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的矛盾缓和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李渊于太原发兵时,处在他面前的主要矛盾是推翻隋朝,取而代之。当他坐在龙椅上当了唐朝的开国皇帝后,他的家庭内部矛盾一度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个家庭矛盾的复杂性与残酷性,有时绝不亚于与隋朝的矛盾。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实际上是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之间展开的。由于李建成与李元吉站在一起,主要矛盾就成了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李渊的气仍未消。由于抢救及时,幸免于难。......
2023-08-26
司马懿发动政变,清除了对手、掌握了大权后,并没有立即改朝换代自当皇帝。因为他是托孤之臣,如果立即取而代之,那会落下遗臭万年的名声。他从长计议,为他的儿孙改朝换代、坐上龙椅做准备。
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逼曹操的孙子魏元帝曹奂禅让皇位,从而当上了西晋的开国皇帝。
西晋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但是,不知为什么,老夫不大喜欢这个朝代。在西晋竟出了一个“痴呆皇帝”,即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晋惠帝)。有人说,这可能是因为他的祖父和曾祖父太聪明了,正所谓“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
在后面的一些朝代中,几乎找不到老夫想淘的“金子”。于是老夫决定隔代写,从隋朝接着写。
隋朝之前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即隋文帝。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说,杨坚这个人不喜欢读书学习,他是靠天生的智谋获得君主之位的。因此,他就以熟悉法律制度而自负,以明察秋毫而驾驭朝臣。他经常派遣左右近臣窥视刺探朝廷内外百官大臣的一举一动,只要发现某人有过失就治以重罪。他又担心负责掌管各种具体事务的人贪污腐化,经常偷偷派人去给这些人行贿,考验他们。若发现某人收受贿赂,立即处死。
杨坚还经常在朝堂殿庭杖打官吏,有时一天之内,多达三四个官员挨打。有时他怪行刑的人下手不重,就将行刑的人处死。后来有人告诉他:“朝堂不是杀人的处所,殿庭不是行刑的地方。”但他根本不听。
杨坚还下令在全国清查户口。各州县要逐户逐人进行核对,如果户口不实,有称老诈小的,就把当地的里正、党长远配边州。堂兄弟以下仍在一起生活的大家族,命令其分开居住,自立门户,以防隐瞒户口人丁的情况发生。这次普查使户籍簿新增一百多万人口。
前边说了,杨坚不喜欢读书,因此,他也不喜欢文章用词华丽。他诏令天下公私文书都要写得符合实际情况。有位名叫司马幼之的刺史奏折写得华而不实,杨坚将其治罪。有位名叫李谔的官员向杨坚上书说:“以前曹魏的三位君主撰写文章,崇尚文辞优美华丽,忽略治理万民的大道,喜欢雕琢词句的小技。下面纷纷仿效,遂成一种社会风尚。到了江东晋、齐、梁朝,这种文风的危害达到极致。人们热衷于追求一韵的新奇,竞逐一字的巧妙。文章连篇累牍,不过是刻画了月升露落的景致;文章积案盈箱,也只是描写了风起云飘的情形。世俗以此而互相标榜,朝廷以此来选拔官吏。以擅长雕虫小技求取功名利禄的道路既然已经开通,人们越崇尚轻浮的文风。因此,不论是乡间孩童,还是王公子弟,不是学习实用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写五言诗;对于羲皇、虞舜、夏禹的典籍以及伊尹、傅说、周公、孔子的学说,不再关心,未曾入耳。把虚诞放纵当作洒脱高雅,把缘情体物当作功勋劳绩,把有德的硕儒看作古朴迂腐之人,把工于辞赋之士当作君子大人。所以,文笔日益流畅,而政治日益混乱。这都是由于统治者抛弃了上古圣贤制定的法式、规则,造作无益于治道的文体来推广使用。如今朝廷虽然颁布了禁止浮夸艳丽文风的诏令,但是我听说一些外州远县,仍然踵袭前代的坏文风。躬行仁义孝悌者被私门摈落,不加录用;擅长浮华之雕虫小技者,则被选拔充任官吏,保举荐送朝廷。这都是由于这些州、县的刺史、县令没有执行陛下的诏令。请求陛下普遍派人加以调查,送御史台推劾治罪。”以上这段话,老夫借鉴了史存真先生主编的《白话资治通鉴》一书。
现在老夫再将《资治通鉴》的原文抄录如下:
隋主不喜词华,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治书侍御史赵郡李谔亦以当时属文,体尚轻薄,上书曰:“魏之三祖,崇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凤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于是闾里童昏,贵游总丱,未窥六甲,先制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以傲诞为清虚,以缘情为勋绩,指儒素为古拙,用词赋为君子。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今朝廷虽有是诏,如闻外州远县,仍踵弊风:躬仁孝之行者,摈落私门,不加收齿;工轻薄之艺者,选充吏职,举送天朝。盖由刺史、县令未遵风教。请普加采察,送台推劾。”
杨坚当了隋朝的开国皇帝后,还是“烧”了几把火的,有几把火“烧”得还不错。
有关郑在读史:趣谈《资治通鉴》的文章
旧的矛盾缓和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李渊于太原发兵时,处在他面前的主要矛盾是推翻隋朝,取而代之。当他坐在龙椅上当了唐朝的开国皇帝后,他的家庭内部矛盾一度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个家庭矛盾的复杂性与残酷性,有时绝不亚于与隋朝的矛盾。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实际上是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之间展开的。由于李建成与李元吉站在一起,主要矛盾就成了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李渊的气仍未消。由于抢救及时,幸免于难。......
