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聊斋志异·婴宁》:一个撄而后成的完美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婴宁》:一个撄而后成的完美女性形象

【摘要】:众所周知,婴宁从狐到人,从少女到少妇,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在小说中是有着比较明显的脉络的。婴宁的性格转变是礼教的悲剧,妇女的悲剧,是一个被动的、被迫的与异常痛苦的转变过程。因而,婴宁的性格转变具备了人类永恒精神困境的象征意义。

众所周知,婴宁从狐到人,从少女到少妇,从自然人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在小说中是有着比较明显的脉络的。现在需要探讨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下许多流行的评论认为,婴宁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必然受到封建礼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因而婴宁的性格转变是受到了封建礼教的迫害,是扼杀妇女的纯真天性的结果。婴宁的性格转变是礼教的悲剧,妇女的悲剧,是一个被动的、被迫的与异常痛苦的转变过程。人类为了群体的利益,不得不牺牲个人的纯真天性,这是人类永远也无法摆脱的精神困境。因而,婴宁的性格转变具备了人类永恒精神困境的象征意义。

而通过对《婴宁》这篇小说的文本细读,笔者认为,婴宁由原来天真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狡黠狠毒的狐女形象和充满了痴笑娇憨的自然人形象,通过一番尘世的磨砺,逐渐转变成一个孝敬勤劳、庄重知礼、智慧练达和富于感恩之心的一个少妇形象,从而完成了由狐到人、从少女到少妇、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撄而后成”的自我调整与自我完善的女性形象。

这个转变过程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被迫的和异常痛苦的过程,恰恰相反,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与角色的转换而主动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是越来越得到周围亲戚朋友邻里乡党认同的过程,是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得心应手的一个良性转变过程。

我们可从蒲松龄对儒释道三家的理念与态度、“婴宁”一词的原意探究、蒲松龄借小说中人物之口对婴宁性格转变的评价、对文本本身的细读以及蒲松龄先生在小说文末的总结这五个角度切入,对这篇小说进行一番深层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