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华经典十二讲》第三讲:主动调整与完善的修行法则

《中华经典十二讲》第三讲:主动调整与完善的修行法则

【摘要】:此为第三个传奇与巧合之处。传奇与巧合之四:王子服在墙外不一会儿,就听到墙内有人拉长声音呼唤“小荣”,其声娇细,这个声音文中没有说是谁发出来的,但我们可以确定是婴宁发出的。因此呼唤小荣者只能是第三个女性,也就是婴宁这个女一号了。

究竟王子服和婴宁的婚恋故事是一段天意撮合的好姻缘,还是鬼母有意安排抑或是鬼母和婴宁合作导演的一段将婴宁终身托付给王子服的浪漫传奇婚恋?我们认为是后者。这个问题涉及婴宁嫁给王子服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问题,所以需要论证。我们以文本中八个传奇与巧合之处为证。

(1)传奇与巧合之一:母亲平常不准王子服到郊野游玩,但在那年的上元节,因为表哥吴生的盛情邀请,得到了母亲的允许,可是没想到刚到村外,舅舅家的仆人就把表哥叫走了,只剩下王子服一人,王子服因而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乘兴独游的好机会。王子服见游女如云,并不动心。唯见一女郎携一婢女,手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而对她一见钟情,并害了相思病,差点丢了小命,而此女郎即为婴宁。他们的相遇与一见钟情可谓传奇与巧合之极,此为第一个传奇与巧合之处。

(2)传奇与巧合之二:吴生探访婴宁踪迹未果,随口欺骗王子服说:“已得之矣。……乃我姑氏女,即君姨妹行,今尚待聘。……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12]没想到吴生随口的戏言竟成为事实,王子服到西南山中三十余里之处,真的找到了自己的姨表妹,也就是这位婴宁。吴生随口的戏言竟成为事实,此为第二个传奇与巧合之处。

(3)传奇与巧合之三:王子服来到了西南山中三十余里处,见“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13]。王子服考虑到这是别人家的园亭,不敢贸然闯入,回顾对门有一块光滑洁白的大石头,于是坐下来稍微休息一下,但没想到这家竟就是婴宁家,可谓巧合至极。此为第三个传奇与巧合之处。

(4)传奇与巧合之四:王子服在墙外不一会儿,就听到墙内有人拉长声音呼唤“小荣”,其声娇细,这个声音文中没有说是谁发出来的,但我们可以确定是婴宁发出的。因为从下文我们知道,鬼母的住宅里只有三个女性:第一个是鬼母,其声音不可能娇细,所以排除在外。第二个是婢女小荣,她不能自己呼唤自己吧?因此呼唤小荣者只能是第三个女性,也就是婴宁这个女一号了。

而婴宁在墙内长呼小荣之后,王子服方伫听间,也就是片刻之间,婴宁就由墙内来到了墙外,由东向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抬头见到王子服,便不再簪花,含笑捻花入门。一个人能够片刻间从墙内就来到了墙外,可见婴宁之神通变化,按照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所谓的特异功能,那么,我们似乎也可以确定婴宁对于王子服的到来也是了如指掌的,因此有意在王子服面前做此表演。此为第四个传奇与巧合之处。

(5)传奇与巧合之五:王子服被鬼母带到家中用餐歇息,攀谈起来竟然是亲戚,于是鬼母将婴宁请出来与这个表哥相认,并议及二人极相匹配,并留王子服住下来,说家中有书可读,舍后有小园可供消遣。第二天早上,王子服果然在舍后小园遇到了婴宁,鬼母的种种说法似乎有为王子服和婴宁提供接触机会与活动空间之嫌疑。此为第五个传奇与巧合之处。

(6)传奇与巧合之六:我们知道,王子服在门前徘徊两三个时辰而不敢贸然闯入,可见,王子服是一个胆小之人,或者说是一个守礼之人,可是在舍后小园王子服却敢于捏婴宁的手腕子,并且面对婴宁大胆地进行了爱情告白。王子服的胆子为什么会越来越大呢?我们想,是婴宁的大笑与装傻使之然也。而婴宁的笑声与装傻的潜台词是什么?那就是婴宁对王子服有极大的好感且对他毫无戒备。这无疑是对他的一个莫大的鼓励,因而胆子越来越大。此为第六个传奇与巧合之处。

(7)传奇与巧合之七:王子服这个不速之客,探亲都不知道亲戚的姓氏,后来被鬼母请进家里,论起来竟然是亲戚。他在鬼母处吃了几顿饭,住了一宿,第二天早上归家时竟提出一个非分之请,那就是要带走这个表妹婴宁。按照常理是应该遭到鬼母拒绝。但没想到鬼母竟然欢喜地接受了,还说了一番话,将王子服带走婴宁这件事情合理化了:“我有志,匪伊朝夕。但残躯不能远涉,得甥携妹子去,识认阿姨,大好。”[14]叫婴宁来,婴宁也是笑着来了,让她收拾装束,她也是没有丝毫迟疑、犹豫和等待,而是高高兴兴地跟着王子服到王子服家去了。此为第七个传奇与巧合之处。

(8)传奇与巧合之八:后吴生到西南山中三十余里处去寻找鬼母的住宅,却庐舍全无,只剩下零落的山花而已,鬼母的时空突然关闭了。鬼母的时空为谁而打开?为谁而关闭?为王子服而开,为吴生而闭。为何为王子服而开?因为婴宁与王子服有一段很深的情缘;为何为吴生而关闭呢?因为吴生知道婴宁之底细。这是第八个传奇与巧合之处。

