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五伦之义,圣学根本简介

五伦之义,圣学根本简介

【摘要】:子夏说,应尽到人伦,“敦伦尽分”,敦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到自己的本分义务。“学之为道何以加此”,伦常之外,没有其他的学问。为仁之本就是孝悌,治国之本就是敬信,圣贤学问之根本就是忠信而已。以贤德为重,不仅是仰慕圣贤,更要步步趋向贤德,念念成就自己的贤德,这是学之根本。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6]

这一章是讲伦常的道理。伦常的“伦”就是五伦关系,“常”是不变的意思。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这五伦关系是每个人从生下来就要面对的。古时候如此,现在如此,未来还是如此。中国人如此,外国人如此。它并不以时代的变迁、地域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称之为“常”。

这一章是孔夫子的弟子子夏说的话。夫子说子夏、子游是孔门四科里文学最好的。“贤贤易色”是讲夫妇这一伦。夫妇是人伦之始,有夫妇才有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夫妇这一伦讲究的是“贤贤易色”。“贤贤”,第一个“贤”字是动词,第二个“贤”字是贤德的意思,就是以贤德为贵。“易色”,“易”当轻字讲,“色”是美色,轻视美色。“贤贤易色”就是嫁娶择偶要重德不重色,这是正人伦之始。

“事父母能竭其力”,这是讲父子之间的关系,父子之伦。儿女对父母要尽孝,孝顺父母尽心尽力。

“事君能致其身”,这是讲君臣之间的关系,今天也可以说是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致”,委。委身,讲求奉献,先公后私,忘我工作,忠心耿耿。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是朋友这一伦。与朋友交往,必须讲求信用,“凡出言,信为先”,言语、办事都能做到无欺,这叫有信。

子夏这句话讲了以上四伦,还有一伦是兄弟、长幼之间的关系,兄弟长幼要有序。所谓“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子夏说,应尽到人伦,“敦伦尽分”,敦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到自己的本分义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说,即使你没有知识技能上的学问,我也一定说你有学问。为什么?朱熹曾说:“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人不能离开群体,必定是在这五伦关系当中,学问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伦外的学问,所以五伦就是为学之本,能够敦伦尽分,这就是真学问。

宋代学者游酢云:“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也。能是四者,则于人伦厚矣。学之为道何以加此?子夏以文学名,而其言如此,则古人之所谓学者可知矣。故《学而》一篇,大抵皆在于务本。”[17]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三代之学”,这三个时代所提倡的圣人的学问,是什么?“明人伦”而已。圣人的学问就是讲人伦关系,让我们敦伦尽分。让我们能够处理好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这五种关系,人伦就厚了,德行就厚了。“学之为道何以加此”,伦常之外,没有其他的学问。《学而》整篇所说的内容,大部分是教我们伦常之本。为仁之本就是孝悌,治国之本就是敬信,圣贤学问之根本就是忠信而已。

以贤德为重,不仅是仰慕圣贤,更要步步趋向贤德,念念成就自己的贤德,这是学之根本。我们学圣学贤的根本是效法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