2023-08-26
5隋朝的灭亡隋末农民起义与隋朝灭亡隋大业七年,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地区率众起义,并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人民起兵反抗隋的暴政,揭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山东地区是隋对高丽战争的前线,隋朝政府在山东地区征调了大量的兵役和劳役,当地百姓走投无路,被迫起义。隋自581年建国至618年灭亡,仅存在了37年的时间。......
2023-12-03
弟、侄的威胁不复存在,太宗得以顺利地传位于亲子。宋太宗谋略固然不及唐太宗,不过,与兄弟争位、困于传位问题,这两点上两位“太宗”却颇为相似。太宗引惹的北境危机,真宗给出的解决方式,算是差强人意。但在西北方向,同样由太宗种下的祸根,却因真宗的不思进取而养成巨患,终于在仁宗朝爆发。这似乎足以成为否定仁宗朝之为“盛世”、抨击当时“积贫积弱”的理由。......
2023-08-29
开始,杨坚一再拒绝。公元581年2月14日,杨坚传旨朝廷百官,举行登基典礼。正午时刻,杨坚率领几个侍臣,穿着常服自相府人宫,即皇位于临光殿,宣布各部尚书和各地军政主管任命之后,仪式即告结束。杨坚虽贵为皇帝,但很节俭,他个人的衣食住行都务求节俭,其衣服车舆破旧,随时修补,不换新的。杨坚在位24年,一贯反奢倡廉。同时,杨坚自己身体力行,为满朝文武大臣作出表率。就是在生命垂危时,杨坚也还念念不忘节约。......
2023-11-27
中国的平头百姓,有时候连皇帝之尊都敢觊觎。但尽管这样,还是没有挡住那个“织席贩履”的刘备钻进四川做了皇帝。皇帝案没有了,不意味着皇帝梦也消失了。老百姓看看皇帝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状况至少说明我们这个民族似乎对皇帝有着过分的喜爱。皇帝和奴才之间的感觉转换非常迅速,朝为田舍郎,暮坐天子床,反过来也一样。不过,即使是当年乡下人嘴里的皇帝,也是皇帝,也一样有着生杀予夺的专断权力。......
2024-01-20
在晚清的皇帝中,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史界和一般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时,从同治帝平常的行为习惯上怀疑他有可能染上梅毒。据《清代外史》记载,同治帝选皇后的时候,同生母西太后发生了意见分歧。慈禧千方百计地离间帝后二人的关系,派太监阻止皇帝和皇后相见,又强迫同治亲近慧妃。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同治帝是死于天花而非梅毒。研究者对同治帝的死因各执一词,同治的死因也就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解不开的谜。......
2023-12-06
隋朝傩制,直接沿袭北齐,但又渗入了其他的元素。[97]概括起来,隋朝傩礼的基本情况如下:时间:季春晦,即季春的之月末,农历三月底;秋分前一日,即农历九月二十三日前后。综上可知,隋统一六国后,傩制以齐礼为主要内容,结合了其他一些礼制,特别是礼记所载季春、仲秋、季冬之傩礼。值得注意的是,隋代的傩制较之齐制,出现过几个不同之处:时间上仅在季春、仲秋、季冬三时举行傩礼。形式上,隋代有宫门磔雄鸡羝羊与埋牲之礼。......
2023-08-11
德甲是新冠疫情暴发后恢复最快的五大联赛之一,不仅让球迷们又欣赏到了来之不易的精彩足球,更是为全球的疫情期竞赛提供了典范。里昂会给拜仁慕尼黑制造麻烦,但拜仁慕尼黑的整体攻防强大、球星沉稳势必更胜一筹。看上去巴萨是个别位置被拜仁打漏,实际上是整体阵容和打法的溃败。足坛新军莱比锡红牛,绝对是2020年欧冠最大黑马。在2017—2018年赛季打入欧冠,但未能突破小组赛。......
2023-10-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