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史记》的创作历程:坎坷与坚持

《史记》的创作历程:坎坷与坚持

【摘要】:我国有重视历史记录的传统。司马谈完成了《史记》的部分篇章。[4]司马迁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开始了《史记》的续写。《史记》的写作,经历了坎坷的过程。汉武帝盛怒之下,下令对司马迁处以“腐刑”。但他想到父亲嘱托的修史大业,便咬紧牙关,“隐忍苟活”[5],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力贯注在写作中,终于约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完成了《史记》的创作。《史记》初名《太史公书》。东汉桓帝时,才逐渐专称为《史记》。

我国有重视历史记录的传统。

在文字产生之前,史事靠一代代脑记口叙流传。文字产生以后,脑记口叙在史事传播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当文字发展比较成熟,书写工具比较方便时,口叙史事便被记载下来。“史字之义,本为记事。”[1]

传说黄帝时即设有史官,至于“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2],史事的记载更丰富了。

西周时期,就产生了很多史书,书名五花八门,晋国叫《乘》,楚国叫《梼杌》,周鲁齐宋燕等国叫《春秋》。刘知幾《史通·六家》引“《墨子》曰‘吾见百国春秋’”[3]。“百”总言其多。史书体裁也多样化,除记言史、记事史、国别史、编年体外,还有初具规模的纪传体、典志体和学术史等方面的著述。可以说,那时对历史的记录已有规范并形成系统,史书文化已成熟。

所有这些,都为司马迁父子的史书写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任西汉王朝的“太史令”一职,主要负责记载史事,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司马谈完成了《史记》的部分篇章。他在临终前将修史的任务郑重交给了司马迁。司马迁在父亲的病榻前流着眼泪发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4]司马迁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开始了《史记》的续写。

那时信息不畅,文化又刚遭秦火洗劫,要完成修史任务,其困难之多是可想而知的。

好在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后,能够接触到朝廷保存的古籍、档案材料,手中还有父亲已经收集好的一部分史料;司马迁年轻时好游历,足迹所至几乎遍及全国,他注重实地考察,寻访当地的老人,听他们讲述发生在当地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传说,增广了见闻,获得了较为充分的文献资料。

《史记》的写作,经历了坎坷的过程。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汉武帝又一次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其中李陵统帅的一支只有五千步兵的部队,遭遇了匈奴八万骑兵的围攻,因弹尽粮绝,李陵不得已投降了匈奴。消息传来,朝野大哗,司马迁却斗胆为李陵做了一些辩解。汉武帝盛怒之下,下令对司马迁处以“腐刑”。

司马迁面临这样残酷无情的打击,万分沉痛。但他想到父亲嘱托的修史大业,便咬紧牙关,“隐忍苟活”[5],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力贯注在写作中,终于约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创作。

《史记》初名《太史公书》。东汉桓帝时,才逐渐专称为《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