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华经典十二讲》:婴宁的笑与生存智慧

《中华经典十二讲》:婴宁的笑与生存智慧

【摘要】:在小说的末尾,蒲松龄先生有一段对婴宁性格转变的评价:异史氏曰: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我们知道,初到王子服家,婴宁遇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那就是大家怀疑她是狐狸精所生。婴宁是用笑来回应的,她放声大笑,满室妇女,为之粲然,也就是满室妇女都被她逗笑了。综上,通过蒲松龄文末对婴宁性格的总结,我们看到,从笑到不笑,再到反笑为哭,既是出自其纯真天性,同时也是她的生存策略、生存智慧或是生存需要使然。

小说的末尾,蒲松龄先生有一段对婴宁性格转变的评价:

异史氏曰: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16]

这段评价使我们感受到蒲松龄先生的潜台词是:婴宁的性格里有痴笑与娇憨的一面,但也有狡黠狠毒的一面。婴宁的笑到不笑,再到反笑为哭,既是出自其纯真天性,亦是其生存策略使然。

我们知道,婴宁的笑是出自她的纯真天性,这已不需要论证。而她的笑也是她的生存智慧似乎还需要论证。我们知道,初到王子服家,婴宁遇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那就是大家怀疑她是狐狸精所生。那么,婴宁应该如何回应呢?婴宁如果说她不是狐狸精所生,那她就是在说谎,那婴宁的人品就有问题;如果婴宁承认自己是狐狸精所生,那大家就得吓死,她也就不能在莒县罗店村王子服家里住下去了,这个浪漫传奇的故事也就无法演绎下去了。那么,婴宁究竟是怎样回应的呢?婴宁是用笑来回应的,她放声大笑,满室妇女,为之粲然,也就是满室妇女都被她逗笑了。那么,婴宁笑的潜台词是什么呢?不管我是不是狐狸精所生,我对大家无害,而且我还很可爱。大家一看,这个女孩似乎确实对我们无害,而且还真的很可爱呀!既如此,那这个问题大家也就不追究了,爱咋咋地,最后就不了了之了。可见,她的笑也充满了化解尴尬处境的生存智慧。

不笑也是出自她的纯真天性亦充满了她的生存策略。惩杀西邻子事件给丈夫带来了官司,也遭到婆母的斥责,给家人带来了麻烦乃至于凶灾祸患,也给自己带来了困扰,为适应环境与情况的变化,婴宁发誓不再笑了,可见不笑既是出自对家人保护的纯真天性,但同时也是她自身的生存需要和生存智慧使然。

而反笑为哭,既是出自凄恋鬼母的纯真天性,也是要达成将自己生父和嫡养母合葬的目的,从而引发王子服对自己的同情怜悯之心的生存智慧使然。对于“隐于笑”这句话,有人理解为“把笑隐藏起来”,其实是误读。我们将其放在句中,正确的理解就出来了,应该是“隐藏在笑里”,也就是用笑来隐藏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人。所谓以笑解忧、以笑解疑、以笑掩智、以笑惩凶,她的笑里面隐藏着高度的生存智慧。

综上,通过蒲松龄文末对婴宁性格的总结,我们看到,从笑到不笑,再到反笑为哭,既是出自其纯真天性,同时也是她的生存策略、生存智慧或是生存需要使然。我们能够感受得到,在蒲松龄心目当中,从感性上来看,其笑虽有生存策略的一面,用笑来掩饰其内心痛苦和隐藏其真情实感的一面,但这种笑又确实出自纯真的自然天性,则使蒲松龄先生尤为喜爱;但从理性的角度上来看,蒲松龄先生则清楚地意识到,只有不笑,才更完美,才更接近中道,才能更好地完成由狐到人,由自然人社会人,由少女到少妇的完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