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事,味尽未知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事,味尽未知

【摘要】: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21]按照无为的方针去作为,以无事、不扰民的原则去做事,以恬淡虚无的心态去体味世道。因为内心清净,没有任何妄想、分别、执着,无私无我,才能够与宇宙融为一体,因而,无所不为,无所不能。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21]

按照无为的方针去作为,以无事、不扰民的原则去做事,以恬淡虚无的心态去体味世道。以德报怨。想要做成难事要从容易的时候就开始;想要办成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天下难事一定是从容易时开始;天下大事一定是从细微处开始。因此,圣人始终不自大,以谦卑处事,所以才能成就大事。随便许诺,必定会很少兑现,经常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常常遭遇艰难困苦。所以圣人总把事情看得很难,所以终究没有困难。

这一章是叫我们清净无为、真诚恭敬、无私无我地去完成每一件事、每一个过程。憨山大师注:“此言圣人入道之要妙,示人以真切工夫也。凡有为,谓智巧;有事,谓功业。有味,谓功名利欲。此三者,皆世人之所尚。然道本至虚而无为,至静而无事,至淡而无味。独圣人以道为怀,去彼取此,故所为者无为,所事者无事,所味者无味。故世人皆以名位为大,以利禄为多而取之。然道至虚微,淡泊无物。皆以为小少,故弃而不取,圣人去功与名,释智遗形,而独与道游,是去其大多,而取其小少,故以至小为至大,至少为至多,故大其小,而多其少也。……然彼且以为存怨,在我全无报复之心,彼必以我为德矣。是所谓报怨以德,非谓曲意将德以报怨也。孔子以直报怨,正谓此耳。”[22]以上注释很好地诠释了本章之深层义理。但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第一,何为“无为而治”?就是以清净无为、无私无我的心态,按照自然、社会、人生规律而去治理,最终达到人道与天道合一,复归自然,复归于道,这个境界是最自然、最幸福快乐的状态。

第二,何为“无为而无所不为”?因为内心清净,没有任何妄想、分别、执着,无私无我,才能够与宇宙融为一体,因而,无所不为,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