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田单:铁甲逃亡,混乱燕军,齐襄封安平君

田单:铁甲逃亡,混乱燕军,齐襄封安平君

【摘要】:只有田单家族的车辆因有铁皮保护而逃出重围,从安平逃到即墨。田单的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激起齐军的反抗斗志,使燕军内部混乱且斗志涣散。田单指挥的齐军人数不断壮大,燕军望风而逃。齐襄王封为国立下大功的田单为安平君。

物极必反,事物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反面转化。历史经验一再证明,不管打着什么旗号,一个国家侵犯另一个国家,迟早都要倒霉。进去容易出来难,吞下去的东西迟早还得吐出来。当初齐国吞并燕国,落了个鸡飞蛋打的后果,后来燕国又占领了齐国,最后也以失败而告终。

当燕军在齐国秋风扫落叶似的进攻时,他们在安平即墨两地遇到麻烦。齐国都城有位名叫田单的人正好在安平。他让自己同族的人都用卷铁做成罩子安在自家的车轴头上。燕军到来时大家争相逃跑,因为车多,大家互相拥挤碰撞而把车轴撞断,很多人被燕军俘获。只有田单家族的车辆因有铁皮保护而逃出重围,从安平逃到即墨。燕军又包围了即墨。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家认为田单足智多谋、临危不惧,是位懂兵法的人,便拥立田单为将,指挥即墨人顽强抵抗燕军。

在乐毅率领下的燕军,把即墨团团围住一年多,想了各种办法,都没能攻下。这时,乐毅下令燕军解除包围,撤到离城九里以外的地方驻扎,并下了一道命令:从城内走出来的人不要捕捉,贫困的要给予救济,使他们重操旧业。乐毅用的是怀柔之计,以使即墨人降服于燕军。

乐毅用了三年都未攻下即墨,这时燕国内部就出问题了。有个大臣对燕王说:“乐毅智勇双全,攻打齐国一口气就拿下七十余城。现在他连个即墨都拿不下,是他想拖延战争,依靠手中的兵权,征服齐国人,以便他在齐国称王。他之所以还没公开称王,是因为他的妻室儿女还在燕国。大王,您不能不防呀!”

燕昭王是个聪明人,不管他心里怎么想,他得做个样子来。在一次有各位大臣参加的酒宴上,他指着那个挑拨离间的大臣说:“过去齐国不讲道义,在我们国家内乱之际,侵犯我国,害我先王。我继位以来,对齐国恨之入骨,所以才招揽各路人才,誓死报仇雪恨。乐毅亲率大军为我打败齐国,夷平齐国宗庙,报了先王的大仇,立下汗马功劳,你凭什么冒犯乐毅将军,挑拨我们君臣关系?”说完,将此人拉出去斩首,然后又派国相亲赴齐国,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惶恐不安,不敢接受,并上书燕昭王,誓不从命。因为此事,不仅燕国人敬佩乐毅的大义,而且各诸侯国也敬畏乐毅的信用,没人再敢图谋陷害他。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燕惠王继位。这位燕惠王在当太子时就与乐毅不和。田单得知这个情况,就派人去燕国搞反间计:“齐湣王已死,齐国只有两城没有攻克。乐毅为何迟迟不攻克即墨城,就是因为与燕国新王有矛盾,不敢回国,因此故意拖延,并妄图自称齐王。齐国人现在就怕燕惠王派别的大将来代替乐毅,那样,即墨即可攻克。”

燕惠王果然中了田单的反间计,派一个名叫骑劫的人,代替乐毅为大将,令乐毅回国。乐毅不是傻子,他知道回国后不会有好下场,于是投奔了赵国。乐毅将军一走,燕军愤愤不平,内部不和,军心涣散。

田单这个人确实不简单,他用反间计让燕王换掉了乐毅后,接着又施了几个计谋:

第一,下令即墨城的人吃饭时,先在庭院祭祖,各处的鸟儿都飞来吃祭饭。燕军看到后感到非常惊讶。田单让人到处散布谣言说,这是天神下界来帮助即墨人。

第二,田单又派人散布说,齐军最怕燕军把俘虏的鼻子割掉,把他们放在攻城队伍的最前边,那样即墨城便可攻克。燕军果然割掉不少被俘齐军的鼻子。这一手不仅激起齐军对燕军的仇恨,而且使他们都怕被燕军俘获,因而拼死抵抗。

第三,田单又派人散布消息说,齐人最怕燕军挖自己家的祖坟,这样会使齐人胆战心惊。燕军果然又上当,猛挖齐人在城外的坟,使齐人义愤填膺,誓与燕军决一死战,为老祖宗报仇雪恨。

第四,田单又命令强壮的士兵埋伏起来,派老弱残兵和女子登城守卫,并遣使者与燕军谈判投降,还送重礼,贿赂燕军将领。

田单的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激起齐军的反抗斗志,使燕军内部混乱且斗志涣散。

田单认为大反攻的火候到了。他在即墨城把一千多头牛集中起来,给每头牛身上都穿上缝制的有五彩龙纹的缯衣,在牛角上绑上尖刀,牛尾巴上捆上苇草,浇上油,然后把火点着,这一千多头牛从事先偷偷挖好的数十个洞穴中冲出。田单又派五千士兵跟在牛的后边一起杀出,直奔燕军,城内敲锣打鼓,齐声呐喊,响声惊天动地。燕军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大乱,纷纷四处逃窜,溃不成军。在田单的指挥下,齐军擒贼先擒王,杀死了代替乐毅的大将骑劫,燕军群龙无首,齐国各地都纷纷起来大反燕军。

田单指挥的齐军人数不断壮大,燕军望风而逃。齐军一直追到黄河边,把被燕军侵占的七十余座城邑,全部收复。

而后,田单迎接齐襄王回到国都临淄

齐襄王封为国立下大功的田单为安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