港的职业教育最早萌芽于20世纪初,60年代后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加快了发展步伐,经过短短的数十载,香港的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普通学校型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型职业教育及“产学研训结合”型等模式,彰显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特色。
(一)香港职业教育体系完备
香港的职业教育最早萌芽于20世纪初,但因受英国精英教育的影响,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在工业发展与产业更替的驱动下,才加快了发展步伐。经过短短数十载,香港的职业教育已走过“起步、拓展”阶段,步入“提升”阶段,已建立起梯级分工、各司其职的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该体系由职前教育与职业培训两部分构成。
职前教育是香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又可以划分为预备级职业教育、初级职业教育、中级职业教育和高级职业教育四个层次。预备级职业教育又称职业基础教育,主要是在普通中学中进行的职业教育。职业先修中学和工业中学的初中段教育与文法中学的高中段教育均属于预备级职业教育。初级职业教育又称技工课程教育,由职业先修中学、工业中学、青年学院和专业教育学院承担,接收中三层次的学生,学生毕业后,可做普通技术工人或继续升学。中级职业教育又称技术员课程或高级文凭、高级证书课程教育,主要由专业教育学院、工商咨询学院和青年学院等承担,接收中五层次的毕业生,学制为2~3年,学生毕业后成为技术人员。高级职业教育又称技师课程教育,是职前教育的顶端部分,由得到香港特区政府确认的综合性大学的工科院系培养,入学条件严格,招收大学预科及以上程度的学生,学制为3~5年,学生毕业后必须参加实务性训练并通过相应专业行业协会主办的考试,才能取得资格证书,成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香港职业教育体系的另一部分是职业培训。香港的职业培训除了由职业训练局属下的各个学院和训练中心以及雇员再培训局等机构承担外,还由遍布各社区的社会办学机构承担。这些办学机构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由志愿团体主办的职业教育机构,如天主教、基督教的各教派、劳工及社工组织等;第二类是由专业社团组织主办的职业教育机构,如香港会计公会、香港会计员协会、香港管理专业协会、生产力促进中心、家庭计划指导会、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等;第三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私人办学机构,其数量大、规模小。
(二)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扶持和“积极而不干预”的原则
1.大力扶持及高效管理,是香港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
1)主导资历认证架构的搭设
香港特区政府搭建了主导资历认证机构,使职业培训、考试及资格认定(或注册)做到了一体化,职业教育学历晋升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顺畅对接得以实现。
2)主导校企合作架构的建立
由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业界精英、行业代表义务工作,被委任者视之为荣誉。VTC属下的各级教学与培训机构的成员,都由来自本行业各阶层的代表、教育界的人士和特区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组成。由特区政府划拨场地和资金,由社会支持、企业赞助协作共建职业教育的教学与培训机构,并由各行业为其提供咨询、共同参与决策。训练局理事会成员中有18位非特区政府人员,包括工商及服务行业的领袖、雇员代表,另有三位特区政府官员,分别是教育统筹局副局长、劳工处处长及工业贸易署署长,职业训练局的执行干事亦是成员之一。
3)建设高标准实训室
香港职业训练局本着实习、实训设备与行业对接的原则,高标准建设实训室,大量实习培训设备与企业生产实现了设备接轨,其中有些性能甚至优于企业。
2.“积极而不干预”的原则,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自由发展
香港的职业教育主要由职业训练局、建造业训练局和制衣业训练局负责。职业训练局是香港最大的职业教育机构,包括专业教育学院、工商资讯学院、训练中心和培训发展中心,大致相当于内地的大专、中专和职中、技校三个层次,为离校生和成年学员提供九大学科范畴的职前与在职课程,所开课程内容几乎涉及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每年有16万人以上通过这些课程获得国际认可的资历。香港能够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性贸易中心与金融中心及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大都市,与这些源源不断的通过职业教育形成的高素质劳动力的输入是密不可分的。支撑香港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的因素之一是香港职业教育的高质量。
