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要夺取它,必定暂且给予它。这称为“微明”。柔弱为国之利器,人主但可恭默自处,不可揭示于人。示人则致敌而招侮,将反见其不利也。这一章是讲相反相因,对立统一,物极必反之规律。物势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运动,天道循环往复,是以月满则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可谓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典范。......
2023-08-27
孔子是切实学礼修身之人。孔子是做到了再说,他说的语言就有感动听者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8]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圣贤的学问。”
在古代,八岁上小学,十五岁入大学(太学即大学),中国古代没有中学,只有小学和大学。小学以学洒扫进退应对、学礼仪规范和规矩为主,十五岁入大学要穷理,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这个志叫“心之所之”,“所之”就是趣向。心趣向圣贤之道,念念趣向圣贤之道,就是志于学,这个学是大学的学,大学之道,圣贤之道。十五岁童年结束,孔子的心志已经很坚定、很明朗了,他立定志向要求学,念念在兹,没有退堕。所以,学圣学贤第一个要立定志向。
到了三十岁,就立了。皇侃注疏讲:“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经是经典,业是圣贤人的事业,也就是道德学问,到了三十岁已经站稳了脚跟。立就是有了根底了,有力量了,不会被外力所动摇。就好像是一棵大树,根深了,枝干粗壮了,经得起外面风雨的考验。简单地讲,他学成了,可以毕业出山了。这是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到了四十岁就入不惑之年了。西汉大儒孔安国(孔子第十一世子孙)注解说就是不疑惑。不迷惑,没什么可疑惑的,样样都明了。
那为什么先立而后才不疑惑呢?黄式三《论语后案》云:“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立,守经也。不感,达权也。”[49]立,是已经找到标准,即圣人教诲,是我们立身处世的行为标准,我们要守住这个标准,这叫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违背这个标准,才能守得住,才能立得起来。达权是遇事能够通权达变。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变通,不僵化,不拘泥。
五十而知天命。汉朝董仲舒称“天令之谓命”,“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50]。知道天命的人,知道自己不是无缘无故在这世间出生的。孔子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他来到这个世间要做的事业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真正做到了。所以后人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就好像我们人类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漫漫长夜,让我们懂得是非邪正的标准,懂得学圣学贤。
天命,立之于己,受之于天。孔子真正有志于成圣成贤,将圣贤教育传播天下,以此为使命,就是自己立命,天命就降临他身上。一个人学好本领,又勇于担当,就能“替天行道”。
六十而耳顺,郑康成注解说:“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耳朵是听言语的,一听人讲话,就能明了他说话的细微意思乃至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当随讲,随心所欲;“矩”当法度讲。不管做什么事,都不逾越法度和规矩,都符合中道。
朱子讲:“随其心之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51]安就是《大学》讲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孔子七十岁达到这个安的境界了。“安而行之,不勉而中”。这个境界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言行举止,起心动念,自然合乎法度,都不离道,都符合中道,没有丝毫勉强。这叫任运自然。“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52]
孔子这段话事实上在阐释自身不同时期修身所达到的修行境界。
孔子七十岁所达到的“安”的境界还不是最高境界,后面还有境界:“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孔子假如活到更多年岁,后面的境界亦应通达。
有关中华经典十二讲的文章
将要夺取它,必定暂且给予它。这称为“微明”。柔弱为国之利器,人主但可恭默自处,不可揭示于人。示人则致敌而招侮,将反见其不利也。这一章是讲相反相因,对立统一,物极必反之规律。物势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运动,天道循环往复,是以月满则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可谓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典范。......
2023-08-27
孔子的这一段回答主要是从天子角度或是辅佐天子的角度来讲如何行仁的。[38]这一段记录了樊迟问仁、问智,仁与知的意义都不简单,诸弟子问仁,孔子的解答并不相同,但归结到本义上则是一致的。孔子解释的是“知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随后,岳飞遭受秦桧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秦桧等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杀害于杭州大理寺风波亭。......
2023-08-27
孔子通过宰予昼寝这件事情,由原来的听言信行变成了听言观行。孔子也是通过教学相长获取的经验智慧。可是,我们知道宰予是孔门十哲之一。孔夫子是否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呢?所以,孔子的批评不但不过分,反而是恰到好处,做到了因材施教。耕牛可以看作比喻仲弓的父亲。仲由和冉求两人的问题相同,孔子的答复却不相同。进则退之,退则进之,合乎中庸之道,便是做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
2023-08-27
《史记》被公认为一部著名的史学之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先生曾说《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精到地概括了《史记》在史学、文学两个领域的巨大成就。后世的考古出土材料基本上证明《史记》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故,《史记》问世后,即有“实录”之誉。《史记》具有进步的大历史观和大民族观。司马迁在《史记》中爱憎分明。......
2023-08-27
从价值取向来看,中华传统文化是注重天与人、人与人、身与心和谐之文化。以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为基,这两种文化的优势互补,将是理想的和谐社会状态。所以,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的“圆圈”的原意并不存在褒贬的问题,也并非是单纯说这种文化如何阻碍社会的发展,而是指这种文化存在的某种状态。......
2023-08-27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第一个道是宇宙的本体、真常之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虚无的本体和产生有相有名的天地万物的作用,可以概括为“无”和“有”,这两者是同一体,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一同可以称为玄妙深远。玄妙深远又玄妙深远,是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这种属性,老子称之为“德”。......
2023-08-27
具足这四个方面才称为好学。靠近有道而学有专长的人,君子学有疑问,则去请教有道德而有专长的人,求其指正。比如颜回、孟子和朱子都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可见,在孔老夫子的心目中好学的标准是多么高!所有的弟子里,就属颜回了。可谓好学也已,只有颜回能够担当这样好学的美誉。......
2023-08-27
我们承认,无论是人的少女性与自然性抑或是狐性,都是自然炼就的,这是婴宁转变之前的性格。那也就是说,婴宁实际上是和王子服开了一个小玩笑而已,亦足见其狐性之狡黠的一面。综上,一言以蔽之,婴宁性格在转变之前,既有其少女的天真活泼可爱的一面,又有其狐性的狡黠狠毒的一面,而少女之活泼可爱发展到极致也就是人的自然性的痴笑与娇憨。......
2023-08-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