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读史趣谈《资治通鉴》:三件好事与一件坏事

读史趣谈《资治通鉴》:三件好事与一件坏事

【摘要】:汉武帝执政的这段时期,出的大事太多,尤其他是位名副其实的“武帝”,到处征战。我挑“三件好事”和“一件坏事”说说。霍去病的功劳居于全军之首,因此被封为冠军侯。单于仍不死心,把苏武监禁在一个地窖中,不给食物。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据《资治通鉴》记载,张骞返回汉朝后,汉武帝亲自听了张骞关于西域各国情况的汇报,对他的高尚行动和牺牲精神大加赞赏。群臣清一色地认为李陵当俘虏可耻。

毛主席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他喜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某种发展规律。

都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不错。但是秦始皇死后,天下又四分五裂了。再次把中华大地合起来的是刘邦。刘邦在位期间,汉朝政局不稳。到了武帝时期,真正奠定了汉朝强盛的局面,开辟了辽阔的疆域,确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汉武帝执政的这段时期,出的大事太多,尤其他是位名副其实的“武帝”,到处征战。考虑到种种原因,老夫对这些征战省略不写,只从《资治通鉴》中挑几件事,向大家介绍。这几件事是:出了两位大将;出了一位牧羊人;出了一位“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一位伟大的史学家被施行了宫刑。我挑“三件好事”和“一件坏事”说说。

先说两位大将,一位是卫青,另一位是霍去病

从《资治通鉴》上看,卫青是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其父姓郑,其母姓卫,由于是私生子,随了卫姓。汉武帝见过其姐姐卫子夫,非常喜欢,引入宫中。后有人想杀卫青,阴差阳错地被汉武帝得知,便召见了卫青,任命他担任建章宫的宫监。不久,汉武帝封卫子夫为夫人,封卫青为太中大夫。这个卫青好生了得,是个军事天才,后来成为车骑将军。公元前129年匈奴入侵上谷郡,汉武帝派卫青和其他几位将军阻击匈奴入侵,其他几位将军战败,只有卫青获胜而归。别看卫青出身低微,但他善骑马射箭,智勇超众,对士兵一视同仁,以礼相待。他具有军事才能,每次率军出征,都立下赫赫战功。人们都夸汉武帝知人善任。

汉武帝的另一员大将霍去病,也是平阳人,当时平阳县小吏霍仲孺与卫青的姐姐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霍去病喜欢骑马射箭,英勇无比。在卫青率兵攻击匈奴时,霍去病是票姚校尉,他带领八百骑兵,离开大军数百里,长驱直入,大获全胜。霍去病的功劳居于全军之首,因此被封为冠军侯。

我们再说牧羊人。

有人说,就是指苏武牧羊吧,小学课本里都有。对,这个故事,也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护送被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臣返程,并给单于送去厚礼。起初单于态度不错,后来有个案子涉及苏武,单于决定劝苏武投降。而苏武说:“我是大汉的使臣,如果卑躬屈节,有辱我的使命,即使活着,我还有何脸面回汉朝?”随即拔剑自杀。因有人施救,苏武没有死。之后,单于用尽各种方式,软硬兼施,规劝苏武投降。苏武坚决不从。单于仍不死心,把苏武监禁在一个地窖中,不给食物。天下雪了,苏武吃雪解渴,并把地毯上的羊毛薅下来充饥。这样过去好多天,苏武还没死。匈奴人以为苏武肯定不是一般人,是神,就把他转移到一片没人居住的草原,让他牧羊。这群羊里没一只母羊,全是公羊。单于宣布:“等公羊产出羊奶,就放苏武回汉朝。”公元前81年,苏武被放回汉朝,汉昭帝接见了他。为了表彰这位民族英雄,昭帝颁发诏书,让苏武祭祀汉武帝陵庙,并封他为典属国,赐钱二百万、公田两顷、住宅一处。

咱们再说“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

张骞是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汉武帝继位后,由于采取了种种措施,汉朝逐渐进入鼎盛时期。这时张骞受汉武帝的委派,两次出使西域,一路上经历难以忍受的苦难,打通“丝绸之路”。他是汉武帝时期的杰出人物,是古代伟大的探险家、旅行家和外交家。从祖国北部沙漠到西南山区,从天山南北到峻岭内外,到处留有他的足迹。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亲自到达现在的阿富汗等地,此后他的副使又陆续到达印度和伊朗等地。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据《资治通鉴》记载,张骞返回汉朝后,汉武帝亲自听了张骞关于西域各国情况的汇报,对他的高尚行动和牺牲精神大加赞赏。

接着说司马迁惨遭宫刑。

公元前99年,李陵将军带五千步兵与匈奴交战,在杀死数倍于己的匈奴人后,因弹尽粮绝被俘。汉武帝希望他杀身成仁,不能当俘虏。群臣清一色地认为李陵当俘虏可耻。而太史令司马迁一言不发。汉武帝问司马迁:“你对李陵被俘有何看法?”司马迁极力为李陵将军辩白:“李陵这个人不错,侍奉长辈十分孝顺,对士兵讲信义,战斗中奋不顾身,十分勇敢,具有国士的风范。如今虽然被俘,但他只带五千人,却深入匈奴腹地,牵制数万匈奴的军队,匈奴派所有的弓箭手去围攻李陵,以致李陵转战千里,弓箭用尽,在走投无路的危难情况下被俘。他之所以没自杀,想必是等待时机立功赎罪,以报效大汉。”汉武帝认为司马迁一派胡言,竟敢为降将李陵辩护,随即下令将司马迁关入监狱,后来施以宫刑。司马迁从狱中出来后,就专心致志地写他的《史记》去了。

从历史上看,皇帝在位初期,都比较谨慎,也能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很刺耳的意见。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权力无限大,听不进去逆耳忠言。像司马迁那么温和的意见,即使有不妥之处,也不至于让他受宫刑呀!汉武帝对祖国的强盛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后来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有点胡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