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关门紧闭,于是怒气冲天,令黥布等将一举攻破函谷关,大举向关中挺进,到达新丰县的鸿门。项伯满口答应,并建议刘邦于次日亲自来鸿门向项羽谢罪。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详细记录了著名的“鸿门宴”的故事:次日一大早,沛公带着张良、樊哙等一百多人来鸿门晋见项羽。在鸿门宴上项羽为何没杀刘邦?......
2023-08-26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刘邦这个人往往粗话连篇,一向不拘小节,对人不礼貌,还有出尔反尔、朝令夕改的毛病。
萧何了解刘邦的这些特点,他对刘邦说:“大王,您既然已决定任命韩信为大将,那就不能随随便便说一声就定了,应该搭拜将台,选择一个黄道吉日,沐浴斋戒,举行一个隆重的拜将仪式。”
刘邦说:“行,就按丞相你说的办。”
拜大将的消息迅速传出去了,将军们非常高兴,特别是那些资格老的、又立有战功的将军,心想,大概要拜我为大将吧!
拜将仪式开始后,刘邦宣布任韩信为大将。这是谁也没想到的,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大为惊讶。
拜将仪式结束后,刘邦令韩信当众讲一讲他的看法。这实际上是在考他。
韩信料到刘邦要考他,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知道人们对他当大将不服气,他甚至清楚,刘邦对他的才能亦持怀疑态度。因此,他要充分利用这个难得的大好时机,征服刘邦,征服他的老部下,特别是征服这些年跟着刘邦南征北战的那些老将们。
当刘邦要韩信发表看法时,韩信认为此时此刻必须亮出语惊四座的真东西,让在场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也让大家看看萧丞相黑灯瞎火在月下追回来的到底是个什么人!
韩信使出第一招:激将法。
他向刘邦深深地两拜后说:“大王,您要永远在汉中呢,还是要取天下?”
刘邦说:“那还用问,我当然要取天下。”
韩信又问:“阻碍大王夺天下的主要对头是谁?”
刘邦说:“当然是项羽那小子。”
韩信又问:“您觉得您的威望与实力比项羽大还是小呢?”
刘邦犹豫了片刻,只好承认:“目前我不如他。”
韩信就等着刘邦说出此话,这样,他下边的文章就好做了。
韩信又使出第二招:挖苦法。
韩信说:“我曾经接触过项羽,有亲身感受,现在我说说项羽的三大致命弱点。一是,虽然项羽厉声怒斥呼喝时,可以把成百上千的人吓得瘫倒在地,但他不会用人,所以我认为项羽之勇,是匹夫之勇。二是,项羽这个人有时对他的爱将也很仁慈。爱将生病了,他亲自送饭,还一勺一勺地喂药,但他不肯把军权交给别人,他把刻好的印捏在手里,玩得都磨掉了棱角,也舍不得授给有功之将,所以我认为项羽的仁爱,是妇人之爱。三是,项羽极其残暴,他一次就活埋了二十万放下武器的秦军兵将,所以我认为他名义上是霸王,实际上是残暴的恶棍。另外,项羽虽然称霸天下,统治诸侯,但他不在关中而在彭城建都;他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而把自己亲近的人封为王;他驱逐过去的诸侯王,而将自己的人安插进去;他竟敢把义帝迁到江南去,让义帝名存实亡。百姓现在之所以依附他,只是被他的威势胁迫罢了。他不得人心,因而他的势力很容易被削弱。”
韩信又使出第三招:对比法。
接下来,韩信说:“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残暴的弱点,恰恰是大王您的长处。大王您善于用人,向部下约法三章,对百姓丝毫不犯。而项羽对大王的任命不公,却封章邯等降将为关中王。这几个人苟且活命,几十万降兵被项羽坑杀,他们还有脸回来称王,关中百姓对其恨之入骨,恨不得剥了他们的皮,吃了他们的肉。所有这一切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为大王鸣不平。因此,您大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秦地民众无不盼着大王您夺取天下。现在只要大王起兵东进,三秦大地只要贴一张布告,百姓就会归附大王。依我看,今后的形势肯定是项羽由优势转为劣势,大王您由劣势转为优势,直到最后胜利。”
韩信的精辟分析,令人耳目一新,人人点头称赞。刘邦听得浑身上下,甚至每个毛孔都感到极度舒服。
刘邦心想:韩信确实有一套,任命他为大将的决定真对了。
写到这里,老夫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种说法,我国象棋是楚汉相争,鸿沟为界。楚,其代表人物当然是项羽;汉,其代表人物肯定是刘邦。你看刘邦的周围有萧何、张良等为相,有樊哙、周勃等为士,把老帅刘邦保护得严严实实。刘邦不缺相和士,他就缺车马炮,特别是缺车。再看项羽,他周围最管用的相就是范增。后来陈平用反间计,使项羽把范增赶走了,范增冤死在路上。这样,项羽基本上变成了光杆司令,他的周围似乎没什么人了。项羽经常离开帅位,亲自披挂上阵,到处征战。而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后,项羽的优势日渐衰落。楚汉相争这盘棋,刘邦不赢才怪!从棋阵来看,项羽的输,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写到这里,老夫联想到后来的《隆中对》: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话不在多,在于有分量,这么大的问题,二三百字之内,就说得一清二楚。
老夫在拙著《聊天》一书中与韩信“聊过天”。老夫曾问韩信:“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否受您老人家拜将演说的启发?”韩信非常大度地说:“我是老一辈军事家,晚辈们借鉴我的东西,理所当然,不怪,不怪!”
