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废太子,亲宗族:武则天篡位与太子之死

废太子,亲宗族:武则天篡位与太子之死

【摘要】:武则天正在暗中策划让自己当皇帝,太子在许多情况下与其意见相左,太子虽是她亲生,也让她怀恨在心。太子李弘不明不白地死了后,李贤被立为太子。武则天还多次给太子李贤写信谴责他,弄得太子心中更加不安。武则天怀疑是太子派人杀死的。武则天把所谓的太子同党全部处死。李治与武则天生的第三个儿子李显继位,号称唐中宗。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二卷中说,武则天又对李氏家族的人开始下手了。太子李弘,因为仁慈孝顺又有主见,深得高宗皇帝喜欢。加上太子能以礼待人,得到了朝廷内外的爱戴。武则天正在暗中策划让自己当皇帝,太子在许多情况下与其意见相左,太子虽是她亲生,也让她怀恨在心。例如,萧淑妃留下的两个女儿——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受其母牵连,被武则天关了起来,三十多岁了还未出嫁。太子李弘觉得她们很可怜,便上奏皇上让她们出嫁,皇上亦恩准。武则天知道后,非常生气,当天就把两个公主许配给两个下人。接着,太子不明不白地死了。当时人们都认为太子李弘是被武则天毒死的。

太子李弘不明不白地死了后,李贤被立为太子。

李贤听宫中有人议论说,他不是武则天亲生的,而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心中直打鼓。有个人名叫明崇俨,深受武则天的信任,他到处散布谣言:“这位太子不能继承皇位,英王李哲的相貌酷似唐太宗。”还说:“相王李旦的相貌最为显贵。”他就是不说现任太子李贤的好话。武则天还多次给太子李贤写信谴责他,弄得太子心中更加不安。

说来也怪,这个明崇俨突然死了。武则天怀疑是太子派人杀死的。在武则天的一手操纵下,抓了几个与太子亲近的人,经过严刑拷打,这些人供出明崇俨的死与太子有关。然而,唐高宗李治很喜欢太子李贤,迟疑不决,打算赦免太子。武则天却说:“作为太子有叛逆之心,天地不容。皇上应大义灭亲,万万不可赦免。”这位毫无主见的唐高宗,真的将太子李贤贬为平民,幽禁了起来。武则天把所谓的太子同党全部处死。

武则天的奋斗目标是当皇帝,无论谁做太子,她也让他当不成皇帝。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在贞观殿驾崩。李治与武则天生的第三个儿子李显继位,号称唐中宗。武则天为皇太后,一切政事全由她决定,她早就成为事实上的皇帝。

《资治通鉴》中说,唐中宗拟任命韦玄贞为侍中,封他奶妈的儿子为五品官,当时还紧跟武则天的裴炎不同意,唐中宗大怒:“朕将天下的事交给韦玄贞,有什么不可?朕身为天子连这点权力都没有?”裴炎将中宗皇帝的话向武则天做了禀报。二月初六,武则天将百官召集到乾元殿,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祎之等领兵入宫,宣布武则天的命令,将中宗皇帝废掉,改为庐陵王。唐中宗喊:“朕有什么罪?”武则天说:“你欲将天下交给韦玄贞,这难道不是罪?”唐中宗就这么被赶下台,后被幽禁起来。

武则天对李氏家族连下辣手,对武氏家族却极其优待,其侄武承嗣请求封武氏的祖先为王,设立武氏七庙,武则天马上批准。

这时裴炎实在看不下去了,冒死劝谏:“太后是国母,临朝断事应公道,不可偏爱自己的家族,一定要吸取汉代吕后家族的沉痛教训。”

武则天说:“吕后给自己的子侄封王而导致失败,我追封已死的祖先,与她不同,有何不可?”

裴炎再谏:“凡事应防微杜渐,偏袒宗族的风气不可长。”

武则天一不做二不休,封五世祖父武克己为鲁靖公,五世祖母为夫人,高祖父武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父武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父武华为太尉、太原安成王;父亲武士彟为太师、魏定王。武则天还将高祖母、曾祖母、祖母、母亲都封为王妃。

因为裴炎劝谏武则天,从此种下祸根。不久,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等人认为皇室宗族的几个长者位高权重,要求杀了他们。武则天征求几位大臣的意见时,他们都不敢表态,只有裴炎反对,与武则天争论,这使武则天更加不满。

紧接着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武则天。武则天试探裴炎的态度,裴炎却说:“皇帝已长大了,至今还未亲自理政,所以李敬业有造反的借口。如果太后还政于皇帝,不用去讨伐反叛者,他们自然也就失败了。”

裴炎让武则天还政于皇帝,这不是要她的命吗!有人向武则天进言:“裴炎让太后交还政权,定是有不轨的图谋,一定是想谋反!”于是,武则天就将裴炎逮捕,准备杀掉。此时此刻许多大臣表示:“裴炎绝对不会谋反,如果定裴炎谋反罪,那我们都有谋反罪。”

武则天却说:“我了解与信任你们,你们都未谋反,只有裴炎谋反。”

过了几天,裴炎被斩杀于洛阳都亭驿。在抄其家时,不仅未找到任何谋反的证据,而且发现此人廉洁奉公,过着勤俭的生活,没有财产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