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汽车起动系统控制电路

汽车起动系统控制电路

【摘要】:起动系统的控制电路指除起动机本身电路以外的起动系统电路。控制电路随车型的不同有所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无起动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有起动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和带有保护继电器的控制电路。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控制电路。图2-15所示为带起动继电器控制电磁开关的起动系统控制电路。

起动系统的控制电路指除起动机本身电路以外的起动系统电路。控制电路随车型的不同有所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无起动继电器的控制电路、有起动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和带有保护继电器的控制电路。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控制电路。

1.无起动继电器的控制电路

如图2-14所示,当点火开关位于起动挡时,接通了两条回路,实现两个动作。回路1为:蓄电池“+”→点火开关ST→端子50→吸引线圈→端子C→励磁线圈→电枢→搭铁。回路2 为:蓄电池“+”→点火开关ST→端子50→保持线圈→搭铁。实现的动作1 是:流经吸引线圈和励磁线圈的电流使电动机转动,但由于电流较小,电动机低速运转。实现的动作2 是:流经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的电流使两线圈产生的磁场吸引活动铁芯向右运动,克服回位弹簧的作用力,拉动拨叉向右运动,拨叉使离合器的小齿轮向右移动,与飞轮的齿圈啮合。此过程中电动机的转速低,电枢轴上的螺纹使小齿轮边转动边轴向移动,从而保证与飞轮之间的平顺啮合。

图2-14 无起动继电器的控制电路

1—驱动齿轮;2—拨叉;3—活动铁心;4—复位弹簧;5—保持线圈;6—吸引线圈;7—端子30;8—端子50;9—端子C;10—点火开关;11—励磁线圈;12—蓄电池;13—电枢;14—螺纹花键;15—离合器;16—飞轮齿圈

当驱动齿轮和飞轮齿圈完全啮合后,与活动铁芯连在一起的接触片向右运动,与端子30及端子C 接触,接通了主开关,通过起动机的电流增大,电动机的转速升高,而电枢轴上的螺纹使小齿轮和飞轮齿圈更加牢固地啮合。此时吸引线圈两端的电压相等,无电流通过,保持线圈产生的电磁吸力使活动铁芯保持在原位不动。此时的电流方向分别为:蓄电池“+”→点火开关起动开关→端子50→保持线圈→搭铁;蓄电池“+”→端子30→主开关接触片→端子C→励磁线圈→电枢绕组→搭铁。

发动机起动以后,点火开关从“START”挡回到“ON”挡,切断了端子50 上的电压。这时,接触片和端子30 及端子C 仍保持接触。电路中的电流为:蓄电池“+”→端子30→主开关接触片→端子C →吸引线圈→保持线圈→搭铁。同时电流还经过端子C→励磁线圈→电枢线圈→搭铁。由于此时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产生的电磁吸力相互抵消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活动铁芯向左移动,带动拨叉逆时针转动,推动单向离合器向左移动,使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脱离啮合,同时,主开关接触片与端子30 和端子C 断开,切断电动机中的电流,整个起动过程结束。

2.带起动继电器的控制电路

设置起动继电器的目的是减小通过点火开关的电流,防止点火开关烧损。

图2-15所示为带起动继电器控制电磁开关的起动系统控制电路。起动继电器上有4个接线柱,分别标有起动机、电源、搭铁和点火开关ST,继电器电磁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点火开关ST 与搭铁接线柱,继电器常开触点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源与起动机的50 端子接线柱。

2-5 无起动继电器的控制电路

发动机起动时,将点火开关旋至起动挡,起动继电器的电磁线圈通电,电流路径为:蓄电池“+”→起动机电磁开关30 端子→点火开关起动挡→起动继电器线圈ST 接柱→起动继电器线圈→起动继电器线圈搭铁接柱→蓄电池负极。继电器触点闭合,接通起动机电路。电流路径分为两路:一路为:蓄电池“+”→起动机电磁开关端子30→继电器电源接柱→继电器触点→起动机端子50→保持线圈→搭铁→蓄电池负极;另一路为:起动机端子50→吸引线圈→起动机端子C→励磁线圈→正极电刷→电枢绕组→负极电刷搭铁→蓄电池负极。保持线圈和吸引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同,产生的电磁吸力将活动铁芯吸入,在起动机缓慢转动下,拨叉将单向离合器推出,使驱动齿轮柔和地啮入飞轮齿圈。

当驱动齿轮和飞轮齿圈完全啮合后,与活动铁芯连在一起的接触片将起动机的端子30及端子C 接通,接通了主开关,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增大,转速升高,将发动机起动。

图2-15 带起动继电器的控制电路

1—驱动齿轮;2—单向离合器;3—拨叉;4—保持铁芯;5—保持线圈;6—吸引线圈;7—接触片;8—端子50;9—端子30;10—端子C;11—ST;12—电源;13—搭铁;14—起动机;15—点火开关;16—蓄电池;17—励磁线圈;18—电枢;19—电刷

2-6 带起动继电器的控制电路

3.带保护继电器的控制电路

2-7 带保护继电器的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