看来,演说是一门学问,后生们学着点。
有关郑在读史:趣谈《资治通鉴》的文章
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关门紧闭,于是怒气冲天,令黥布等将一举攻破函谷关,大举向关中挺进,到达新丰县的鸿门。项伯满口答应,并建议刘邦于次日亲自来鸿门向项羽谢罪。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详细记录了著名的“鸿门宴”的故事:次日一大早,沛公带着张良、樊哙等一百多人来鸿门晋见项羽。在鸿门宴上项羽为何没杀刘邦?......
2023-08-26
孙权表示同意,立即派鲁肃去荆州。鲁肃到达夏口后,听说曹操率大军正在向荆州进发,便日夜兼程赶路。等他到达南郡时,听说刘琮已向曹操投降,刘备正向南撤退,鲁肃便直接去见刘备。刘备与鲁肃在当阳的长坂相会,二人一见如故。鲁肃向刘备转达了孙权的意图,二人在开诚布公的热烈气氛中,纵谈天下大事。刘备非常赞成,与鲁肃结为好友,并进驻樊口。于是诸葛亮在鲁肃的陪同下去拜见孙权。......
2023-08-26
刘邦病情日渐加重。人们对刘邦的评价各不相同。这个女人不寻常,有头脑,有手腕,极为狠毒。刘邦生前偏爱戚夫人。有人说,戚夫人在汉朝占三个第一:第一位女舞蹈家,第一位女歌唱家,第一位女围棋手。吕后恨死这个戚夫人了,刘邦一死,戚夫人的保护伞没了,任凭吕后狠狠地报复。更可恶的是,吕后让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去茅房里看戚夫人的模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过了一些天,吕后让他的儿子惠帝来看“人彘”。......
2023-08-26
安禄山,本姓康,字轧荦山。安禄山派一个亲信常驻长安,专门探听宫内情况。唐玄宗听取了杨国忠的意见,虽没任命安禄山为宰相,但加封安禄山为左仆射。这边杨国忠一直在寻找安禄山反叛的证据,逮捕了安禄山的门客李超等人,在监狱里将他们杀害。安禄山拟向唐玄宗献马三千匹,每匹马配两名马夫,并由二十二人护送。安禄山现在什么病都没有,他是铁了心要反叛、要当皇上。过了好多天,冯神威被允许到安禄山的卧室宣读圣旨。......
2023-08-26
一提起赤壁之战,不由得就让老夫想起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老夫将原文抄录如下:进,与操遇于赤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周瑜确实是赤壁之战的一号主角。据载,周瑜文武双全,胸怀开阔,绝非小心眼之人。......
2023-08-26
项羽和刘邦又在另外两条战线与秦军交战,也取得胜利。楚王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战斗结束后,项羽神气十足地向诸军将领训话。各位读者,看到此,老夫想,你们可能注意到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写的刘邦与项羽区别很大,前者是位领袖式的人物,而后者是位英雄式的人物。社会需要领袖人物,但英雄不一定能当领袖。项羽这样的人,当不了领袖,只能算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2023-08-26
隋炀帝有一首《饮马长城窟行》,老夫抄录如下: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据记载,大运河从春秋时期开掘,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朝,疏通于明清。隋炀帝执政期间多次亲率大军出征,占了他业绩的大部分内容。宇文化及感到隋炀帝的气数已尽,于是发动政变,将其杀害。现在让老夫抄录蒙曼作词的《大隋风云》,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文质彬彬,威风凛凛,只道是并吞八荒。......
2023-08-26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毒死后,李隆基马上发现韦皇后要步武则天的后尘当女皇。这次要除韦氏一党,必须与太平公主组成统一战线。恰好这些人对韦氏一党也恨之入骨,表示坚决与李隆基站在一边。不久,韦皇后安排的傀儡少帝被废掉,由李旦登基为皇帝,这就是唐睿宗。经过权衡,唐睿宗李旦将平王李隆基立为太子。唐睿宗没有接受。又过了几天,唐睿宗彻底要向太子让位了。......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