以上的八个传奇与巧合之处,或者说是不合常理之处,只有一种解释能够解释得通,那就是鬼母与婴宁早就了解了王子服,并选定了王子服作为婴宁托付终身的对象。说得透彻一点,也就是说,鬼母抑或是鬼母和婴宁在幕后的操纵和有意的安排,导演了婴宁与王子服相遇、相识、相知、相恋的这段浪漫传奇的婚恋故事。

由此可知,是婴宁首先主动选择了王子服,然后才是王子服找到了婴宁,作者顺势写去,始终不点破,让我们读者思而得之,这样就收到了机巧四伏,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给我们留下了思考与回味的巨大空间,同时给我们一种如坠五里云雾的朦胧美感。也就是说,婴宁是极愿意扮演王子服妻子这一角色的,也是极想把这一角色演好。这就为她性格的转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主观动力。

王子服携婴宁回到了莒县罗店村之后,有两件事使婴宁性格发生了迅速变化。第一件事是当王子服母亲也是婴宁的姨妈让她与自己的小女儿同寝,暗中将婴宁作为自己儿媳妇考察对象之后,婴宁敏感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因而她马上发生了变化。

昧爽即来省问,也就是每天早晚都前来向姨妈问安,合卺之后,房中事殊秘密,不肯道一语,真是庄重知礼;每值婆母忧怒,一笑即解,很是孝敬;操女红精巧绝伦,很是智慧勤劳;少女少妇争着欢迎她,非智慧练达之人大家怎会欢迎?而且她知道交浅不可言深之道理,在与婆母和王子服相处日久,观察他们对自己过爱有加而无异心,才直言相告自己的底细——狐狸精所生,这些都足见其智慧练达的一面;此外她还富于感恩之心,知道感恩生父和嫡养母鬼母:痛哭流涕地请求王子服帮助其将生父亲秦老先生与嫡养母鬼母吴氏合葬,每年的寒食节对生父养母的祭扫无缺;也知道感恩小荣:感恩她常摄饵相哺,照顾自己,所以时常挂念小荣;知道感恩自己的夫君王子服,嘱咐鬼母不要惊吓他等。

第二件事情就是诱杀惩杀西邻子事件之后,她的痴笑被不笑和整日未尝有忧伤的神色所取代。我们知道,婴宁被王子服母亲作为儿媳妇考察对象后,婴宁发生了巨大变化,唯有一个痴笑虽遭婆母斥责却总是不改变,可见,婴宁性格之倔强,如果是她认为对的事情,别人想要强迫她改变,似乎成为不可能。等她用不避而笑等方式诱杀惩杀了西邻子之后,给丈夫带来了官司,也遭到了婆母的斥责,婆婆说:“早知过喜而伏忧也,……人罔不笑,但须有时。”[15]这使她意识到她的笑不但会给家人带来麻烦乃至于凶灾祸患,也会给自己带来相当大的困扰。为适应环境与情况的变化,也演好自己少妇的新角色,于是她发誓不再笑了,但她虽不笑,可是整日里没有忧伤的神色。

婴宁的不笑,我们细心观察,绝非是被婆母强迫的,这也是她强迫不了的。如果婴宁不笑之后,内心很郁闷,很痛苦,很无奈,那是被迫的,而我们注意到,婴宁的状态是虽不笑,却没有丝毫的忧伤,那就应该是她主观愿意,是婴宁意识到自己的笑会给家人带来凶灾祸患,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而根据客观环境与情况的变化以及角色的转换,所做出的真诚地反省与主动地自我调整,这也是对王子服及家人的爱与感恩的力量使然。

再者,婴宁诱杀惩杀西邻子事件,也充分显示了婴宁狡黠狠毒的狐性一面,这也是一般人或者人一般干不出来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将其狡黠狠毒的一面归结为狐性的原因所在。不过因此给丈夫带来了官司,遭到了婆母的斥责之后,其狡黠狠毒的狐性也消失殆尽了。这也是她意识到狡黠狠毒的狐性会给别的家族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给自己的家族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而主动做出的自我调整使然。

婴宁的性格转变如此之快速与神奇,其核心动力乃是与她极想扮演好妻子和儿媳妇这两个角色的强烈主观愿望使然。也就是说,她的转变是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与角色的转换,所做出的主动自我调整与完善,而绝不是被动的、被迫的,乃至于被逼无奈的痛苦过程。这些主动自我调整绝大多数都是很自然的自我调整和转变,只有痴笑和狡黠狠毒是在遇到祸患之后,意识到其巨大危害性而后做出的自我调整与完善,虽然表面似乎有不太情愿的一面,但在不再遭遇危险和凶灾祸患的方向指引下,也不是被逼迫的。这个抉择正像当年她选择王子服为自己丈夫的一样,是客观、冷静、理性的和富于智慧的,也是主动的自我抉择、自我调整与完善。

至此,婴宁已经由一个原本天真烂漫的爱笑的少女形象,转变成为一个孝敬勤劳、庄重知礼、智慧练达、富于感恩之心的少妇形象。而其狡黠狠毒的狐性和痴笑娇憨的人的自然性也消失殆尽,从而完成了从狐到人、从自然人社会人、从少女到少妇角色的成功转型。其性格转变之清晰轨迹,可见下图:

婴宁性格三角转变示意图

而以上的性格三角:狐性、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我们是从一般人所理解的角度来归纳的。而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并非是指上文我们所理解的人的自然性,试想婴宁无时无刻无忧无虑的笑是接近中道和回归自然本性了呢?还是不笑但整日未尝有忧伤的神色更接近中道与回归自然本性呢?无疑是后者。那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所认为的婴宁的社会性(孝敬勤劳、庄重知礼、智慧练达和富于感恩之心),才是儒道两家所说的我们人的真正的自然本性与中道!亦可说,婴宁的性格三角转变的完成,才是真正地回归自然本性与真正地接近中道。那婴宁也就完成了一个真正的“撄而后成”的自我完善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