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唐太宗与臣下:试探、忠诚与和谐

唐太宗与臣下:试探、忠诚与和谐

【摘要】:有人给唐太宗出主意,可以假装大发脾气,对臣下是否忠诚进行试探。那些坚持己见、不屈服压力的,便是忠臣;那些畏惧皇上威严,怕丢了自己乌纱帽的,便是奸佞之徒。有位名叫杜淹的人向他推荐邸怀道。请看,君臣就是在如此和谐的气氛中亲切交谈。唐太宗很生气,命令凡虚报者一律自首,不自首者处以死刑。不久,真的发现有人造假,又不自首,唐太宗要处死他。戴胄却向唐太宗上奏:“根据唐朝的法律应当流放,不能判死刑。”

老夫年轻时读书,就爱没边没沿地胡思乱想。读孔子的书时想,孔子长什么样?读老子的书时想,老子长什么样?读孙子的书时想,孙子长什么样?读鬼谷子的书时想,鬼谷子长什么样?这不,都八九十岁的人了,好奇心不减当年,昨天又在想,唐太宗长什么样?

今天老夫又在想,唐太宗的性格特征有哪些?聪明绝顶、善抓机会、当机立断、柔中有刚、顶天立地、会包装自己。他总是用尽心思向别人“借脑子”,然后集思广益、大展宏图。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唐太宗听说景州有个名叫张玄素的人很有独到的见解,便将其叫来,向他询问执政之道。张玄素在唐太宗面前侃侃而谈:“隋朝为何垮台?其皇帝喜好独断专行地处理各种政务,不相信任何一个臣子,大臣们整天处于恐惧不安之中,只知道奉命办事,没人敢越雷池一步,仅凭皇帝一个人的才智来决断天下的大事。大臣们阿谀奉承,皇帝一直受蒙蔽,国家不灭亡才怪呢!陛下能够谨慎地选择众大臣,又给他们应有的权力,让他们各司其职,而陛下悠闲自在、肃穆清静、高居深拱,根据他们的成功与失误进行考察,好的就奖励提拔,不好的就处罚降职,这样做,还用忧虑国家治理不好吗?另外,我看隋末天下大乱时,妄图争天下的不过十几个人而已,其他的人都是等待有道之君出来,然后好归附罢了。”唐太宗认为他讲得很好,提拔他为侍御史。

有人给唐太宗出主意,可以假装大发脾气,对臣下是否忠诚进行试探。那些坚持己见、不屈服压力的,便是忠臣;那些畏惧皇上威严,怕丢了自己乌纱帽的,便是奸佞之徒。

唐太宗一听,这个谏言不可取。他说:“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源头浑浊而希望支流清澈,有可能吗?君主自己先作假蒙骗群臣、试探群臣,而又要求群臣耿直,岂不是南辕北辙?朕以至诚之心治理天下,绝对不用前一代皇帝用权谋小术来对待群臣的办法。朕认为那样做是十分卑鄙的。这个建议再好,朕也不会使用。”

有一天,唐太宗对一位近臣说:“朕小时候就喜欢弓,先后得到十几把好弓,自以为这些弓是天下最好的了。有一次,朕将这些弓拿给一位造弓的行家里手看,他却说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弓。朕问为什么,他说,木心不直,因此木纹不正;木纹不正,发出去的箭就会不准。听了人家讲的道理,朕悟出自己辨别弓箭好坏的本领并不高。进而朕联想到,朕凭弓箭打天下,却不懂得它们,更何况天下那么多学问、事情,朕怎么能都了解呢?”受这件事的启发,唐太宗做出一个决定: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流到朝廷的中书省当值,同时,唐太宗经常接见这些官员,问他们民间疾苦与朝廷政令的得失。

唐太宗经常要求周围的人向他推荐人才。有位名叫杜淹的人向他推荐邸怀道。下面这段对话挺有意思:

唐太宗:“你向朕举荐的这个人有什么才能?”

杜淹:“隋炀帝要驾临江都,临走前召集百官询问去还是不去,当时别人都说可以去,只有邸怀道一个人说万万不可去。这是我亲眼所见,因为当时我也在场。”

唐太宗:“既然你也在场,你为何不向隋炀帝说出来?”

杜淹:“我当时地位卑微,不任要职,又知道隋炀帝也听不进去我的劝谏,徒然冒死进谏也毫无益处,所以我沉默无语。”

唐太宗:“你知道隋炀帝不纳谏,为何还在朝里做官;既然在朝里做官,为何不进谏?你供职于隋朝,姑且可以说位卑言微,后来供职于王世充,地位尊显,为何仍不进谏?”

杜淹:“我给王世充提出了不少谏言,可是他根本不听。”

唐太宗:“王世充如果贤明又纳谏,便不应亡国;假若他残暴而又拒谏,你又怎能免于灾祸呢?”

杜淹被唐太宗追问得说不出话来了。

唐太宗说:“现在你在朕这儿的地位称得上尊贵了,可以大胆地向朕进谏了吧?”

杜淹说:“我现在甘愿冒死强谏!”

唐太宗听到这句话,高兴地哈哈大笑。

请看,君臣就是在如此和谐的气氛中亲切交谈。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还举了一个唐太宗与兵部郎中戴胄对话的例子,也很有说服力:唐太宗多次发现选拔人才时,有些人为了达到被提拔的目的,虚报个人情况。唐太宗很生气,命令凡虚报者一律自首,不自首者处以死刑。不久,真的发现有人造假,又不自首,唐太宗要处死他。

戴胄却向唐太宗上奏:“根据唐朝法律应当流放,不能判死刑。”

唐太宗看到戴胄的奏折,大怒:“你想依法办事,难道朕说的话就不算数吗?你想让朕失信于民吗?”

戴胄也不让步:“陛下的话是在愤怒之时脱口而出的,按国家制定的法律办事才是取信于民的根本。陛下对选拔人才中的造假现象深感恼怒,所以想杀这些人。然而已知这样不行,再以法律明断,这就是忍住一时的小怒而保全最大的信用。”

这是把皇上的决定给顶回去了。这时唐太宗不仅气消了,还对戴胄说:“你能按法律办事,朕放心了,有像你这样认真执法的官员,朕还愁什么呢!”

司马光感慨地说:“戴胄敢冒犯皇上,最后皇上还赞扬了他,这个真的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