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上隐出栱头的做法甚广,从唐一直沿袭至元,如五代末、宋、辽:镇国寺大殿、独乐寺山门观音阁、奉国寺大殿、应县木塔、正定隆兴寺摩尼殿、晋祠圣母殿、保国寺大殿。(二)宋、辽、金、元时期枓栱北宋崇宁二年李诫著《营造法式》,是总结了崇宁二年之前的营造实践。这部经典巨作问世后,枓栱有了制度、等级、名称、次序、尺寸、规定的做法。......
2023-08-26
中国建筑,自宋以前枓栱及各部的名称,因无专书存在,故难以知详;有之自李明仲《营造法式》始,故本书内关于宋以前者,均用宋名。宋式枓栱各部(图4),可分为“枓、栱、昂、方”四大项。其分布在最下层全朵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枓为“栌枓”。由栌枓口向外伸出的栱为“华栱”,华栱可用单层或双层,每一层称一抄,故称“单抄”或“双抄”。华栱以上斜垂向外伸出的称为“下昂”,下昂之数可以用到三层:用一层,称“单下昂”;用两层,称“双下昂”;用三层,称“三下昂”。凡是华栱及下昂均向外伸出,其伸出每加高一层,便出一“跳”,每跳“跳头”(即华栱或下昂的外端)上安一小枓,称“交互枓”,以承横栱。其横栱与华栱或下昂成为正角,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栱有五种:(一)在栌枓口内与华栱十字相交者,称为“泥道栱”。(二)在泥道栱之上,与第二层华栱相交者,称“壁内慢栱”。(三)在每跳跳头上者,称“瓜子栱”。(四)在瓜子栱之上,称为“慢栱”。(五)在最上一跳跳头上者,称“令栱”,以承橑檐方或平棊方。在横栱上两头的小枓,皆称为“散枓”。在华栱或昂头上承托上一层横栱的小枓,称为“交互枓”。在最上一跳即令栱中心的小枓,称“齐心枓”。在第一层昂之下,即华栱前部分斜削,自交互枓外伸出两卷瓣以承下昂者,称为“华头子”。在最上一跳,与令栱相交而向外伸出的蚂蚱头形者,称为“耍头”。在各跳横栱之上均施横方者:如施在柱头中线上者,称为“柱头方”。施在令栱之上者,外跳称“橑檐方”,内跳称“平棊方”。施在内外慢栱之上者,称“罗汉方”。这许多名称,仅绘单抄双下昂六铺作对照(图4)。
在古文献里,《论语》在臧文仲的“三节藻悦”,《鲁灵光殿赋》有记载文字。自汉代起,在墓阙、壁画、明器上,随处可以见到枓栱的施用,而且可以看出在这个时期枓栱之结构,已达到成熟之境,而成为中国建筑最主要而且独有的特征,数千年来,直至今日。
(一)汉代枓栱
遗物之中,有汉墓、汉阙、明器、壁画几种。在山东、四川的东汉墓中发现较多,柱高一般约2米,是在柱上用枓栱承檐枋及横梁,模拟木构很真实。柱、栱比例很大,都是在栌枓上用一个单栱,栱两端各用个散枓。其结构方式亦有多种:四川彭山355号崖墓(图5-1)墓门栌枓上用圆形曲栱,檐方由栱端散枓承托叠压于栱上,栱中部雕出一个方头(似为耍头)。由另一墓——彭山460号崖墓(图5-2)石柱,栱上可以看出有一块方头,是栌枓上横向短栱的出头。此短栱里端亦用小枓,应为承托横梁或横梁的构件。其栌枓、散枓下用“皿版”(皿版从汉沿袭至今),栌枓上用方形曲。彭山530号崖墓石柱上似为转角枓栱(图5-3),它由两个半栱交叠而成,转角斜缝上不用角栱或角梁。其栌枓、散枓下亦用皿版。还有山东沂南汉墓内(图5-4),在石柱的栌枓顶上用一斜头折角卷杀栱,栱两头亦用散枓,栱中用侏儒柱,栱上有低矮的替木表现(图5)。
汉阙在全国仅存二十九处,四川境内就有二十处,数量居全国之冠。汉阙中,四川雅安县高颐墓阙(图6),建子母石阙两座。阙身都浮雕柱、方、枓栱与各种人物花纹。其枓栱、栌枓下用蜀柱,母阙中心与子阙均用一枓二升单栱,颇为进化,母阙转角用曲栱。母阙楼部第二层一周的枓栱共二十朵,子阙三面的枓栱共八朵。该阙是摹仿木建筑形式,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其至,渠县沈府君阙(图7)、蒲家湾无铭阙、忠县井沟无铭阙等有鸳鸯交手栱。鸳鸯交手栱从汉演变至清。四川渠县冯焕阙,用一枓二升枓栱,卷杀两大瓣(图5-5)。渠县沈府君阙,亦用一枓二升枓栱,栱头下垂,中出耍头(图5-6)。
汉明器之中,广州出土明器,实拍栱,其卷杀上留栱头下杀一瓣,无枓,柱栱直接承托上枋或梁。河北望都出土明器,重叠无卷杀出跳枓栱。河南三门峡出土明器,一枓三升枓栱,栱的卷杀同实拍栱,下枓用皿版(图8)。
(二)南北朝枓栱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人字栱,山西大同云冈9窟,有直脚人字栱,栱顶上用皿版,版上用枓,以承上枋。甘肃天水麦积山5窟,有曲脚人字栱。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有人字栱中间加柱,栱上枓下用皿版。甘肃敦煌莫高窟275窟,有人字栱和一枓二升组合,中间用侏儒柱。河北磁县南响堂山7窟,有一枓三升枓栱,卷杀用面,
面卷杀沿袭至明。山西大同云冈9窟,有一枓三升枓栱,栱端圆形卷杀,枓下皆用皿版。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有一枓六升重栱,小枓下皆用皿版。山西大同云冈9窟,有栌枓下用皿版,栌枓上用替木,替木上阑额,有七朱八白(图9)。南北朝遗留下来的建筑极少,现存仅有北魏正光年间(520—525)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全塔无枓栱表现。从石窟中看,南北朝比起汉代枓栱较有进步,有了人字栱,人字栱与枓二升的组合,栱的卷杀逐步规矩,出现了
面卷杀及额枋的七朱八白。
(三)隋代枓栱
