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魏徵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曾向魏徵问道:“何谓明君、昏君?”只有魏徵表示反对。李世民贞观十年,魏徵奉命主持编写《隋书》《周书》《梁书》《陈书》《齐书》等,历时7年,至此完稿。同年六月,魏徵因患眼疾,请求解除侍中之职。不久,魏徵病逝家中。......
2023-08-20
“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彻底胜利和李建成、李元吉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处置李建成与李元吉周围的谋士。有人主张统统杀掉,并且斩草除根,灭三族。在此关键时刻,尉迟敬德说:“有罪的就是李建成、李元吉两个人,现在已将他们除掉,绝对不能扩大处置的范围,否则,影响整个局势的稳定,也会失掉人心。”这样的提议正合李世民之意。
魏徵曾是李建成的谋士,《资治通鉴》中详细地记载了李世民对魏徵的重用。
魏徵从小家境贫穷,但极为聪慧,苦读经史,胸怀大志,智谋过人,性格豪放,刚正不阿,能言善辩,文笔了得。李建成当了太子后,千方百计地把魏徵弄到自己门下,为自己出谋划策。李建成死后,门下的谋士“树倒猢狲散”,有的溜之大吉,有的忏悔表忠心。而魏徵既不逃,也不表忠心,准备一死了之。
李世民知道魏徵曾给李建成出过主意,便质问他:“你为何挑拨我们亲兄弟之间的关系?”这时,大家都以为魏徵完了,个个替他捏了一把汗。
结果,魏徵没有一点儿惊慌失措的样子,泰然自若地回答:“前太子如果早听了我的话,绝对不会是今天的下场。”在一般情况下,李世民听闻此言,定要杀掉说这话的人,否则,难解心头之恨。但是,李世民反而感到魏徵是充满了智慧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世民下令:既往不咎,互相不许再告发,违者治罪。他任命魏徵以及李建成手下的一些谋士为谏议大夫,加以重用。
虽然李世民下了大赦令,但还是有不少人逃窜到全国各地不敢回来。李世民派魏徵去各地做说服工作。魏徵到达磁州后,正好碰上当地官员把李建成手下的几个官员捆起来往京都押送,魏徵说:“我已接到诏令,一律赦免过去东宫与齐王府的人。如果现在将他们抓回去,谁还相信赦令?况且我被当成忠臣对待,怎能不以一片忠心来报恩。”他亲自给这些人解开绳索,一律放走。对魏徵的做法,李世民十分满意。从此以后,魏徵受到李世民的充分信任,而且几乎成为唯一可以进入李世民的卧室谈论事情的人。
这太不容易了,把李建成的谋士当成自己的谋士,不仅没杀他,反而重用他。这需要多么宽阔的胸怀和过人的胆量呀!
在《资治通鉴》中,有几个典型事例,说明魏徵对李世民的重要性。
第一个例子:关于征召兵丁。
李世民要出征,但兵员不够。这时有位姓封的人上奏:“有的男子虽不满十八岁,但身体强壮,也可应征。”李世民钦准了这个意见。但是魏徵持反对意见,就是不签署。来回四次,魏徵死活不签署。李世民大怒,召魏徵来责备道:“壮实的男子,好多都是虚报年龄逃避徭役的人,征召他们有什么不对!朕这里批了,来回四次你都不签,你怎么这么固执?”魏徵说:“军队在于治理得法,而不在人数众多。陛下征召成年的壮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训练,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征召不够十八岁的人滥竽充数呢?陛下一直强调要取信于民,却已多次失信了。”
李世民听魏徵说自己失信,惊讶地问:“朕哪里失信了?”
魏徵说:“陛下刚继位时,就下诏说,百姓拖欠官家的财物,一律免除。而有关部门对拖欠秦王府的财物却不予免除。陛下已由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也成为官家的一部分,为什么不免除呢?陛下又下诏说,关中地区免收两年租税,关外地区免收一年。而现在既收租又征兵,还谈什么免税呢?这不是失信于民是什么?”
