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鲜为人知!韩信背水而战,终降陈余

鲜为人知!韩信背水而战,终降陈余

【摘要】:公元前204年初,韩信和张耳率领数万汉军东征赵国。赵国闻讯,集结了20万大军。韩信得知陈余拒绝了李左车之计后,立即率军前进,在离井陉口约摸30里处扎营。背水而战,无退路可循,向来是兵家之大忌。赵军凭籍优势兵力和坚固的阵地同汉军展开激战。韩信指挥汉军佯作败退,撤向背水的阵地。赵军果然像韩信设想的那样倾巢而出,追击汉军。韩信派出的2000精锐骑兵已趁势占据了赵军阵地。陈余被杀于乱军中,而赵王歇最后成了韩信的阶下囚。

公元前204年初,韩信和张耳率领数万汉军东征赵国。赵国闻讯,集结了20万大军。准备在井陉口迎击汉军。赵广武君李左车主动请战,他对相国陈余说:“韩信挟渡过黄河,生擒魏王豹、夏说之余威,东征赵国,锐不可当。但井陉口虽险要之地,战车摆不成阵,骑兵列不成队,韩信若是从这里进攻,恐怕难运粮草,辎重之物势必在大军之后。我率领三万精兵,抄小道断绝敌人粮草。您在这里挖深沟,筑高垒守卫,一定不要同敌人正面交锋。等汉军进退维谷,粮草断绝,用不了10天,韩信、张耳便会自取灭亡。”

可是这位陈余不懂兵法,却自以为是,以为赵军的20万之众,一定可以击溃只有几万人的汉军,拒不采纳李左车的计策。

韩信得知陈余拒绝了李左车之计后,立即率军前进,在离井陉口约摸30里处扎营。半夜,韩信挑选了2000精骑,命他们每人拿一面红旗,从小道迂回至赵军大营边的抱犊山埋伏待命,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时,迅速占领敌阵,拔掉赵军旗帜,树起红旗。接着,韩信又派出一万余精兵为先锋,令他们渡过泜水后背水列阵。背水而战,无退路可循,向来是兵家之大忌。赵军得知后,不禁暗喜,而汉军将士也都惊疑不已。

拂晓时,韩信树起大将旗帜,下令擂响战鼓,向井陉口发动进攻。赵军凭籍优势兵力和坚固的阵地同汉军展开激战。韩信指挥汉军佯作败退,撤向背水的阵地。

赵军果然像韩信设想的那样倾巢而出,追击汉军。汉军背水作战,既无退路,又有追兵,于是奋力死战,勇猛杀敌。韩信派出的2000精锐骑兵已趁势占据了赵军阵地。赵军同汉军激战许久不能获胜,想撤回阵地,却见自己先前的阵地上都是汉军的红色旗帜,顿时惊慌失措,以为不敌汉军,便纷纷逃命。汉军前后夹击,全歼赵军。陈余被杀于乱军中,而赵王歇最后成了韩信的阶下囚。

曹操奇兵劫乌巢 袁绍兵败失官渡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在几经征伐之后,黄河南北地区,逐渐形成了袁绍、曹操两大集团对峙的局面。袁绍兵多将广,地域辽阔,占有很大的优势,曹操担心袁绍攻伐,自己防不胜防,于是陈兵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以吸引袁绍。公元200年8月,袁绍率大军接近官渡,东西连营几十里。双方相持了三个月,互有伤亡,不分胜负。

曹操的实力远不如袁绍,时间一久,曹军的粮食供给发生了问题。曹操动摇起来,想撤军回许昌。他给在许昌的谋士荀或写了封信,征询荀或的意见。荀彧坚决反对曹操回师,他在回信中写道:“袁绍军人数虽然众多但战斗力很差。我军以其十分之一的兵力扼守官渡半年多,袁绍竟不能前进半步,这就是证明。现在袁绍的军队也已很疲乏,此时正是出奇制胜的时候,万万不可错过良机……”

荀或的信坚定了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的信心。几天后,曹军捉获袁军的一个间谍,间谍供认:袁军将领韩猛押送粮车数千辆将要运至官渡,他是来给韩猛探路的。曹操立即派徐晃、史涣二将前去堵截。韩猛不敌徐、史二将,粮食全被徐、史劫走。

袁绍失去几千车粮食,十分懊丧。再次运粮时,他派大将淳于琼率万人护送,并将粮食屯积在距自己大营以北40里的乌巢 (河南延津东南)。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是曹操的故友,其亲属因触犯军法被袁绍的亲信谋臣审配关入监狱之中。许攸为自己的亲属争辩了几句,袁绍大怒,将其逐出军营。许攸一气之下离开袁绍,投降了曹操,并把袁绍的军粮全集中在鸟巢一事报告给曹操。

曹操正在为如何才能出奇制胜而大伤脑筋,听完许攸的话,顿时胸有成竹。他连夜采取行动,命令曹洪留守大营,亲自率领5000名精兵,打着袁军的旗号,骗过巡逻的袁军,在破晓之前赶到乌巢。5000名精兵,人人带有引火的柴草,众人一齐动手,鸟巢顿时火光冲天,而负责守护乌巢的淳于琼还来不及上马,就已成为曹操的俘虏。

乌巢的军粮被曹操焚毁后,袁军军心动摇。袁绍又偏听偏信郭图的话逼走了大将张邰、高览,士气愈发衰落。曹操抓住战机,发起猛攻,袁军折损7万余人,袁绍和儿子袁谭落荒而逃,逃回到河北时,仅剩下800余名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