隋朝年代较短,遗留下来的建筑亦较少,仅有山东历城四门塔,是一层石塔,无枓栱表明。创建于隋开皇十一至十九年(公元591—599年)河北赵县安济桥,钩栏内用卷叶人字枓栱(图片2)。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第16窟外观,是一较为简单的柱头和补间单栱,即一枓三升皆不出跳面卷杀。补间中同柱头枓栱,两边相隔人字栱(图10)。敦煌莫高窟第420窟,西龛外北侧,壁画中龛檐枓栱与太原天龙山第16窟外观相似。据历史记载,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全国灭释,无数建筑毁于火中。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的扬州大明寺栖灵塔就是其中之一,而建于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时的日本法隆寺五重塔,比栖灵塔晚六年,依然存在,五重塔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法隆寺五重塔和法隆寺金堂同建于公元607年,所用枓栱亦为相同。法隆寺金堂,柱头栌枓下用皿版。上、下檐栌枓口出云栱,五重塔亦同。云栱上用出跳枋;枋上用方头昂。其金堂内槽,栱端做凹曲线。华栱上两头用云栱代替交互枓(图11)。这是日本所建于隋代枓栱的实例,我国已无一留存。
图4 六铺作重栱出单抄双下昂,里转五铺作重栱出两抄,并计心
图5
图6 汉·四川雅安县高颐墓阙
注:图引用刘敦桢先生《中国古代建筑史》
图7 汉·四川渠县沈府君阙
图8
图9
图10 隋·天龙山石窟第16窟外观
图11
注:图引用刘敦桢《刘敦桢文集(一)》
有关斗栱(简体版)的文章
枋上隐出栱头的做法甚广,从唐一直沿袭至元,如五代末、宋、辽:镇国寺大殿、独乐寺山门观音阁、奉国寺大殿、应县木塔、正定隆兴寺摩尼殿、晋祠圣母殿、保国寺大殿。(二)宋、辽、金、元时期枓栱北宋崇宁二年李诫著《营造法式》,是总结了崇宁二年之前的营造实践。这部经典巨作问世后,枓栱有了制度、等级、名称、次序、尺寸、规定的做法。......
2023-08-26
(一)四铺作插昂。补间铺作、柱头铺作、转角铺作一等材(六分)各件尺寸开后[补间铺作]第一铺作:栌枓一个,长一尺九寸二分,高一尺二寸,宽(广)一尺九寸二分。[转角铺作]第一铺作:角栌枓一个,长一尺九寸八分,高一尺一寸一分,宽一尺九寸八分。......
2023-08-26
社会派之外,文人电影为中国电影及观众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昭示个别理论与创作文本的独创性。人文电影是什么?人文电影,通过审美为我们提供的无疑是一种独特的认知与存在方式。本书以香港学者黄继持、古苍梧、林年同教授所指称的“文人电影”概念为基础,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它是完成于往昔的一项电影史研究成果,对于当下亦极有启示与对照意义。如此这般,蔚成风气,文人电影于是消弭殆尽。......
2023-08-10
不过,爬梳其认识的脉络线索,从前期写作的思想启蒙动机到后期写作的社会革命宣传阶段,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鲁迅对于作为写作接受对象的大众的看法,相应地也经历了一个由“俯视”到“正视”的渐变或发展过程。除此而外,鲁迅的顾虑和担心还与他个人所经验的两件事关系至为密切。但是随着鲁迅1926年的南下,随着他在广州和上海与血腥的革命接触的日渐增多,鲁迅对于大众的这种俯视态度也逐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023-11-30
现代土耳其文学在诗歌方面曾出现过受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影响的“七火炬”流派。埃尔泰姆的《当纺车停转的时候》是土耳其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小说。马哈穆特写的《我们的村子》曾引起巨大的反响,它的出版被认为是土耳其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20世纪60年代后期,长篇小说仍然以社会政治题材为主,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土耳其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题材也逐步由农村生活转向城市生活。......
2024-01-18
历史上的黄旗海湖边长满了芦苇,湖水清澈,碧波荡漾,盛产鱼类,尤其当年以官村鲫鱼最为闻名。20世纪60年代以前黄旗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70年代以后曾一度鱼类全部死亡,造成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以上,直到1994年前后渔业资源开始恢复。由于干旱和水资源减少,黄旗海已逐渐由淡水湖泊变为咸水湖泊。......
2023-06-26
因此考察从一般方术到内丹的演变,时间跨度相当长,在内丹名称出现以前,是一般方术演变成原始内丹的时期;而在内丹名称出现之后,是一般方术和原始内丹向较成熟的内丹的演变时期。本文以下即以此两条线索为主,考察从一般方术到内丹的演变。......
2024-05-04
各项铺作安装之法按次第开后。(一)四铺作插昂[补间铺作]第一铺作:安栌枓一个。[转角铺作]第一铺作:安角栌枓一个。[柱头铺作]第一铺作:安栌枓一个。......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