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为何封了丞相又封王在七曲山北的锒铛驿,我见到了那块刻着“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的石碑,污迹斑斑,深感荒凉。队伍路过七曲山大庙时,唐明皇发现庙内书生张亚子酷似梦中为他报信的人,于是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并追封梓潼张亚子为“左丞相”。在唐明皇追封张亚子一百二十四年后,唐僖宗因黄巢起义再次幸蜀四川,再次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唐明皇在追封张亚子为左丞相的十七年前,追封孔子为文宣王。......
2024-09-06
矛盾是奇怪的东西。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动力,没有矛盾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就无法发展。然而,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常变化,经常换位,经常处于产生、发展与消亡之中。旧的矛盾缓和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有时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此消彼长。每个时期总有一对矛盾处于支配的位置,由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李渊于太原发兵时,处在他面前的主要矛盾是推翻隋朝,取而代之。当他坐在龙椅上当了唐朝的开国皇帝后,他的家庭内部矛盾一度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个家庭矛盾的复杂性与残酷性,有时绝不亚于与隋朝的矛盾。
李渊这个人的生育能力很强,有名有姓的儿子就有二十二个,他们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李智云、李元景、李元昌、李元亨、李元方、李元礼、李元嘉、李元则、李元懿、李元轨、李凤、李元庆、李元裕、李元名、李灵夔、李元祥、李元晓、李元婴。顺便提一句,著名的滕王阁就是这最后一个儿子盖的。
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是李渊与窦皇后所生,其他的儿子都是李渊与妃子、宫女所生。李渊打江山的时候,这些小的儿子尚未出世,后来争皇位继承权时,他们还没资格参与。相传李玄霸被雷劈死或被人害死,这样又减少了一名竞争者。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实际上是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之间展开的。由于李建成与李元吉站在一起,主要矛盾就成了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
一家之长李渊,论能力和魄力,都不是出类拔萃之人。他既无那种干大事的品格,又无足智多谋的才能,基本上是让别人推着往前走。当初他并无反隋的念头,是李世民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分析形势,督促他举起义旗,他才下了决心。他下了决心之后,才把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召回身边。下决心起兵这件大事的功劳,几乎没其他人的份儿,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李世民。
在从太原向长安进军的路上,李渊的几个儿子以及多员战将都有功。但若论头功,还属李世民,无人可比。所以,《资治通鉴》里有这样的记载:李渊在晋阳起兵,都是李世民的计谋。李渊曾对李世民说过,如果事业成功,那么天下都是你带来的,该立你为太子。然而,因为有长兄李建成在,李世民拜谢并坚决推辞了。
李渊的长子李建成与次子李世民的性格、能力、道德水平相比,都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李建成是个慢性子,生活散漫,喜欢喝酒,贪恋女色,爱打猎,不务正业。所以,李渊当了皇帝后,诸位大臣和将领们请求立李世民为太子。李渊也想这样做,本来几乎水到渠成,但李世民坚决推辞,这才作罢。最后按老规矩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从这件事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李世民的高风亮节。他没邀功,更无贪心,虽父皇有意,众臣举荐,人心所向,而他一再谢绝。这个谢绝,看不出有假,是实心实意的。
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不仅不感谢李世民,反而把李世民看作对自己太子地位的最大威胁。于是他与不务正业的弟弟李元吉联合起来,进行了一系列败坏李世民的名声、排挤李世民甚至欲除掉李世民的见不得人的阴谋活动。
第一步,与李渊的嫔妃结成联盟。李渊的嫔妃成群,这些嫔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除了极力讨好李渊外,还要讨好各位年长的皇子。李世民不吃这一套。而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极力亲近这些嫔妃,以便让她们在李渊那儿吹枕边风,说他们的好话,说李世民的坏话。最典型的是李世民平定洛阳后,李渊派嫔妃去洛阳挑选隋朝的宫女,收取国库中的珍宝,有的嫔妃提出让李世民给她们的亲戚封官。这些无理要求均被李世民顶了回去。这些人返回长安后,在李渊面前大说特说李世民的坏话。你别说,还真管用,李渊对李世民的看法潜移默化地在发生变化。一次,他对别人说,李世民不再是往昔的那个儿子了。
第二步,建功立业,增加资本。刘黑闼本来是李世民打败的一股势力的头领。过了一段时间死灰复燃,又纠集一帮势力胡作非为。这时李建成的高级谋士魏徵给他出谋划策:“人家秦王李世民立了那么多大的功,上下左右都有人拥护他。您只是凭年长当的太子,却没有大功镇服天下。如今刘黑闼人马不足一万,军粮及其他物资缺乏。如果您亲自率大军去讨伐,很容易就能成功。这既可以建立军功,树立自己的形象,又可以趁机联络山东的英雄豪杰,扩大势力,稳定自己的地位。”你别说,魏徵确实厉害,在他的周密筹划之下,刘黑闼被消灭了,李建成在山东也结识了不少豪杰。这次给太子加分不少。
