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军民拼死抵抗,因此燕军始终无法攻克即墨。此时,守卫即墨的是非常有名的军事家田单,他四处散播谣言,让燕惠王在阵前用骑劫代替乐毅指挥军队。骑劫的军事才能比不上乐毅,这就给田单打败燕军创造了机会。同时,田单派人装成城中的有钱人,偷偷带着财宝到城外向燕军投降。如此一来,骑劫相信齐国已经毫无抵抗的能力,田单开城投降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2023-08-06
物极必反,事物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反面转化。历史经验一再证明,不管打着什么旗号,一个国家侵犯另一个国家,迟早都要倒霉。进去容易出来难,吞下去的东西迟早还得吐出来。当初齐国吞并燕国,落了个鸡飞蛋打的后果,后来燕国又占领了齐国,最后也以失败而告终。
当燕军在齐国秋风扫落叶似的进攻时,他们在安平与即墨两地遇到麻烦。齐国都城有位名叫田单的人正好在安平。他让自己同族的人都用卷铁做成罩子安在自家的车轴头上。燕军到来时大家争相逃跑,因为车多,大家互相拥挤碰撞而把车轴撞断,很多人被燕军俘获。只有田单家族的车辆因有铁皮保护而逃出重围,从安平逃到即墨。燕军又包围了即墨。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家认为田单足智多谋、临危不惧,是位懂兵法的人,便拥立田单为将,指挥即墨人顽强抵抗燕军。
在乐毅率领下的燕军,把即墨团团围住一年多,想了各种办法,都没能攻下。这时,乐毅下令燕军解除包围,撤到离城九里以外的地方驻扎,并下了一道命令:从城内走出来的人不要捕捉,贫困的要给予救济,使他们重操旧业。乐毅用的是怀柔之计,以使即墨人降服于燕军。
乐毅用了三年都未攻下即墨,这时燕国内部就出问题了。有个大臣对燕王说:“乐毅智勇双全,攻打齐国一口气就拿下七十余城。现在他连个即墨都拿不下,是他想拖延战争,依靠手中的兵权,征服齐国人,以便他在齐国称王。他之所以还没公开称王,是因为他的妻室儿女还在燕国。大王,您不能不防呀!”
燕昭王是个聪明人,不管他心里怎么想,他得做个样子来。在一次有各位大臣参加的酒宴上,他指着那个挑拨离间的大臣说:“过去齐国不讲道义,在我们国家内乱之际,侵犯我国,害我先王。我继位以来,对齐国恨之入骨,所以才招揽各路人才,誓死报仇雪恨。乐毅亲率大军为我打败齐国,夷平齐国宗庙,报了先王的大仇,立下汗马功劳,你凭什么冒犯乐毅将军,挑拨我们君臣关系?”说完,将此人拉出去斩首,然后又派国相亲赴齐国,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惶恐不安,不敢接受,并上书燕昭王,誓不从命。因为此事,不仅燕国人敬佩乐毅的大义,而且各诸侯国也敬畏乐毅的信用,没人再敢图谋陷害他。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燕惠王继位。这位燕惠王在当太子时就与乐毅不和。田单得知这个情况,就派人去燕国搞反间计:“齐湣王已死,齐国只有两城没有攻克。乐毅为何迟迟不攻克即墨城,就是因为与燕国新王有矛盾,不敢回国,因此故意拖延,并妄图自称齐王。齐国人现在就怕燕惠王派别的大将来代替乐毅,那样,即墨即可攻克。”
燕惠王果然中了田单的反间计,派一个名叫骑劫的人,代替乐毅为大将,令乐毅回国。乐毅不是傻子,他知道回国后不会有好下场,于是投奔了赵国。乐毅将军一走,燕军愤愤不平,内部不和,军心涣散。
田单这个人确实不简单,他用反间计让燕王换掉了乐毅后,接着又施了几个计谋:
第一,下令即墨城的人吃饭时,先在庭院祭祖,各处的鸟儿都飞来吃祭饭。燕军看到后感到非常惊讶。田单让人到处散布谣言说,这是天神下界来帮助即墨人。
第二,田单又派人散布说,齐军最怕燕军把俘虏的鼻子割掉,把他们放在攻城队伍的最前边,那样即墨城便可攻克。燕军果然割掉不少被俘齐军的鼻子。这一手不仅激起齐军对燕军的仇恨,而且使他们都怕被燕军俘获,因而拼死抵抗。
第三,田单又派人散布消息说,齐人最怕燕军挖自己家的祖坟,这样会使齐人胆战心惊。燕军果然又上当,猛挖齐人在城外的坟,使齐人义愤填膺,誓与燕军决一死战,为老祖宗报仇雪恨。
第四,田单又命令强壮的士兵埋伏起来,派老弱残兵和女子登城守卫,并遣使者与燕军谈判投降,还送重礼,贿赂燕军将领。
田单的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激起齐军的反抗斗志,使燕军内部混乱且斗志涣散。
