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类与种以及其他的范畴皆存在于个体的实体。此则为《范畴篇》与《形而上学》在范畴说上所同,而共异于柏拉图的学说的。然而亚里斯多德在实体论上与柏拉图的差别,虽在《范畴篇》已见其端倪,其彻底对立,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才甚显著。对于一般性的理念,柏拉图之称为形式者,虽早认为不能独立有其存在,然在《范畴篇》一书中,柏拉图的影响尚未彻底予以清除。所以说亚氏之范畴说应以《形而上学》为定论。......
2023-11-08
国不可一日无君。把不够资格当皇帝的刘贺废了后,谁来当皇帝就成了摆在朝廷大臣面前的头等大事。在汉武帝的六个儿子中,能干的不是自杀了,就是病死了,以霍光为首的大臣们挖空心思地找适合当皇帝的人选。
有位姓史的女子与刘据生过一个儿子,名叫刘进,号称史皇孙。这位史皇孙娶妻,生了个儿子名叫刘病已,号称皇曾孙。这位皇曾孙刚生下来几个月,就碰上“巫蛊之祸”,刘据及其三子一女,连同妻妾全部被杀,只剩下刚出生几个月的刘病已被一位贵人丙吉相救,送往乡间抚养,渐渐长大成人。
正在霍光等大臣发愁物色不到新皇帝人选时,丙吉上书霍光,详细介绍了刘病已的遭遇与优秀品德,请求将其作为第一人选。
经过一番考察,霍光便与丞相杨敞等人上书太后:“孝武皇帝曾孙刘病已,年十八岁,从师学习《诗经》《论语》《孝经》,为人节俭,仁慈宽厚,可以作为孝昭皇帝的继承人,继承皇位,治理天下,臣等冒死奏明太后!”太后下诏:“准奏。”于是这件大事就这么定了。
刘病已被接回皇宫,进行斋戒,后到未央宫拜见太后,被封为阳武侯。之后,众大臣奉上皇帝玉玺、绶带,刘病已正式登上皇帝宝座,号称汉宣帝。
帝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霍光既薨,始亲政事,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敷奏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必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以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司马光的这段话,实际上就是讲汉宣帝的施政纲领、工作方法、用人政策、奖励制度。他告诉我们,汉宣帝刘病已登基时已成年,爱读书,善思考,特别是他长期生活在民间,非常清楚民众疾苦。霍光死后,他亲自主持朝政,励精图治,作风民主,每隔五天亲自听取众大臣对朝政的各种不同意见。汉宣帝管得很细,自丞相以下,群臣都要就自己负责的事务分别奏报,陈述见解,汉宣帝从中考核他们的功德才能。侍中、尚书们有功者应晋升,有特别善行的人,要给予丰厚的奖赏,甚至赏及他们的子孙,并始终不改变他们的待遇。机要部门要严密,各种制度要齐备,上下相安,才没有钩心斗角之心。任命刺史、郡太守、丞相时,要亲自接见,询问其政见,考察其行为,与其说的相对照,如有言行不符者,一定要考察其中的原因。汉宣帝常有句话挂在嘴边:“老百姓之所以安心生产和生活,而没哀叹、忧愁、怨恨之心,就在于法律公平、判案无冤。同我一起为此而奋斗者,还不是那些优秀的郡太守和丞相吗!”汉宣帝有个看法,郡太守这一级官员特别重要,这是治国之本,对这级干部不要经常更换,不然会使百姓不安。百姓若知道郡太守任期很长,就会服从他们的教化管理。所以郡太守、丞相中有治理地方效果明显者,就用诏书加以奖励,赏其金钱,甚至赐其爵位。公卿职位有了空缺,就从政绩突出且被皇上表扬的地方官员中挑选,按秩序任用。汉宣帝虽然年轻,但主政后提出了许多好的治国理念和方法,并亲自带头执行。所以,汉朝历史上的好官,在这个时期出得最多,号称“中兴”。
霍光去世后不久,就有人揭发霍氏家族的罪行。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不仅辅佐汉武帝有功,而且是托孤大臣,对立刘病已为皇帝立下大功。因他有恩于皇上,霍光患重病期间,汉宣帝亲自探望,并在病榻前流下悲伤之泪。
但汉宣帝不徇私情,既然有人告发霍光,就进行彻底核查。
经过认真调查,霍氏家族凭着霍光的势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日益骄奢蛮横,大兴土木,广筑府邸,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欺压百姓。
一位名叫徐福的人说:“霍氏必亡。凡奢侈无度者,必然傲慢不逊;傲慢不逊,必然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身居高位的人,必然会受到众人的厌恶。霍氏一家长期把持朝政,遭到很多人的厌恶,被天下人厌恶,又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徐福是君子非小人,他在霍光还手握大权时,就上书皇上:“霍氏一家的权势太大,陛下既然厚爱他们,就应随时加以约束、限制他们的权力,不要让他们走上灭亡的道路。”
徐福的预言真的应验了,霍光死后不久,霍氏宗族灭门。
有关郑在读史:趣谈《资治通鉴》的文章
但类与种以及其他的范畴皆存在于个体的实体。此则为《范畴篇》与《形而上学》在范畴说上所同,而共异于柏拉图的学说的。然而亚里斯多德在实体论上与柏拉图的差别,虽在《范畴篇》已见其端倪,其彻底对立,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才甚显著。对于一般性的理念,柏拉图之称为形式者,虽早认为不能独立有其存在,然在《范畴篇》一书中,柏拉图的影响尚未彻底予以清除。所以说亚氏之范畴说应以《形而上学》为定论。......
