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郑在读史:趣谈《资治通鉴》中魏徵的不幸遭遇

郑在读史:趣谈《资治通鉴》中魏徵的不幸遭遇

【摘要】:随即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唐太宗派人前去询问病情,送去好药。唐太宗与太子一同前往探望魏徵,并指着衡山公主,想让其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唐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的灵车痛哭。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魏徵死后,太子李承乾因有严重的不轨行为被废掉。在场的所有大臣一致表示赞成立晋王为太子。唐太宗看到百官一致赞同,心中非常高兴,正式宣布晋王李治为太子,将李承乾和李泰软禁起来。

老夫在前面说过,唐高祖李渊有二十二个儿子,有出息的虽然不多,但还是出了位顶天立地的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他们是:李承乾、李宽、李恪、李泰、李佑、李愔、李恽、李贞、李治、李慎、李嚣、李简、李福、李明。这些儿子同样“有数量无质量”,没有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者。别说超过其父,连赶上其父一半者也没有。这里边有夭折的,有自杀的,有叛乱的,有争夺皇位被免的。最后太子位置的争夺,实际上是在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之间进行的。

太子李承乾表现不好,而唐太宗非常喜欢四子李泰。当唐太宗听说三品以上的官员大多瞧不上魏王李泰时,十分生气,他把这些人召集起来训斥说:“隋文帝时,凡一品以下的官员都被皇子羞辱过,朕不允许朕的儿子横行霸道。听说你们都看不上魏王李泰,朕如果纵容他,难道他就不会羞辱你们?”唐太宗的这番话让房玄龄这样的老臣都很紧张,一个劲儿地叩头道歉,只有魏徵说:“我估计现有的大臣中,没人敢看不起魏王。按照礼法,大臣同皇子是平等的。对三品以上的公卿大臣,陛下都是以礼相待,如果纲纪败坏了,就什么也不必谈了。如果陛下圣明,魏王就不可能羞辱大臣。隋文帝放纵儿子,让他们做出好多无礼之事,最后自取灭亡。难道这还值得仿效吗?”

听魏徵这么一说,唐太宗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朕不能不服。朕当时正在气头上,自以为有理,听你这么一说,才觉得理亏。当君主的确实不能随意讲话啊!”

过了几天,唐太宗问大臣们:“各位爱卿,你们认为目前朝廷中的什么事情最为重要?”有人答:“现在国家处于盛世,四方安定,太子与诸王的名分最为重要。”

唐太宗说:“此话很有道理。当朝的大臣们,论忠直与学问,没人能超过魏徵,朕让他做太子的老师。”随即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魏徵病刚好,身体还比较虚弱,亲自到朝堂上推辞。而唐太宗下了一道诏书:“周幽王晋献公因废嫡子立庶子造成国家危亡。汉高祖也差一点儿废掉太子,幸亏有四位老臣力争才保住太子的地位。朕如今信赖你,让你任太子太师,就是这个用意。朕知道你的病刚好,你可以躺在床上辅导太子。”唐太宗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魏徵只好领命。

魏徵确实病得不轻,不久又一病不起。唐太宗派人前去询问病情,送去好药。看望魏徵之人往来不断,唐太宗还派中郎将李安俨住在魏徵家中,一有情况立即禀报。唐太宗与太子一同前往探望魏徵,并指着衡山公主,想让其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

尽管唐太宗采取了一切措施,魏徵还是走了。唐太宗又令九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前去奔丧,让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于昭陵。魏徵的妻子裴氏说:“魏徵平时生活朴素,如今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非死者的意愿。”她全部推辞不受,仅用白布罩在棺材上安葬魏徵。

唐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的灵车痛哭。唐太宗亲自撰写碑文,边写边对身边的大臣说:“古人将铜作为镜子,可以用来整理衣冠;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观察时代的兴衰;将人作为镜子,可以得知自己的得失。魏徵的死使朕失去一面最好的镜子呀!”

魏徵本来是李建成的高级谋士,是曾经督促李建成先下手杀掉李世民的人。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后,不仅没杀魏徵,反而把他放在自己的身边作为重臣,而且魏徵是唯一获准可以进皇上卧室谈事情的人。生病期间如此被关怀,死后安葬规格又如此之高,在历史上很难找到第二人。

老夫现将《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六卷中的这段原文抄录给大家看看:

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以上这段文言文还是比较好懂的。你若能背下来关键的几句,肯定心胸开阔,无比享受。

魏徵死后,太子李承乾因有严重的不轨行为被废掉。此时此刻,唐太宗在儿子中会选谁当太子?太子的位置太重要了,只要被确定为太子,不出意外,那就是下一位皇帝。唐太宗打心眼里喜欢老四李泰。这个儿子特机灵,他的野心就是当太子,于是极力讨父皇喜欢,常常钻到父皇怀里撒娇,一心想把太子李承乾比下去,由他取而代之。唐太宗几乎上了他的当。李泰又怕弟弟李治成为太子,又在李治身上使坏。因为他两头使坏,终于露出狐狸尾巴。在关键时刻,唐太宗立李泰为太子的决心动摇了。李治是皇后所生,重臣长孙无忌又是他舅舅,唐太宗问长孙无忌:“朕想立李治为太子,你是否赞成?”长孙无忌答:“遵命,谁敢反对,我去砍掉他的头!”这时,唐太宗对李治说:“你看,你舅舅也同意了,你应该拜谢他!”在场的所有大臣一致表示赞成立晋王为太子。唐太宗又问:“你们几位都同意,不知外边的人会有什么反应?”长孙无忌说:“晋王李治仁慈孝顺,很得人心,不信请陛下亲自去问百官,如有一人反对,老臣我罪该万死!”唐太宗登上太极殿,召集六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当众宣布:“太子承乾大逆不道,魏王李泰居心不良,都没资格当太子。朕想在其他儿子中选太子,谁最适合,请各位公开表态。”唐太宗的话音刚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晋王仁孝,应为太子!”唐太宗看到百官一致赞同,心中非常高兴,正式宣布晋王李治为太子,将李承乾和李泰软禁起来。

魏徵死了,教太子的任务,唐太宗亲自担负起来。他给太子自编教材,以《帝范》为总标题,分别写了十二篇,它们是:《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唐太宗对太子李治说:“修身治国的道理,都在这十二篇中,朕一旦逝去,就没什么话要对你说了,要说的话全在这里边。”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太子李治:“你应以古代先哲为师,像朕这样的人不足效法。古人曾指出,效法上等的,仅能得到其中;效法中等的,仅能得到其下。朕继位以来,过失不少,锦绣珠玉不断罗列于身前,又不停地修宫殿台榭,巡游四方,使各地招待浪费钱财……朕的这些过失,你将来千万不要效法。但从总体上看,朕普济苍生益处多,创建大唐功劳大,功劳大于过失,所以官员与百姓对朕没有大的怨言。而你没有朕这么大的功劳,却继承了朕的富贵。你若竭力行善,国家仅得安定;若骄奢懒惰,则自身都难保。须知,拿国家来说,成功来之不易,败亡却可迅速招致;拿皇位来说,失去容易,得之较难。你能不珍惜吗?能不谨慎吗?父皇的这些肺腑之言,儿子你可要牢记在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