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要夺取它,必定暂且给予它。这称为“微明”。柔弱为国之利器,人主但可恭默自处,不可揭示于人。示人则致敌而招侮,将反见其不利也。这一章是讲相反相因,对立统一,物极必反之规律。物势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运动,天道循环往复,是以月满则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可谓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典范。......
2023-08-27
具体地说,《道德经》作为一部伟大的奇书,其奇有六,因此值得我们一学。
(1)民族性格之奇
《道德经》对我们中华民族性格的影响是深远而奇特的。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制动,后发而制人,上善若水,大智若愚等,这些独特的民族性格就来源于《道德经》。
(2)政治之奇
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理念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而奇特的。西汉文景之治,就是通过推崇黄帝、老子之学,通过无为,让民众得到休养生息,从而达致天下大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明朝的洪武之治,也都是运用黄老之学而获得的成功。
(3)哲学之奇
对我国哲学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奇特的。虽只有5000多字,《道德经》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峰。其涵容量极大,后世的许多哲学命题在《道德经》里面都可以找到。中国后世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道德经》的影响。自汉代以后注释《道德经》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极为罕见的。有鉴于此,老子被后世称为中国哲学之父。
(4)宗教之奇
对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奇特的。在老子及其《道德经》的影响之下,出现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以及相应音乐、文学、艺术、建筑、雕塑和绘画等道教文化。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形式逐渐完备,出现了很多支派,但这些支派都把老子的《道德经》作为其最主要的经典课程。
(5)科学之奇
对于现代科学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奇特的。《道德经》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代宇宙学也认为,宇宙始于无。这个观点与《道德经》对于天地万物产生的观点是一致的。
(6)影响广博之奇
老子及其《道德经》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奇特的。《道德经》《论语》和《易经》是影响中国社会最深远的三部书,《道德经》居其一。而这三部书,再加上西方的《圣经》,这四部书中最难懂的就是《道德经》,其发行量仅次于西方世界的《圣经》。
《道德经》现有640多种各种不同文字的版本,在中国,《道德经》有670种不同的注本。2000多年来,为《道德经》作注者达三千余家。凭借仅仅5000余言的《道德经》,老子被美国《纽约时报》列为全世界十大古今作家之首。老子及其《道德经》影响之广博也堪称一奇。
为何要学习《道德经》?说得透彻一点,用一句话来解释,即它讲述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就知道如何过高度智慧、幸福快乐的生活,如何趋吉避凶,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做到国泰民安。
有关中华经典十二讲的文章
将要夺取它,必定暂且给予它。这称为“微明”。柔弱为国之利器,人主但可恭默自处,不可揭示于人。示人则致敌而招侮,将反见其不利也。这一章是讲相反相因,对立统一,物极必反之规律。物势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运动,天道循环往复,是以月满则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可谓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典范。......
2023-08-27
《史记》被公认为一部著名的史学之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先生曾说《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精到地概括了《史记》在史学、文学两个领域的巨大成就。后世的考古出土材料基本上证明《史记》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故,《史记》问世后,即有“实录”之誉。《史记》具有进步的大历史观和大民族观。司马迁在《史记》中爱憎分明。......
2023-08-27
从价值取向来看,中华传统文化是注重天与人、人与人、身与心和谐之文化。以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为基,这两种文化的优势互补,将是理想的和谐社会状态。所以,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的“圆圈”的原意并不存在褒贬的问题,也并非是单纯说这种文化如何阻碍社会的发展,而是指这种文化存在的某种状态。......
2023-08-27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第一个道是宇宙的本体、真常之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虚无的本体和产生有相有名的天地万物的作用,可以概括为“无”和“有”,这两者是同一体,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一同可以称为玄妙深远。玄妙深远又玄妙深远,是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这种属性,老子称之为“德”。......
2023-08-27
具足这四个方面才称为好学。靠近有道而学有专长的人,君子学有疑问,则去请教有道德而有专长的人,求其指正。比如颜回、孟子和朱子都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可见,在孔老夫子的心目中好学的标准是多么高!所有的弟子里,就属颜回了。可谓好学也已,只有颜回能够担当这样好学的美誉。......
2023-08-27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群动之动都是从至静虚无中发动,不动而动,所以说反者,道之动也。可是道体至虚柔弱无用,而为天下有用之本。这一章是说柔弱虚无,看似无用,实质是有大用也,天地万物都是从虚无柔弱中产生的。全篇都是斥责刚强,崇尚柔弱,称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由此可知柔弱虚心收敛为上,恃强好为则无有生机。[17]《道德经》告诉我们,军队的柔弱,敌人能够料到而轻易取胜。......
2023-08-27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孟子的“保民而王”的主张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肯定的。......
2023-08-27
上古中华文化的发生阶段,上古先民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出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继而奠定中华文化的“敬畏天地”“天人合一”“敬祖尊老”“孝亲尊师”的基调。“敬天敬祖”“孝亲尊师”等不仅规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格局,而且影响了中国古人的思维定式。后距今4500年的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中华民族正式文字出现。但不能说没有文字就没有文化,中华文化在文字之前即已产生,并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口耳相传。......
2023-08-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