田单认为大反攻的火候到了。他在即墨城把一千多头牛集中起来,给每头牛身上都穿上缝制的有五彩龙纹的缯衣,在牛角上绑上尖刀,牛尾巴上捆上苇草,浇上油,然后把火点着,这一千多头牛从事先偷偷挖好的数十个洞穴中冲出。田单又派五千士兵跟在牛的后边一起杀出,直奔燕军,城内敲锣打鼓,齐声呐喊,响声惊天动地。燕军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大乱,纷纷四处逃窜,溃不成军。在田单的指挥下,齐军擒贼先擒王,杀死了代替乐毅的大将骑劫,燕军群龙无首,齐国各地都纷纷起来大反燕军。
田单指挥的齐军人数不断壮大,燕军望风而逃。齐军一直追到黄河边,把被燕军侵占的七十余座城邑,全部收复。
而后,田单迎接齐襄王回到国都临淄。
齐襄王封为国立下大功的田单为安平君。
有关郑在读史:趣谈《资治通鉴》的文章
齐国军民拼死抵抗,因此燕军始终无法攻克即墨。此时,守卫即墨的是非常有名的军事家田单,他四处散播谣言,让燕惠王在阵前用骑劫代替乐毅指挥军队。骑劫的军事才能比不上乐毅,这就给田单打败燕军创造了机会。同时,田单派人装成城中的有钱人,偷偷带着财宝到城外向燕军投降。如此一来,骑劫相信齐国已经毫无抵抗的能力,田单开城投降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2023-08-06
齐灭宋和秦取安邑 这时合纵、连横的形势很是复杂,不少大国的大臣和纵横家参与合纵、连横的活动。公元前二八七、二八六年间齐王重新起用韩为相,主持攻灭宋国的事,于是秦、齐两国又联合。秦王允许齐伐宋是有交换条件的,就是要齐允许秦攻取魏的旧都安邑。这时魏怕齐、秦联合而夹攻魏,想要和秦讲和,苏秦因而入魏要魏王不讲和。因此赵派乐池护送燕公子职由韩入燕,立以为王,即燕昭王。......
2023-08-29
晋侯伐齐,将济河。……诸侯之士门焉,齐人多死。刘难、士弱率诸侯之师焚申池之竹木。齐侯驾,将走邮棠。将犯之,大子抽剑断鞅,乃止。晋军果于次年撤军。冬十月,鲁襄公和晋平公等各国国君在鲁国的济水边会合,重温湨梁会盟的誓言,共同讨伐齐国。诸侯的将士们攻打城门,齐国士兵很多战死。邢侯告诉荀偃说:“有马徘徊不前的声音,齐军大概已经逃走了。”......
2023-09-22
战国之名,最初见于七国之世〔91〕;前汉刘向襄集先秦诸人所记七国时事,并为一编,叫做《战国策》,后人因以这书所记的时代叫做战国时代。这样一来,春秋时十四国,除吴、越、陈、曹被灭外〔92〕,便只剩下秦、楚、燕、鲁、宋、郑、蔡、卫八国,加上田齐、韩、赵、魏为十二国,而秦、楚、燕、齐、韩、赵、魏最强,这就是战国的七雄。当时只有秦国衰弱,诸夏仍以夷、狄遇秦,摈斥之不得与盟会于中国。......
2023-08-17
秦国穰侯的擅权 公元前三〇七年秦武王因举鼎折断胫骨而死,因为他没有儿子,诸弟就争夺君位。这场争夺君位的内乱,持续有三年之久。齐、秦怀着各自的目的,相互联合起来。韩、魏二国因此大为削弱。秦、齐、赵三强鼎立而争夺宋国 这时赵因为推行胡服骑射和攻取中山和胡地,收编林胡、楼烦的军队,军事力量大为增强,一时形成秦、齐、赵三强鼎立的形势。在秦国大规模进攻之下,韩、魏两国失去了大块土地,非常狼狈。......
2023-08-29
使卢蒲嫳帅甲以攻崔氏。崔氏堞其宫而守之,弗克。使国人助之,遂灭崔氏,杀成与强,而尽俘其家。辛巳,崔明来奔,庆封当国。崔成因病被废,崔杼立崔明为继承人。九月初五,崔成、崔强在崔氏朝堂上杀死东郭偃和棠无咎。庆封就派卢蒲率领甲士攻打崔氏。庆封发动国人来助攻,就灭了崔氏,杀死崔成和崔强,掠取崔家所有的人口和财物。崔杼的妻子上吊自杀。初六,崔明逃奔鲁国,庆封执掌齐国大权。......
2023-09-22
敬嬴嬖而私事襄仲。宣公长而属诸襄仲。将行,哭而过市,曰:“天乎!仲为不道,杀嫡立庶。”敬嬴受宠且私下与襄仲勾结。襄仲想立宣公为国君,叔仲不同意。襄仲见到齐惠公,请求齐惠公支持立宣公。冬十月,襄仲杀了太子恶和公子视,立宣公为国君。襄仲以国君之命召见惠伯。惠伯不听,于是进宫,襄仲把他杀死后埋在马粪中。将要离开鲁国时,她哭着经过集市,说:“天哪!襄仲无道,杀死嫡子,立庶子为君。”......
2023-09-22
当时有一件颇让人费解的事,就是正处于鼎盛时期的齐桓公和管仲却把公子昭托付给了宋襄公,要他日后立公子昭为齐国君主。公元前642年,宋襄公率曹、卫、邾等国军队,打败了齐国,终于不负齐桓公和管仲的重托,把公子昭立为齐君,是为齐孝公。公子目夷称道宋襄公的仁义,并非谀美之辞,宋襄公就是以讲仁义、守信用、重然诺而著称于世的,这也正是齐桓公和管仲托孤寄命时所看重的。......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