香港特区政府实行以自由竞争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政策,不仅在经济活动方面奉行“积极不干预”原则,在教育和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香港特区政府主要起指导、监督与服务、资助的作用。首先,通过法规条例加以引导,香港关于职业教育的法规主要有《职业训练局条例》和《学徒制度条例》,法规虽不多,但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而且一般设有罚则,若违反条例,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以此指导和监督学校、企业与社会重视职业教育。其次,香港特区政府运用专家意见加以引导,香港职业训练局下属的21个训练委员会和5个一般委员会通常每两年一次对所在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并发表权威性的调查报告,从而为职业院校与办学机构提供依据,求学者往往也以这些调查报告作为选择专业的指南。再次,香港特区政府以财政资助形式积极扶持、参与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如成立雇员再培训局,不仅由再培训局向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多种职业培训课程,特区政府还给予受培训人员一定的培训津贴。
(三)“行业主导,工学结合”的特点显著
1.加强与业界合作,构建庞大的业界网络
行业领导参与隶属于VTC的各训练委员会的工作,每年度均会对本行业的人力状况进行统计与调研,并提出人力调查报告,其中包括行业内各级技术岗位预测的人员需求量和培训需求量,使VTC培养的学生和培训的学员专业对口、供需接轨。依行业需要设计课程,广纳雇主、雇员、培训机构、专家学者的意见设计课程,并制定课程审批制度。业界参与课程策划和设计活动,参与教材的编写活动,并提供顾问意见,使学校师生能了解行业和专业发展动态。职业教育要体现市场主导,办学灵活,目标明确,体系完善,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体设计,对办学起着“走向”和“定位”的重要作用。业界为学生参观、访问、工作实习及就业提供机会,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赞助、捐赠设施及为学生提供奖学金。业界网络组为业界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行业专业和技术水平。
经过20多年的努力,香港职业训练局与各行各业已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首先是建立了强大的业界网络,业界网络由业界网络顾问委员会、业界网络组、学科业界网络组(共分为九个学科)等构成,几乎覆盖了香港的主要行业;拉近了职业教育与行业的关系,香港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支持。行业主导、工学结合最终促进了职业训练局(教育方)、企业、学生的“三赢”效果。
2.专业教师都是来自业界的精英,同时也根据需要接受再培训
香港专业教师的主要来源并非是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知识及技能的需要,不定期地聘用工商企业界的一线人员。招聘教师至少要求有三年的工作经验,甚至聘请工作5~10年的人学习教育学后再来当教师。现有教师在学校工作三四年后必须进入相应工商企业实践一至两年,经“专业委员会”考核合格后再重新回到教师工作岗位,以此保证教师对相关行业、专业的熟悉度。香港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注重工作经验与技术,对教师没有科研及发表论文等形式上的要求,但有一个包括上司、学生、自我评核和年度杰出教学奖评选在内的相对公平的务实的激励机制。此外训练局还鼓励每位教师进修,参与企业活动,并通过实习及考取专业资格以增强竞争力。近年来还鼓励教师考取国外及国内的技能专业证书。由于社会需要及教育改革,有些教师需要接受再培训。
3.教学方法实际而有效
香港职业教育兼具了东西方教育体系的特点,既保留了学以致用的传统,又融汇了西方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科学手段,重视传统又力求改革创新,尊重原则又不拘一格,是香港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与实际相结合,重视实际操作和临场突发事故处理的训练。教学场景与现实工作环境力求一致或接近,学习过程同时就是实习过程,经过严格训练的学生,一旦走上社会,大多数人可以立即顶班操作。
4.资格确认体系行业化
香港高度市场化,就业市场各类人才的供求状况是各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办学的风向标。香港的行业协会非常活跃,其组织独立于特别行政区政府体系和教育体系,在从业资格准入、信息发布及广泛参与职教工作中,有效地督促了办学质量,对职业教育机构起着“尺标”作用。对于学校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确立,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人才培养过程以及教学质量评估,行业和企业都高度参与其中,而且几乎是“行业和企业说了算”。尽管这些行业协会不是特区政府机构,但在该行业中具有相当大的权威,如香港会计师公会、律师公会和建筑师公会,被称为三大行业公会,要在这些行业执业,仅有文凭是不行的,必须通过由它们举办的资格考试,申请成为会员后才可以。专业考试由学会主办,避免了特区政府干预,保证了考试的专业水准和公正性。
5.灵活、务实的教育手段
(1)先进的教学设施。香港的职业教育以设备先进见长,如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沙田分校的影音制作室就包括录影室、录音室、视像控制室、音效控制室,里面的各种设备相对于企业界而言都是比较先进的,是一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学生实验室。通过对这些先进设备的操作,学生能直接制作出与实际视听产品类似的作品。
(2)务实的课程结构。在课程设置上,十分强调学员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所开设的文化课和社工课程,其比例一般不到30%,训练操作性的实践课程一般占全部课程的50%以上,多的甚至达到80%。
(3)逼真的训练环境。强调自我学习和讨论学习,通过“工作坊”等各种场景,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干。将专业技能分成若干实训单元,反复强化训练,达到熟能生巧。如建筑专业培训从砌墙开始,教师考核砖缝的大小、均匀程度等项目,推倒再砌;宾馆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从擦窗户、拖地板、操作吸尘器开始,反复训练,直至达到考核目标。
