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州,玄奘的行踪被官府发现,凉州都督李大亮勒令他返回长安。玄奘一行不敢公开在路上走,只得昼伏夜行。再次上路不久,跟随玄奘的两个小僧先后离开。老夫很钦佩玄奘不畏艰辛的精神,他提醒玄奘前面还有千难万险,可玄奘坚定地表示: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也不后悔!麴文泰只得答应放玄奘西行,两人还结拜为兄弟,玄奘应邀又停留一个月讲授佛经。......
2023-08-27
王守仁来到苍梧后,当地夷人听说王守仁的名声,都对他敬畏不已,而王守仁也更加谦虚谨慎。
第二年七月,王守仁前往南宁,先派人招降苏受。苏受表面接受,内心却另有打算,带领两万人马,名为投降,实则想伺机叛变。王守仁派门客龙光接见苏受,苏受的部众个个露出兵刃,刀光闪闪,绵长数十里,喊声震天。
龙光却全然不把这些威胁看在眼里,他舒适地靠坐胡床,要苏受一千夷人头领上前,跪听朝廷安抚不杀的诏书。龙光仪态从容,但声音激烈,措词严厉,再加上龙光面貌清瘦又蓄着一把胡子,长相像王守仁,苏受曾和人打听王守仁的长相,以为龙光就是王守仁,于是不敢违抗。随即真心归降,并誓言绝不再反叛,于是和议达成。
然而,和议虽已达成一段时日了,苏受还是有些疑心,出入郡带着2000名精兵护卫,惟恐王守仁忽然翻脸动手。这时王守仁的手下有王佐、岑伯高两人,虽明知王守仁根本无意杀苏受,却派人告诉苏受必须献万金才能保住一命。
苏受一听悔恨交加,认为王守仁骗他,又一时间无法筹得万金保命,既然难逃一死,不如干脆叛变。
王守仁有一名童仆,年纪14岁,无意中发现王佐等人阴谋,趁夜偷溜进守仁卧室向他禀报,王守仁大吃一惊,急得一夜未睡,派人告诉苏受说:“不要听信谣言,只要你投降,我一定信守承诺,绝不杀你。”
苏受表示不放心,见面时仍将带兵前来,王守仁答应苏受的要求。
苏受又说:“王公身旁的护卫一定要全换成本地人担任,否则所有协议作罢。”
王守仁不得已也答应。
当苏受带部众人城时,百姓大为恐慌。王守仁下令:“凡是身揣武器者,一律鞭刑100。”
苏受本人也因携带武器而受鞭刑,由于执行者是本地人,所以苏受也就欣然受罚,这才真正安抚了夷人。
龙光字冲虚,吉安人,一生官只做到县丞。王守仁为虔南督军时,曾聘他为参谋,宸河之变时,王守仁乘船安然逃到吉安,主要由于龙光的安排,而当时避险的一切事务亦多由龙光一手策划。后有田州之役,王守仁又征召龙光效力,终于平定蛮夷,也算是个奇人。陈眉公很痛惜龙光的功业事迹和—生官途的不成比例,特别为他作传。
有关经鲜为人知的三国秘闻的文章
在凉州,玄奘的行踪被官府发现,凉州都督李大亮勒令他返回长安。玄奘一行不敢公开在路上走,只得昼伏夜行。再次上路不久,跟随玄奘的两个小僧先后离开。老夫很钦佩玄奘不畏艰辛的精神,他提醒玄奘前面还有千难万险,可玄奘坚定地表示: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也不后悔!麴文泰只得答应放玄奘西行,两人还结拜为兄弟,玄奘应邀又停留一个月讲授佛经。......
2023-08-27
故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公车上书”事件发生之后,康有为又写了一篇一万三千余字的上皇帝书,光绪看了很受感动。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之后,朝廷内外议论纷纷。慈禧立即采取措施,在“定国是诏”发布的第四天,就借用光绪的名义,连下三道“上谕”。这三道“上谕”,实际上是给光绪一个严重警告。康有为不明白光绪的意图,迟迟没有行动。......
2023-08-27
郭嘉准确地判定,袁绍徒有礼贤下士的姿态和虚名,不能真正用贤任能。故而,谋士选择辅佐对象,即郭嘉所说:“审于量主”,就成为成功的前提条件。一席话,使曹操对他的才能大为赞赏。二人志投意合,相见恨晚。这时,袁绍火并了公孙瓒,兼占四州之地,兵众十余万,将进军攻许。这主要是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主动。曹操德胜于袁绍,故得士之心。郭嘉精确地预见曹操十胜,证明他是一位高明的谋土。......
2023-08-27
到职后数月,便因父亲去世,回家奔丧。李贽是赞同这种见解的。但他坚决反对,认为那样做是“旷官”、“贪荣”、“钓名”,便于任满前两个月提出辞职。由于李贽为官清廉,临走时,“囊中仅图书数卷,士民夹道相送,车马不能前进。”李贽在几位好友支持下于芝佛院开馆讲学。因此,他们向李贽进行围攻,诬蔑李贽“宣淫败俗”,攻击李贽是“左道惑众”。......
2023-08-27
曹操去世后,他的儿子曹丕废了汉献帝而自立为帝,建立了魏国。曹丕传位给太子曹叡时,司马懿又被任命为辅佐大臣。曹爽见司马懿病魔缠身,暗自窃喜,朝中大权,一人独揽。但他对司马懿这只老狐狸捉摸不透,害怕他是诈病,想方设法要探听出个虚实。司马师和司马昭只好在前引路,引李胜来到了司马懿养病之处。与此同时,他一边假传皇太后诏令,废曹爽为民。从此,司马懿再也不装病了,而是牢牢地控制了曹魏政权。......
2023-08-27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攻广州,叶名琛不作任何抵抗。1857年,英法联军再次进攻广州,他仍然不作战。12月29日广州失陷,叶名琛被俘,被英军用船押往印度加尔各答,1859年死于囚禁之所。叶名琛颇有刚强自负的名声,手下官吏都惧怕他的威风,不敢违抗他的意志。叶名琛全不谙外交礼节为何物,处理外交事务,不分情况,采取盲目自大的态度。在英军进攻广州城的过程中,叶的表现更为乖谬不经。......
2023-08-27
民国文人遭遇的离奇骗术光怪陆离的旧上海滩,可以说是无奇不有。各应征撰文者蒙在鼓里,白白地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奸猾书商的骗术之高明,令人不得不为之惊叹。如此“翻译”出书早年曾赴日留学著名旅美散文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文学家钱歌川先生回忆,他年轻时和许多文人在上海也遭遇过一次同样“高明”的欺骗。......
2024-0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