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华经典十二讲:忠信传习,持续改过

中华经典十二讲:忠信传习,持续改过

【摘要】:称呼曾子,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称呼,所以这一句应是曾子弟子的记录。曾子本身是孝子,有纯孝之心,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后人把他称为宗圣。曾子一生做到了每天在这三件事上反省。如果有不忠、不信、传不习的这些毛病,就立即改过来,第二天不能再犯,这叫改过迁善。就是用曾子的“三省”天天反省改过。就是忠、信、传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2]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是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他姓曾名参,字子舆。称呼曾子,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称呼,所以这一句应是曾子弟子的记录。

曾子本身是孝子,有纯孝之心,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后人把他称为宗圣。夫子是大圣至圣,他是宗圣,他承传了夫子的学问,得到了夫子的真传。“吾日三省吾身”,是讲曾子是如何修身的。他每天从三个方面或三件事情上去反省自己。

与人谋而不忠乎?替人办事有没有尽忠?什么叫忠?《朱子集注》里解释说:“尽己之谓忠。”尽心尽力叫忠。承诺了要替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去办?这要反省。接受了工作,有没有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这是忠。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是讲交友。“朋友有信”,是说朋友不可欺,交朋友要讲求信义。不欺人才是不自欺,欺人就是自欺,自欺欺人。什么叫信?“以实之谓信”,实实在在,真诚相待,绝没有虚伪狡诈,更没有欺骗。

传不习乎?传是什么?“受之于师”叫传,从老师那里接受了教诲,老师传给我们的道德、学问、知识、技艺,这些都要“习”。习,首先要熟悉、精熟,更重要的是在自己身上落实。

曾子一生做到了每天在这三件事上反省。如果有不忠、不信、传不习的这些毛病,就立即改过来,第二天不能再犯,这叫改过迁善。每天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天都不懈怠,这是真诚地在学习圣贤之道,而诚意是为学的根本。

大学》里讲到商朝的开国天子汤王,他在洗脸盆上刻着一句格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提醒自己天天要进步。怎么进步?就是用曾子的“三省”天天反省改过。

曾子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曾子的天性不是很聪明,孔子曾经说“参也鲁”,鲁就是愚鲁,也就是说曾子比较笨拙,比较愚钝,天性并不聪明。但是,勤能补拙,所谓“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即使是一个愚昧的人也必定会变得聪明。

《论语》里讲,夫子之道,是由曾子一以贯之,曾子得到了真传。夫子之道是什么?就是忠、信、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