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听了十分高兴,随即答应杨溥的请求,免除他父亲的徭役。明皇甫录的《皇明纪略》载:庚辰年,胡广与杨溥一同参加殿试,初拟杨溥为状元,而胡广是第二名。这则故事至少说明胡广与杨溥的考试成绩十分接近,难分高下,所以,容易误判,也容易以讹传讹。按照明代科举制度,第一名授修撰,第二、三名授编修,分别在翰林院任职。进入翰林院,被视为“储相”,杨溥便开始了从政之旅。杨溥是以此激励太子效法汉文帝施行仁政的。......
2023-08-18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二卷中说,武则天又对李氏家族的人开始下手了。太子李弘,因为仁慈孝顺又有主见,深得高宗皇帝喜欢。加上太子能以礼待人,得到了朝廷内外的爱戴。武则天正在暗中策划让自己当皇帝,太子在许多情况下与其意见相左,太子虽是她亲生,也让她怀恨在心。例如,萧淑妃留下的两个女儿——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受其母牵连,被武则天关了起来,三十多岁了还未出嫁。太子李弘觉得她们很可怜,便上奏皇上让她们出嫁,皇上亦恩准。武则天知道后,非常生气,当天就把两个公主许配给两个下人。接着,太子不明不白地死了。当时人们都认为太子李弘是被武则天毒死的。
太子李弘不明不白地死了后,李贤被立为太子。
李贤听宫中有人议论说,他不是武则天亲生的,而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心中直打鼓。有个人名叫明崇俨,深受武则天的信任,他到处散布谣言:“这位太子不能继承皇位,英王李哲的相貌酷似唐太宗。”还说:“相王李旦的相貌最为显贵。”他就是不说现任太子李贤的好话。武则天还多次给太子李贤写信谴责他,弄得太子心中更加不安。
说来也怪,这个明崇俨突然死了。武则天怀疑是太子派人杀死的。在武则天的一手操纵下,抓了几个与太子亲近的人,经过严刑拷打,这些人供出明崇俨的死与太子有关。然而,唐高宗李治很喜欢太子李贤,迟疑不决,打算赦免太子。武则天却说:“作为太子有叛逆之心,天地不容。皇上应大义灭亲,万万不可赦免。”这位毫无主见的唐高宗,真的将太子李贤贬为平民,幽禁了起来。武则天把所谓的太子同党全部处死。
武则天的奋斗目标是当皇帝,无论谁做太子,她也让他当不成皇帝。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在贞观殿驾崩。李治与武则天生的第三个儿子李显继位,号称唐中宗。武则天为皇太后,一切政事全由她决定,她早就成为事实上的皇帝。
《资治通鉴》中说,唐中宗拟任命韦玄贞为侍中,封他奶妈的儿子为五品官,当时还紧跟武则天的裴炎不同意,唐中宗大怒:“朕将天下的事交给韦玄贞,有什么不可?朕身为天子连这点权力都没有?”裴炎将中宗皇帝的话向武则天做了禀报。二月初六,武则天将百官召集到乾元殿,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祎之等领兵入宫,宣布武则天的命令,将中宗皇帝废掉,改为庐陵王。唐中宗喊:“朕有什么罪?”武则天说:“你欲将天下交给韦玄贞,这难道不是罪?”唐中宗就这么被赶下台,后被幽禁起来。
武则天对李氏家族连下辣手,对武氏家族却极其优待,其侄武承嗣请求封武氏的祖先为王,设立武氏七庙,武则天马上批准。
这时裴炎实在看不下去了,冒死劝谏:“太后是国母,临朝断事应公道,不可偏爱自己的家族,一定要吸取汉代吕后家族的沉痛教训。”
武则天说:“吕后给自己的子侄封王而导致失败,我追封已死的祖先,与她不同,有何不可?”