李世民听了魏徵这一番话后,不仅没怒,反而高兴地说:“朕以前认为你这个人比较固执,不通政务,不讲情面,现在朕改变了看法,你是真正为国家负责,而且议论国家大政方针,总能切中要害。是啊,朝廷不讲信用,百姓就无所适从,失信于民,国家岂能治理得好?朕的过失不小呀!”李世民立即决定不征召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当兵。为奖励魏徵直谏,赐给他一只金瓮。
第二个例子:关于远离小人。
朝内有两个大臣经常在李世民那儿打小报告,弄得人心惶惶。这两个人很受李世民的宠幸。魏徵劝谏李世民要远离小人:“这两个人不识国体,什么本领也没有,专以告发别人当作直言,以进谗言当作忠诚。陛下并非不知道他们的行为令人无法忍受,只是取其说话无所忌讳,以此威慑其他大臣。这些人利用皇权,使自己的阴谋得逞。他们打的小报告,内容并非真实。陛下一定要远离这些小人,以免损害自己的崇高声望。”魏徵说完,李世民奖给他五百匹绢。
第三个例子:关于公主出嫁。
李世民的长女要出嫁,因为他特别喜欢这个女儿,陪嫁的东西比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出嫁时的东西还多一倍。魏徵劝告说:“过去汉明帝在给皇子封地时说,我的儿子怎么能比得上先帝的儿子,因此给皇子封的地很少。现在陛下的公主出嫁,东西怎么能比皇姑永嘉长公主的东西多一倍呢?”李世民将魏徵的话转告给皇后。皇后感慨地说:“平日我听到陛下称赞魏徵,不知道是何原因。今天通过公主这件事,我真正体会到魏徵真是国家的栋梁。我和陛下是结发夫妻,感情如此深厚,每次说话时还要观察一下您的神色,不敢轻易冒犯陛下,而魏徵身为下臣,关系疏远,却能如此直言不讳,陛下一定要纳谏呀!”皇后还派人给魏徵送去四百缗钱和四百匹绢,并转告魏徵说:“早就听说你为人正直,今天通过公主这件事我才体会到。因此送你这些东西,请你永远保持这种品质。”
在《资治通鉴》中有许多这样生动的事例,老夫只举三例而已。
有关郑在读史:趣谈《资治通鉴》的文章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魏徵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曾向魏徵问道:“何谓明君、昏君?”只有魏徵表示反对。李世民贞观十年,魏徵奉命主持编写《隋书》《周书》《梁书》《陈书》《齐书》等,历时7年,至此完稿。同年六月,魏徵因患眼疾,请求解除侍中之职。不久,魏徵病逝家中。......
2023-08-20
2月14日,红4军前委发布攻打吉安的通告。早在去年6月,彭德怀率红5军回井冈山后,在袁文才、王佐的配合下,合力恢复了一度失守的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骤变,蒋介石急令湘鄂赣三省国军向赣西集中,对红军进行新“会剿”,形势骤然变得严重起来。......
2023-11-30
唐王朝通过南征北战统一全国后,皇室内部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却愈演愈烈。三人之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李世民知道后,就与亲信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密谋,于6月2日在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上朝走到玄武门时,发现异常,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回去。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士兵听说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士兵。......
2023-08-30
然而,赤松氏一族的播磨守赤松胜范反对赤松义村。之后,赤松义村的近臣久米近氏对赤松氏的家政事无巨细都由浦上则宗决定一事十分不满。赤松义村的家臣不再和睦。浦上则宗乘机劝说赤松政则的夫人和赤松义村的夫人议和,并让赤松义村隐退。后来,浦上则宗将赤松义村的儿子迎到三石城。因此,浦上则宗请求与赤松义村和解,赤松义村答应了这一请求。之后,赤松义村依然被幽禁在宝佐寺,之后被浦上则宗派出的刺客杀害。......
2023-08-17
南朝余党乘机起事,入侵禁阙。这是由日野家族分家造成的。日野重光有七儿二女,男子除日野义资之外都是僧人,女子都是足利义教的妻妾。日野有光起兵响应南朝余党。这时,幕府军听说皇宫内发生变故,赶来支援,击败了南朝余党。日野资亲的儿子年仅八岁,被判无罪。这样,禁阙之乱终于平定。此后,朝廷加强警戒,逮捕嫌疑人。以此为契机,室町幕府加强管理,严禁浪人游荡,防止浪人集会,容留浪人寄宿的人家也会被判刑。......
2023-08-17
到了明英宗即位,大太监王振“出手不凡”,不仅开始了明朝宦官的掌权时代,还使得堂堂大明皇帝被蒙古人活捉,上演惊天大戏“土木堡之变”,明朝差一点在正统十二年就变成“南明”。如果真去了蔚州,可能历史上也不会发生“土木堡之变”。由此,明朝与瓦剌的“睦邻友好”关系,一直保持了三十多年,到明英宗“亲征”才打破这种势态。额森虎捡了大便宜,“监护人”马哈木死了,他倒成了真正的“大汗”。......
2023-08-20
成为李锦记创业的典范。1972年,李锦记开始把事业交给第三代,任命年轻有为的李文达先生为公司主席,担负起在新的时期拓展李锦记事业的重任。李锦记的业务,为何历年稳步增长,不论在港澳或海外均屡创佳绩,李文达先生以谦虚而朴实的口吻,向我们谈了他的五点见解和体会。......
2024-05-28
沧桑之变芙蓉湖芙蓉湖,是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部已经消失了的一个巨大汇水湖泊群,原水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故址在今常州市东、江阴市南、无锡市西北,古称“上湖”、“射贵湖”、“无锡湖”、“三山湖”。古芙蓉湖是江东吴地仅次于太湖的大湖。芙蓉湖洪涝灾害明显增多,平均每六年发生一次大水灾,低洼圩区积水不退,素称东南财赋重地的苏常地区陷入财源枯竭。......
2024-05-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