(4)灵活的教材建设。香港职业教育的教材运用比较灵活,没有人去强求教材统一、完美、成熟,而是要求教材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反映最新技术成果。职业训练局鼓励教师根据工业与科技发展的需要自编教材,形成各自的特色,把最新科技成果贯穿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所学具有高新技术含量,毕业后能胜任社会工作。
(四)积极推行“全人发展教育”
香港特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里知识、技能、态度、应用四者的重要程度基本一样。他们的做法是将许多知识和技能融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在活动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活动中学会协作,在活动中找到自信,找到乐趣,快乐成长。
香港特区职业训练局推行的“全人发展教育”身心并重,除了注重课程学习之外,更强调把人的全面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与人格的完善作为教育追求的目标。“全人发展教育”包括全人发展课程、康体活动、义工运动及青年奖励计划。全人发展课程采用互动、轻松、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协助学生确立清晰的升学与就业目标,培养健康的生活模式,增强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开拓学术以外的视野,提升有助于就业的各项软性技能。康体活动则是由体育教师定期开办各类体育课程,让学生在轻松舒畅的活动之余,培养健康的生活文化。义工运动通过让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义工训练,鼓励学生贡献自己的能力,服务于有需要的社群,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达到全面发展。青年奖励计划的内容包括服务科目、野外训练科目、技能科目等,旨在给予学生挑战自我的机会,以此了解个人潜能并取得成功感。
通过全人发展教育,可以使学生拓展生活体验和视野,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
有关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的文章
在台湾,职业证照制度的建立正是加强学生实务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台湾科技大学专任教师305位,其中具博士学位者占87.21%,有大学生4661人,研究生2204人。......
2023-09-23
尽管这一改革主张已提出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台湾地区相比,内地的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完善,还没有构建起真正的教育立交桥。现阶段也是大陆沿海地区以及一线大城市进行产业升级的绝佳机遇期,职业教育必须对产业升级予以积极的响应,否则将影响产业升级的步伐和经济的整体发展。由此可见,大陆地区需要与时俱进地推出教育方面的法律和规范,尤其是解决教育体系的重大制度突破,更应该加快步伐。......
2023-09-23
1.长三角地区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分析长江三角洲简称为长三角,它与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一起成为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长江三角洲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大。表1-1企业岗位需求情况2.南通市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江苏省是仅次于广东省、浙江省的全国第三大服装生产基地,是我国服装生产的主产区。......
2023-06-15
为进一步做好实习管理工作,完善律师行业准入制度,有效实现律师队伍建设关口前移,全国律协于2012年3月至4月就各地律师协会2011年度开展实习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表8—42011年实习律师的工作经历单位:人集中培训开展情况。......
2023-11-27
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于2000年5月出台了《追求卓越的技职教育》白皮书,提出“建设人文科技岛 提升台湾竞争力”的口号,力图进一步促进技职教育的发展。所以台湾技职教育也应符合此种趋势,学制层级已经渐次上移,形成职校、专科、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研究所)的一贯体系。......
2023-09-23
自1980年,我国台湾地区即开始研究评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案,并从立法方面进行研究突破。2000年5月30日,通过相关法规的制订程序,我国台湾地区颁布《共同管道法》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综合管廊法规制定进入了一个全新快速发展阶段。《共同管道法》等法规对我国台湾地区的综合管廊管理体制进行了规定。......
2023-08-29
我国幅员辽阔,组成土地的主要因素地貌、土壤、植被及利用状况千差万别,它们之间不同的组合形成了繁纷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根据《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分类系统,约有2700多个分类单位。......
2023-06-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