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西文化分离时期的不同选择

中西文化分离时期的不同选择

【摘要】:分离时期,涓生的西方化的选择,而子君中国化的不同选择,也加剧了这出悲剧。涓生和子君也不例外,关键在爱情退隐之后,他们是按西方家庭文化的思维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来维系这个小家。关键是涓生做出了西方化的选择,抛弃了传统家庭的道德和责任。

分离时期,涓生的西方化的选择,而子君中国化的不同选择,也加剧了这出悲剧。按照佛家的说法: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人间无常开的花,无常绿的草,无不醒的梦,无不散的筵席。爱情作为世间人的情感,当然也是无常的,可谓有来就有去,无来便无去,有爱情来就会有爱情去,这是人生中最为切实可怕的爱情真谛。爱情宁静幸福的高潮到来之际,也是爱渐渐退隐之时。涓生和子君也不例外关键在爱情退隐之后,他们是按西方家庭文化的思维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来维系这个小家。若同是中国或同是西方的,对双方的伤害还不算大,但恰恰一个是西方式的,一个是传统中国式的,悲剧的演绎就尤为凄惨。涓生选择了西方化的,他认为,既然已经没有爱,那么开辟新生活的道路则在于俩人的分离。而子君则希望保有这个家庭,保有一份责任和义务,甚至在爱的退隐之后希望有新的亲情的情感维系,至少还有忠贞与坚守。所以,她在忠诚的阿随被涓生抛弃后很凄然,而在随父离去时,又将生活材料的全部留给了涓生,这都是责任、义务、忠贞与坚守的情感使然。如果从中华传统文化语境来看涓生,他确是一个负心郎,但在西方文化传统的语境中,由于对等的经济地位和平等的夫妻关系,不存在这种话语定位。可是,西方却因此难以摆脱高离婚率所带来的一系列棘手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事实上这种负心和变化,或者说是得之不珍、失之可惜的“围城”心理,也是人类共通的。中国古代儒家文化讲究中庸,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讲求道德与责任,从而将一个容易变动的社会强有力地控制在雍容和睦之中,将这种负心心理对家庭的摧毁遏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倡导个性自由与解放的西方文化,无疑不但不能遏制它,反而会加速对家庭地摧毁性影响。当涓生和子君经过艰难跋涉进入了婚姻之城后,三个星期的时间,涓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子君的身体和灵魂,他认为和子君之间有了所谓真的隔膜了,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负心和无常的“围城”心理使然。关键是涓生做出了西方化的选择,抛弃了传统家庭的道德和责任。正是这种西方化过客式的选择扼杀了传统子君的年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