裴炎再谏:“凡事应防微杜渐,偏袒宗族的风气不可长。”
武则天一不做二不休,封五世祖父武克己为鲁靖公,五世祖母为夫人,高祖父武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父武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父武华为太尉、太原安成王;父亲武士彟为太师、魏定王。武则天还将高祖母、曾祖母、祖母、母亲都封为王妃。
因为裴炎劝谏武则天,从此种下祸根。不久,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等人认为皇室宗族的几个长者位高权重,要求杀了他们。武则天征求几位大臣的意见时,他们都不敢表态,只有裴炎反对,与武则天争论,这使武则天更加不满。
紧接着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武则天。武则天试探裴炎的态度,裴炎却说:“皇帝已长大了,至今还未亲自理政,所以李敬业有造反的借口。如果太后还政于皇帝,不用去讨伐反叛者,他们自然也就失败了。”
裴炎让武则天还政于皇帝,这不是要她的命吗!有人向武则天进言:“裴炎让太后交还政权,定是有不轨的图谋,一定是想谋反!”于是,武则天就将裴炎逮捕,准备杀掉。此时此刻许多大臣表示:“裴炎绝对不会谋反,如果定裴炎谋反罪,那我们都有谋反罪。”
武则天却说:“我了解与信任你们,你们都未谋反,只有裴炎谋反。”
过了几天,裴炎被斩杀于洛阳都亭驿。在抄其家时,不仅未找到任何谋反的证据,而且发现此人廉洁奉公,过着勤俭的生活,没有财产积蓄。
有关郑在读史:趣谈《资治通鉴》的文章
县官听了十分高兴,随即答应杨溥的请求,免除他父亲的徭役。明皇甫录的《皇明纪略》载:庚辰年,胡广与杨溥一同参加殿试,初拟杨溥为状元,而胡广是第二名。这则故事至少说明胡广与杨溥的考试成绩十分接近,难分高下,所以,容易误判,也容易以讹传讹。按照明代科举制度,第一名授修撰,第二、三名授编修,分别在翰林院任职。进入翰林院,被视为“储相”,杨溥便开始了从政之旅。杨溥是以此激励太子效法汉文帝施行仁政的。......
2023-08-18
西晋惠帝时期,立贾南风为皇后,立贵妃谢玖所生子司马通为皇太子。惠帝是一软弱无能皇帝,贾后乃肆无忌惮,内外勾结,专擅朝政,害死皇太后,杀戮逆己大臣。但是,对头贾后却不似太子这般犹豫,正处心积虑想办法陷害太子。然多亏贾后母郭槐从中袒护,不使贾后得害太子,太子尚能平安无事。贾后见些些小事不足以致太子于生死之地,乃生一计,以酒害之。但贾后乃心狠手毒的女人,不置太子于死地,终放心不下。......
2023-08-07
阳处父令士兵驾好战车,做出一副等待子上回复、随时进退的样子。阳子诈胜,倘若没有商臣的诈败,那么阳子之胜顶多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名义上而已。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太子商臣,他不仅能行诈,而且能识诈,从而使他在楚国内部险恶的权力争夺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成为楚穆王。......
2023-08-30
初,宋芮司徒①生女子,赤而毛,弃诸堤下,共姬②之妾取以入,名之曰弃。过期,乃缢而死。至,则欿,用牲,加书,征之:这是伊戾伪造太子与楚使结盟的证据,并加以验证,以陷害太子。太子痤相貌俊美但性情狠毒,向戌对他又怕又恨。宦官惠墙伊戾是太子的内师,但不得宠。太子痤与楚使是老相识,便请示宋平公,要在野外设享礼招待他。过了中午,太子就上吊死了。于是宋平公立佐为太子。平公渐渐发觉太子痤其实无罪,就把伊戾烹杀了。......
2023-09-22
扁鹊救太子的故事扁鹊,战国时医学家。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在了解了太子死去的原因时,并得知太子死去还不到半日,便要求去看看太子。国王听说是名医扁鹊,立刻请他去看太子。国王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的高兴,吩咐扁鹊赶快给太子医治。在扁鹊的一番施治后,太子渐渐醒来。当时扁鹊在太子身上的按切,就是在医学上被称作脉诊,也叫切脉。反映了扁鹊在脉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024-05-22
晋献公娶于贾,无子。又娶二女于戎,大戎②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③。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④。译文晋献公娶贾国女子为夫人,没有儿子。晋国攻打骊戎,骊戎国君把骊姬献给晋献公,回国后生了奚齐,她的妹妹生了卓子。夏季,晋献公派遣太子居住曲沃,重耳居住蒲地,夷吾居住屈地。梁五和东关嬖五最终与骊姬一起诬陷众公子,而立奚齐为太子,晋国人称他们为“朋比为奸的两个五”。......
2023-09-22
明熹宗在16岁时即位,即位不到一个月,便依惯例封奶妈客氏为“奉圣夫人”,并荫其子侯国兴、其弟客光先为锦衣千户。客氏回到家后,开厅事,自管事至近侍,换以叩头,“老祖太子千岁”之声不绝,这样的待遇,可真是史无前例了。熹宗皇后张氏怀孕了,客氏密遣心腹宫人,让张氏流产,熹宗竟因而无嗣。熹宗在位7年而死,临死前几天,还传旨封奉圣夫人客氏之子侯国兴为伯爵。又下令抄客氏之家,在其家中发现有八个怀孕的宫女。......
2023-08-09
明朝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怨废亲,怒废礼。”荀息左手拿着宝玉,右手牵着骏马,来向献公汇报战功。因为你一人的生气和鲁莽会影响大局,乱了下属的心,使事情陷于更不利的境地,因此,“引而不发,点到为止”是管理过程中重要的执行手段,是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领导者经常需要表态,这种表态对于下属来说,则可能是指示、要求,也可能被认为是对某种事的定论。......
2023-08-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