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不同的是,孔子认为这是礼乐崩坏的原因,老子认为这是“道”失落的恶果。老子提出了“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为了根除这种异化现象,老子提出了对后世影响至深的“无为”主张。可见,无为是为了使自己“究万物之情”“为万物主”,无为只是手段,无不为才是目的。老子强调,作为统治者尤其要懂得和运用“无为”这一宝器,应该把它视为“君人南面术”的“君道”。“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
2023-08-30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21]
按照无为的方针去作为,以无事、不扰民的原则去做事,以恬淡虚无的心态去体味世道。以德报怨。想要做成难事要从容易的时候就开始;想要办成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天下难事一定是从容易时开始;天下大事一定是从细微处开始。因此,圣人始终不自大,以谦卑处事,所以才能成就大事。随便许诺,必定会很少兑现,经常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常常遭遇艰难困苦。所以圣人总把事情看得很难,所以终究没有困难。
这一章是叫我们清净无为、真诚恭敬、无私无我地去完成每一件事、每一个过程。憨山大师注:“此言圣人入道之要妙,示人以真切工夫也。凡有为,谓智巧;有事,谓功业。有味,谓功名利欲。此三者,皆世人之所尚。然道本至虚而无为,至静而无事,至淡而无味。独圣人以道为怀,去彼取此,故所为者无为,所事者无事,所味者无味。故世人皆以名位为大,以利禄为多而取之。然道至虚微,淡泊无物。皆以为小少,故弃而不取,圣人去功与名,释智遗形,而独与道游,是去其大多,而取其小少,故以至小为至大,至少为至多,故大其小,而多其少也。……然彼且以为存怨,在我全无报复之心,彼必以我为德矣。是所谓报怨以德,非谓曲意将德以报怨也。孔子以直报怨,正谓此耳。”[22]以上注释很好地诠释了本章之深层义理。但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第一,何为“无为而治”?就是以清净无为、无私无我的心态,按照自然、社会、人生规律而去治理,最终达到人道与天道合一,复归自然,复归于道,这个境界是最自然、最幸福快乐的状态。
第二,何为“无为而无所不为”?因为内心清净,没有任何妄想、分别、执着,无私无我,才能够与宇宙融为一体,因而,无所不为,无所不能。
有关中华经典十二讲的文章
所不同的是,孔子认为这是礼乐崩坏的原因,老子认为这是“道”失落的恶果。老子提出了“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为了根除这种异化现象,老子提出了对后世影响至深的“无为”主张。可见,无为是为了使自己“究万物之情”“为万物主”,无为只是手段,无不为才是目的。老子强调,作为统治者尤其要懂得和运用“无为”这一宝器,应该把它视为“君人南面术”的“君道”。“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
2023-08-30
消除罪恶的唯一办法是停止人们的胡作非为,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以“无为”代替“有为”,事事纯任自然,不要进行人为的干预,重新恢复那种自然的和谐统一状态。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用取消人的主观努力的办法来实现人的主观目的,这听起来荒唐极了!以“无为”的领导方式,来达到“天下太平”的目的。......
2023-10-29
道常a无为而无不为。道常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衍生万物的“道”本身是无为的,因为无为,所以无处不起作用。道家的“无为之治”与“无为之道”,其实是涵盖万千,“无所不为”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把自然之道引入人类社会,希望统治者按照“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则来治理国家,从而引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的结论。老子认为“道法自然”,自然是无为的,所以“道”也无为。......
2023-10-17
在强调一套具体的命功修炼程序的意义上,修道的无为坐忘与内丹修炼有所区别。这说明在无为坐忘的工夫中,并不仅仅是对精神起作用的性功,还包含有精气修炼的命功成分。......
2024-05-04
老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该“无为而治”,另又补充说“无为而无不为”。他的无为智慧也是在警示后人要懂得顺应大势,无为而治,不去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反而会大有所为。尤其是那些身为领导者的人们,如果能悟透“无为”的深刻内涵,就更容易大有作为。最后在无为中,大有所为。心灵小憩“无为”是老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所在,其本意是顺应自然,遵循民意,天人合一,对当政者而言,要避免极端、奢侈,要以民心为心。......
2023-12-06
要实现自然的美就必须无为,一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就破坏了自然。美是在一种毫无目的毫无意识中实现的。老子与孔子有一段对话,说明了无为是美的前提,甚至就是美本身——孔子有一天去见老子,老子刚洗完头正披着湿发待干,凝神定立像是个木偶人。孔子迫不及待地问:“请问先生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美的境界呢?”......
2023-10-29
张智力,43岁,现任某集团公司董事,集团旗下两家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可以说,张智力的两次成功空降,基本上符合“中国式”职场智慧,使用了同一种职场潜伏术:无为而治,构建人脉优势,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并一鸣惊人。首先他无为而治,韬光养晦,目的是暗处观察,摸清情况,耐心等待时机,构建人脉优势。......
2024-08-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