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上党难民涌向赵国,廉颇不出战,赵括代替并大败秦军

上党难民涌向赵国,廉颇不出战,赵括代替并大败秦军

【摘要】:上党地区的难民蜂拥投向赵国。廉颇下令坚守营垒,避其锋芒,拒不出战。而赵王却认为廉颇老矣,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又胆怯不战。赵王虽不改任命,但答应了不牵连赵括家人的请求。秦王得知反间计成功,便秘密任命白起为秦军统帅。赵括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到前线后,他立即取消了廉颇坚守不出的命令,更换了各级军官,下令长驱直入进攻秦军。群龙无首,赵军四十万人更加乱作一团,除被打死者外,全部当了俘虏。

在历史上有亡国之君,也有亡国之将;有老子英雄儿好汉,也有老子英雄儿狗熊。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记载了赵奢的儿子赵括由于指挥不当,将赵国送上灭亡之路的历史教训。

秦王派兵进攻上党。秦军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上党。上党地区的难民蜂拥投向赵国。这时赵国的大将廉颇正好驻扎在长平,他指挥部下收容并安置从上党逃来的百姓。秦军以此为借口,趁机进攻赵国。赵军从实力上看,不是强大秦军的对手,交战中屡次败给秦军。

廉颇下令坚守营垒,避其锋芒,拒不出战。而赵王却认为廉颇老矣,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又胆怯不战。他怒从心起,多次责备廉颇。

在此关键时刻,秦国又派人持重金来赵国搞反间计。来人说:“现在秦国根本不把老廉颇放在眼里,他都快投降了;秦国最怕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

赵王果然中了反间计,决定派赵括代替廉颇为将。

蔺相如说:“君王派赵括为将军,如同用胶粘住琴柱,怎么能弹出好曲呢?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用他父亲写的兵书胡诌。表面上看,似乎头头是道,真正在战场上,他不会随机应变。若用赵括为将,后果不堪设想。”

赵王非常专断,蔺相如的高见,根本听不进去。

现在咱们再看看赵括是个什么人。

此人自幼酷爱兵法,跟着他爸赵奢学习。但他只是在书本上学了一些理论,倒背如流,就不知天高地厚,经常夸夸其谈。当初,赵奢就发现儿子的这个致命弱点,常对其妻子说,咱们这个儿子不行。

赵括他娘就问丈夫:“你总说咱们儿子不行,是何原因?”

赵奢对妻子说:“咱们括儿经常夸夸其谈,好像说得头头是道,实际上他根本不会带兵打仗。假如将来有一天赵王派咱括儿带兵与敌较量,吃败仗的准是他。”

因为赵括他娘亲耳听丈夫生前说过这些话,当听说赵王决定让自己儿子代替廉颇为将时,立即上书赵王:为了国家利益,请君主重新考虑这项命令。

赵王问赵括他娘:“你作为他娘,儿子为将,这是好事呀,为什么不同意对赵括的任命?”

赵奢妻子答曰:“当年我伺候赵奢时,亲眼看见他身为将军,把自己的俸禄匀给他人享用,有上百个人和他结交为知心的朋友。国君赏赐给他的东西,他全都分给下级与士卒。他从接受了君命起,不管家事,专心致志进行分析,权衡利弊,周密判断。而我儿赵括与他父亲不一样,他一旦成为将军,架子摆得更大,军官没人敢抬头看他。君主所赏赐给他的钱,他会全部藏起来,看到便宜的房产就把它买下来,供自己享用。君王以为儿子像父亲,其实他们父子的心志和品德完全不同。希望君王千万不要派遣他为将军,以免坏了国家大事。”

知子莫如父、如母。

赵王根本听不进去,坚持任命赵括为将。

赵括的母亲只好说:“吾儿若有事情发生,请求不要牵连我和其他家人。”

赵王虽不改任命,但答应了不牵连赵括家人的请求。

秦王得知反间计成功,便秘密任命白起为秦军统帅。

赵括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到前线后,他立即取消了廉颇坚守不出的命令,更换了各级军官,下令长驱直入进攻秦军。

白起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法,佯装败退,在有利地形处让几万秦军埋伏在两侧。当赵括统率的赵军进入埋伏圈后,白起命令秦军断了赵军的后路。赵军粮草供应完全脱节,陷入进退两难之地。

这时赵王忙派人去齐国楚国请求救援。齐王不答应。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大臣说:“赵国是齐、楚两国的屏障,犹如唇齿关系,唇亡则齿寒。今日赵国灭亡,下一步就轮到齐国与楚国了。我们不仅应给赵国救济粮草,还应派遣大军去解围。帮赵国解围击退秦军是出于道义的高尚行为,可以名扬天下。以道义援救赵国,以武力击退秦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考虑这些大的方面,只吝惜一点儿粮草和军力,这是大错特错呀!”

齐王根本听不进去,他才不考虑什么唇齿关系,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赵军在赵括的率领下,钻到白起布好的陷阱里,死活出不来。四十多天过去了,弹尽粮绝,兵士饥饿难忍,甚至出现内部互相残杀、人吃人的悲惨现象。

白起一看火候已到,收紧包围圈,从四面八方开始了总攻。赵括带少部分精锐部队突围时,被秦军用乱箭射死。群龙无首,赵军四十万人更加乱作一团,除被打死者外,全部当了俘虏。

白起干脆利落地消灭了赵括率领的赵军后,趾高气扬地说:“我秦军已占领上党,上党百姓不愿归秦,很多逃到赵国。赵军一向出尔反尔,反复无常,如果不将其斩尽杀绝,后患无穷。”

于是白起下令,只留二百四十个年龄小的军卒,放他们回赵国报信,其余的四十五万赵军,全部被活埋。

赵家这两个人,父亲赵奢曾救过赵国,儿子赵括可把赵国坑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