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回归自然、淳朴自足,复太古之化

回归自然、淳朴自足,复太古之化

【摘要】: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用来向远方迁徙。虽然有武器装备和士兵,而不穷兵黩武。本章中,老子为我们描绘了人民不追求物欲,回归自然本性的生活状态。老子“虚无自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和“柔弱不争”等理念,即使在今天的社会依然有其启思意义。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4]

圣人视大国为小国,崇尚节俭,视民众多为少,所以,不敢骚扰劳烦百姓。即使有众多器具,也不使用,因为无欲和无事。使人民珍惜生命(幸福)不向远处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用来向远方迁徙。虽然有武器装备和士兵,而不穷兵黩武。使民恢复到结绳记事的时代,以自己食物为甘美,以自己的衣服为美好,安于自己居住环境,以自己习俗为快乐。邻国之间可以看得见,鸡犬之声相互听得到,但人民到老死也不相往来,因为人民内心清净智慧,幸福快乐,无欲无求。

本章中,老子为我们描绘了人民不追求物欲,回归自然本性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是没有分别、没有争夺的幸福快乐的生活。

有人说《道德经》的历史观是落后的,倒退的,复古的,他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实都是误会。老子所描绘的“小国寡民”是“无为而治”的外在社会状态,外在形式是可以与时俱进的,不必泥古不化,需要我们做到的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清净无为,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快乐,这是“无为而治”的真正内涵。竞争、斗争、战争,争夺财利,只能带给我们痛苦与烦恼,若发展到极致,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毁灭。

老子“虚无自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和“柔弱不争”等理念,即使在今天的社会依然有其启思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