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叔孙通改革礼制,刘邦亲临观看

叔孙通改革礼制,刘邦亲临观看

【摘要】: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排练,八九不离十了,叔孙通请刘邦亲临现场观看。随即任命叔孙通为太常,赐黄金五百斤。

在我国历史上,嬴政是第一位皇帝,因此叫秦始皇。他没当几年皇帝,四十九岁就驾崩了。他的儿子胡亥以及孙子子婴都是毛孩子,严格来说算不上合格的皇帝。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但是刘邦登基当皇帝后,他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有点窝囊。和他一起长大、一起战斗的这些兄弟们,还没习惯把他当皇帝看,有的仍叫他小名,有的叫他大哥,有的叫他沛公。特别是举行宴会时,这帮人一点儿吃相都没有,筷子在菜里乱翻,唾沫星子乱飞,几杯酒下肚就高声呐喊,有的还往桌子底下钻;更有甚者,喝醉了呕吐得一塌糊涂,简直不成体统。

凡此种种,不仅刘邦看不下去了,连举止文明的萧何张良、陈平也看不下去了。

刘邦想,必须立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我这个皇帝不能当得没个皇帝样。

真是无巧不成书。主观上需要什么,客观上就有什么。如同有矛就有盾。此时此刻,有位名叫叔孙通的人,他对刘邦说:“儒生们难以同他们一起夺取天下,但是夺取天下后可以与他们一起守天下。鲁地是孔子的家乡,是儒生们的老家,我愿意受命去鲁地,把一些儒生召集起来与我手底下的人组成一个班子,为您制定出一套新的礼仪制度来。”

刘邦说:“正合朕意。大概不会太难吧?”

叔孙通答:“陛下,五帝的乐制不同,三皇的礼制也各异。而且礼仪制度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我想办法制定出一套符合汉朝的新的礼仪制度来,供陛下钦定。”

刘邦说:“你制定的制度要使大家容易记住,也要让朕容易做到。别把朕的手脚也捆住。”

叔孙通去鲁地后,召集了三十多位儒生,说明来意和任务。

有两个儒生怨气十足,情绪不小,不识好歹地说:“现在天下刚刚平定,战死的人有的还未埋葬,受伤的人尚未痊愈,又要搞什么礼乐制度。礼乐的产生,是积累德政上百年之后才能制作兴起的。我们不愿意参与这事,你还是回去吧。”

叔孙通笑着对这些儒生说:“你们这些人真是不识时务,脑子不会急转弯,不善于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把这些人说服了。叔孙通择地搭建了一个皇宫式的“摄影棚”,一边制定条文,一边实际演练。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排练,八九不离十了,叔孙通请刘邦亲临现场观看。刘邦看后相当满意,也修改了一些约束自己的地方。

公元前200年冬季,长乐宫建成,诸侯们与各位大臣都来朝贺。在天还未亮前,就按新礼仪进行了排练,各位大臣依次进入殿门,排列在东西两方。侍卫官员在殿下台阶两旁站立,手持兵器,举着旗帜,非常雄壮威武。

皇帝要上殿,六百多人的朝贺队伍肃立两旁,每个人都有畏惧感。典礼仪式完毕,又摆酒宴。频频敬酒之后,谒者宣布“罢酒!”不按礼仪规定办的人,被拉出殿外。整个过程没人敢大喊大叫,因为事先已经宣布,违反礼仪的人要受处罚。

刘邦坐在龙椅上,目睹这一切,心情无比舒畅。他想:我到今天才体会到,当皇帝是多么舒服和有尊严啊!随即任命叔孙通为太常,赐黄金五百斤。

关于这一段,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表述的:

冬,十月,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贺。先平明,谒者治礼,以次引入殿门,陈东、西乡。卫官侠陛及罗立廷中,皆执兵,张旗帜。于是皇帝传警,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哗失礼者。于是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从汉朝制定了严格的礼仪制度以来,在限制群臣的同时,皇帝本人也受到许多限制,当皇帝也不那么自在了,他想见谁也不一定让见,他想吃什么也不一定让吃,他想去哪儿还得微服私访。难怪皇帝自称寡人,刘邦真的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了。从此,他脱离了家人,脱离了朋友,脱离了百姓,很难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不同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