2023-11-08
石敬瑭和末帝李从珂开始都是由于勇武而追随在明宗李嗣源身边的。后唐末帝李从珂由于之前王玫回答府库现存的财物与实际不符,所以任用了他人掌握监铁、户部、度支三司。末帝李从珂得到消息后,不免更加怀疑石敬瑭。所以私下里,各地的将帅都怨愤不满,但李从珂却没有察觉。当时,石敬瑭的两个儿子任内使,曹太后则是石敬瑭之妻晋国长公主的母亲,石敬瑭贿赂太后的左右,让他们暗中侦查末帝李从珂的密谋,不论事情的大小他都能知道。......
2023-09-17
伊朗在本地区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影响力,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伊朗与外部世界大国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讲,伊核协议的达成既是伊朗政治改变的结果,同时也是伊朗政治继续改变的催化器。尽管伊朗各力量大都认同伊朗有和平发展利用核能的权利,但是在对待伊核谈判问题上,伊朗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强硬派认为国际社会在伊核问题上对伊朗频频发难,是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的剥夺,是对伊朗国家尊严的冒犯。......
2023-11-06
如果书名记得不错,我这里想借用,变尾为头,变头为尾,以说明在文学领域内,围绕着笑与泪,也还有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而如何处理,自然又是人各有见,我说说我自己的。笑来于欢乐,泪来于愁苦,语云,人生难得开口笑,有谁不欢迎欢乐呢?可以举抽象之证,是引人发笑的作品未必好,引人落泪的作品未必不好。就体味人生说,笑是在浮面上滑,只有泪才能深入。......
2023-07-30
帕尔米拉废墟——沙漠之泪在一片沙漠中,曾经有一位痛失爱人的新娘勇敢地扛起了光复国家的重任。捧起一把帕尔米拉废墟中的沙粒,你能否倾听到那来自久远之前的动人故事?叙利亚帕尔米亚废墟遗址帕尔米拉最辉煌的时期是3世纪中叶,也是丝绸之路历史上最美丽的女王——扎努比亚大权在握的时期。罗马人洗劫了帕尔米拉之后,一把火烧掉了这座宏伟壮观的城市。世界各地的游人带着对帕尔米拉废墟的憧憬来到这里。......
2024-06-10
的确,近十余年来,有关中国是不是或何时成为超级大国的争论不绝于耳。不过,认为目前中国已经达到超级大国高度的人还是少数,有更多的人认为中国今后可以发展成为超级大国。中国零点调查公司2008年3月24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将近六成的国人认为中国还不是超级大国,22.6%的国人表示中国永远不会成为超级大国,21.1%的国人表示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将在20年以后,而认为中国将在10年内成为超级大国的比例仅为25.4%。......
2023-11-06
李希霍芬是一个德帝御用的地理“学者”,1860年离开德国的时候才27岁,在那个时候,他以地质家资格参加了以奥伦堡伯爵为首的普鲁士使节团来到东亚,该团的任务是同中国暹罗日本建立商务关系,来到中国以后,他和奥伦堡使节关系搞得不好,他自己独自到了印度、印尼及美国,后来又决定再回中国,1868年9月回到上海,以后他用了四年的工夫在中国内地旅行侦查。......
2023-08-17
织田信秀的弟弟织田信光对织田信秀不满,勾结美浓国的武士和松平清康,打算灭掉织田信秀,夺取尾张国。松平氏的将士拼死保卫领地,打退了织田信秀的进攻。松平氏一族的旧臣认为松平广忠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想拥立松平广忠,劝说今川氏杀死吉良义卿。于是,松平广忠向今川氏求援,双方相互将人质送给对方。松平氏与织田信长媾和,将织田信广和松平竹千代交换。之后,三河国成为今川氏和织田氏争夺之地,织田氏的势力占优势。......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