第三步,以赠马为名,害李世民性命。李建成有匹烈马,难以驯服,谁骑上它都尥蹶子,轻者将人致残,重者还可将人摔死。李建成知道李世民喜欢马,就将这匹马送给他。李世民骑上这匹马追野鹿,马尥蹶子,把李世民摔下来。他再次骑上去,一连三次,马老实了。李世民说:“他想借这匹马来害我的性命,但生死是由命运主宰的,他能伤害我吗?”李建成听到这句话,把它篡改为:“我有天命,将做天下之主,哪会白白去死!”并将此话通过嫔妃传给李渊。李渊大怒,先将李建成、李元吉叫来,最后把李世民叫来,痛斥说:“天子之位自然有上天授命,不是凭借智力可以得到的,你追求得多么迫不及待呀!”李世民立马摘下帽子叩头,为自己的话进行辩解。李渊的气仍未消。
第四步,酒中放毒,企图毒死李世民。一天夜间,李建成把李世民叫来饮酒,用经过鸩羽浸泡的毒酒毒害他。刚刚喝下几杯,李世民就觉得心脏痛楚,接着大口大口地吐血,被人搀扶着回到自己住的西宫。由于抢救及时,幸免于难。李渊来看望李世民时说:“第一个提出反隋的谋略,消灭国内的敌人,这些都是你的功劳。本来我打算将你立为太子,你再三推辞掉了。建成年纪最大,当太子已好几年了,我也不忍心削掉他太子之位。我看你们兄弟难以相容,你们都住在京城,肯定还会发生矛盾。我想派你据守洛阳,这样陕州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归你管。”李世民哭泣着表示,不愿离开父亲。李渊说:“天下都是一家,东都与西都相距不远,我想你时便可动身看你,你不必悲伤。”李世民准备去洛阳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又商量计策:“若把李世民放走,就不好除掉他了。”于是又以种种理由,说服李渊改变了主意。李世民没去成洛阳。
从《资治通鉴》上看,找不出李世民想夺太子位,想害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任何事实。
有关郑在读史:趣谈《资治通鉴》的文章
唐朝皇帝为何封了丞相又封王在七曲山北的锒铛驿,我见到了那块刻着“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的石碑,污迹斑斑,深感荒凉。队伍路过七曲山大庙时,唐明皇发现庙内书生张亚子酷似梦中为他报信的人,于是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并追封梓潼张亚子为“左丞相”。在唐明皇追封张亚子一百二十四年后,唐僖宗因黄巢起义再次幸蜀四川,再次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唐明皇在追封张亚子为左丞相的十七年前,追封孔子为文宣王。......
2024-09-06
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即隋文帝。杨坚还经常在朝堂殿庭杖打官吏,有时一天之内,多达三四个官员挨打。杨坚还下令在全国清查户口。有位名叫司马幼之的刺史奏折写得华而不实,杨坚将其治罪。杨坚当了隋朝的开国皇帝后,还是“烧”了几把火的,有几把火“烧”得还不错。......
2023-08-26
就因为职场中多了一些名利的争斗,因而使得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你会发现真正伤害你的正是这些你认为是好朋友的人,因为你对他没有防备,他了解你的长处与缺点,懂得如何在这场利益的争夺中突围而出。这些决不是危言耸听,同事有时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至于它何时引爆,就全看你何时去碰它了。一位白领丽人王倩就曾被这样的“定时炸弹”炸昏了过去。......
2023-12-06
主要矛盾决定着和标志着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当一个国家遭到外国入侵时原来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而民族矛盾则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曾有过一次主要矛盾的转移。试想,如果认为矛盾本身是三极或多极结构,那么,就没有必要从中找出什么主要矛盾了,而且也无法找到主要矛盾。......
2023-11-28
第六节差异与矛盾差异是不是矛盾,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些同志认为,差异就是矛盾这个命题是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一些同志则认为,并不是一切差异都是矛盾。英国贵族和我国工人的特点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之间并不是矛盾。应该明确,这是矛盾的差别性问题,不是矛盾的有无问题。我们不能说因为张三和李四是有差异的,因而他们就是矛盾。应该说,有差异的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构成矛盾。......
2023-11-28
对什么是矛盾,列宁讲过这样的话:“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它们的不同分布在不同的事物中,它们内部则是没有任何矛盾的。既然一种东西总要变成另一种东西,总要运动,那么,它的动力就是矛盾。所谓逻辑矛盾是指认识中发生的错误。列宁指出,逻辑矛盾“无论在经济分析中或在政治分析中都是不应当有的”。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一点,在古希腊哲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2023-11-28
据说元丰四、五年的军事失败令他受到极大压力,故焦虑至死。神宗殁后,其子赵煦继位,年仅十岁,神宗母高氏称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事实证明,高氏终其一生,始终激烈反对新法。废青苗法,前后争议半年。但在司马光的坚持下,立即废除了免役法。新法新政之废,如此彻底,其中明显有意气之争。而列入当时所谓元祐“党籍”的,本人闲废以外,子孙亦终身“禁锢”,不得在京师附近为官。......
2023-08-29
第七节矛盾的分类问题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矛盾进行科学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和方法论课题。按照一类二类矛盾的分类法,把敌与我、革命与反革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看成是不能结合的,这大概是大家都会同意的。因为一类二类矛盾的分类法也是以承认“两个为主”为其基本理论依据的。在我看来,两个为主的矛盾分类方法值得研究的地方并不比前一种分类方法少,某些方面,要在理论上说得圆通难度也许更大。......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