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蓝色之梦:书院卓越发展的成果

蓝色之梦:书院卓越发展的成果

【摘要】:根据凤凰书院文化素质教育目标,逐步拓展践行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实践课程。根据凤凰书院文化素质教育目标以及“四个学堂”教育大纲,编写一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基础教材,全面系统体现凤凰书院教育目标以及文化内涵。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承担社会责任,建立校外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课程改革,厚养内涵

1.全人教育融入全程。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自我提升成为一种追求。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逐步面向全体师生普及中华优秀文化,达到以文化育人,引领学生自觉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全人教育融合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全面发展的“五育”人才相结合,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职业情感和职业人生。

2.构建立体课程体系。在学校已开设思政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课程基础上,根据“四个学堂”课程目标需求,逐步增加一批人文素质必修课,形成具有书院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学校现有选修课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新的传统文化与人文素养课程,细化课程分类,按照凤凰书院育人宗旨和目标,逐步形成具有凤凰书院精神导向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体系。根据凤凰书院文化素质教育目标,逐步拓展践行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实践课程。

3.丰富教育课程模式。建设文化素质教育微课堂、网络课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教学资源,采用微课程、网络课堂等多元形式课堂教学,构建直观形象、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体验式实践课。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工作坊、校内文化体验等形式,开展体验式实践课程,以达到文化深入人心的成效。根据凤凰书院文化素质教育目标以及“四个学堂”教育大纲,编写一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基础教材,全面系统体现凤凰书院教育目标以及文化内涵。

(二)能力素质,厚学实做

1.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办好素质教育大讲堂——“凤凰讲坛”。通过开展“百家讲经”“百家讲史”“百家讲人”“百家讲事”“百家讲学”“百家讲书”“百家讲艺”等系列文化素质教育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校友创业典范等走进校园讲经论道,达到启迪思维、开阔视野、提高修养的目的,真正落实凤凰书院“四个学堂”教育目标,形成凤凰讲堂品牌特色。以大学艺术团建设为龙头,按照“课程学习—项目实施—舞台实践—展演交流”的艺术教育模式,着力培养艺术人才和文艺骨干,营造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艺术教育氛围,创作一批原创文化素质教育剧目进行展演。引进高水平艺术团体来校演出,使广大师生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成为巡礼艺术殿堂、领受文化盛宴、构建高雅校园、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载体

2.倡导终身学习精神。倡导“读书·明智·成长”的终身学习精神。以读书会为依托开展学生课外读书的书香校园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藏资源,编制并定期更新推荐书目,指导大学生阅读中外名著,撰写读书笔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阅读品位,在全校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3.打造文化特色社团。大力扶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社团,建设一批优秀传统文化社团,以优秀传统文化社团为主体,带动学生了解、走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文化育人目的。

4.打造文化素质工作坊。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建设传承项目或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工作坊,组织开展有关传承项目的系列主题活动和现场实践体验活动。立项一批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工作坊,并进行年度项目审核。

5.打造特色活动品牌。根据凤凰书院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大学文化需求,深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凝练学校特色,努力培育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品牌项目,逐步实现“一个季度一个主题、一个院一个特色、一学期一个品牌”的目标,将品牌活动作为传承,以奠定百年大学精神。

6.加强校外基地建设。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承担社会责任,建立校外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设一批校外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7.优化社会实践项目。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校院两级素质教育方案,分类别、分专业、分年级、分阶段制定社会实践计划,积极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学雷锋系列志愿服务、专业实践活动等社会实践项目。同时注重服务基地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广泛发动学生结合专业所学,积极开展好各项实践活动。

8.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坚持协作联动,促进开放共享。创新建设方式和管理模式,探索政府、学校、社会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让优秀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

(三)注重实效,厚积成果

形成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3+N”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模式。“3”是指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核心,分别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专兼结合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特色鲜明、活力彰显、兼容并蓄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长效机制”。“N”是指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分别是“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立体多维的辐射平台”“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品位高雅的育人环境”“完备得力的条件保障”等,确保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实效。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在国家级、省级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人文社科)、招标专项课题中,增加文化素质教育相关研究项目的比重,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文化素质教育相关课题,为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推动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形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成果。

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成果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