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华经典十二讲:老子的生平事迹与思想

中华经典十二讲:老子的生平事迹与思想

【摘要】: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或字聃。原名《老子》,西汉景帝时汉景帝称之为《道德经》,唐玄宗时期称之为《道德真经》。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鲁昭公就给他们备了一辆车、两匹马、一名童仆,和他们一起出发,到周去学礼,据说是见到了老子。[21]《老子》,饶尚宽译注,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或字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具体地点在今天河南鹿邑东。

老子并未像孔子那样,广收门徒,但老子也有弟子。根据《庄子》一书的记载,跟随老子学道的弟子有三人:庚桑楚、柏矩和阳子居;向老子问道的人也有三人:士成绮、孔子和函谷关关令尹喜。

(1)年龄

老子生遂年不详,约生活于公元前585—公元前500年之间,或生活于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之间,这两个生遂年均是推测。《史记》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25]

(2)官职

老子曾经做过周守藏室之史,这个职务是掌管藏书室的史官,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兼做记事、历象和占卜等事。这个职务看来需要相当的德行、智慧和学问才能担任。

(3)归宿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26]

大意是说,老子勤修道德,似已了悟宇宙人生的大道。他的所学以深自韬隐、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所谓危邦不居、乱邦不入,于是就骑着青牛准备西出函谷关,到流沙之地隐居起来。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将要隐居了,请勉力为我写本书吧。”于是老子就写下了洋洋洒洒的五千言,言道德之意,称之为《老子》或《道德经》,随后西出函谷关,不知其所终。

(4)思想核心

其思想核心可概括为16个字:“虚无自然”(本体论),“道法自然”(宇宙观),“无为而治”(政治观或社会观),“柔弱不争”(人生观)。

(5)《道德经》及版本

道家学派的最主要经典。原名《老子》,西汉景帝时汉景帝称之为《道德经》,唐玄宗时期称之为《道德真经》。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为甲、乙两种本子,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今人认为这个版本可能编定于战国中期。

今通行本分上、下二编共八十一章:《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后四十四章。

(6)孔子问礼于老子

历史上有孔子向老子问礼一事,当时孔子大概30多岁,老子年长他30多岁。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27]

大意是说,孔子到周都洛邑去,准备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适逢其时,就驾车去侍奉明主;不得其时而无车盖遮蔽风雨,就头戴箬笠前行。我听说,善于经商的商人把财宝深藏,好像什么东西都没有。有盛德的君子,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去掉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做作的神态和泛滥的志向,这些都是对您身心没有任何益处的。我所能告诉您的,仅此而已。”孔子回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我可以用捕兽的网来捕获它,会游的可以用钓丝去捕捉它,会飞的可以用树上网来网罗它。至于龙,它是乘着风云而上天,我就不知道如何网罗它了。我今天见了老子,他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还记录了老子对孔子的临别赠言: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28]

大意是说,鲁国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我请求和孔子一起到周地去学习。”鲁昭公就给他们备了一辆车、两匹马、一名童仆,和他们一起出发,到周去学礼,据说是见到了老子。辞别之时,而老子送他们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都赠送人以财宝,仁德的人都赠送人以言语。我不能算得上富贵,姑且冒充一下仁德的人临别送给您几句话吧,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亡的,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博学善辩却危害自身的,是因为他喜欢揭发别人的罪恶。为人子女的不要只想着自己,要常常心想着父母,为人臣子的不要有自己而要心存君主。’”孔子自周返回鲁国之后,跟从他学习的弟子也慢慢多了起来。

[1]《老子》,岳麓书社2019年版,第16页。

[2]《老子》,岳麓书社2019年版,第5页。

[3]《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页。

[4]《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页。

[5]《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页。

[6]《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19页。

[7]《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8页。

[8]《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5页。

[9]《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89页。

[10]《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05页。

[11]《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40页。

[12]《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2页。

[13]《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00页。

[14]《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82页。

[15]《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0页。

[16]《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61页。

[17]《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86页。

[18]《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17页。

[19]《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9页。

[20]《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13页。

[21]《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53页。

[22]《老子道德经解》,憨山著,梅愚点校,崇文书局2015年版,第123—124页。

[23]《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84页。

[24]《老子》,饶尚宽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90页。

[25]司马迁:《史记》第7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142页。

[26]司马迁:《史记》第7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141页。

[27]司马迁:《史记》第7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140页。

[28]司马迁:《史记》第6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9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