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师资机制优化,激励师资

师资机制优化,激励师资

【摘要】:优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与教师工作室、平台、基地特点相适应的师资管理模式,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破解发展瓶颈。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能力和业绩考核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使教师的考核工作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改革制度,公平合理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与教师工作室、平台、基地特点相适应的师资管理模式,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破解发展瓶颈。根据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分类施策,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完成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任务。

2.创新师资管理模式。实现权限下放、重心下移、责任分担,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管理中二级学院和学科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推进以团队为核心的学科建设,建立教师能动性作用进一步发挥的教师组织模式,发挥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3.完善职务聘任制度。以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合理定编,科学设岗,按照学校制定基本原则、二级学院制定细则的思路,制定新的教师申报教师职务的基本条件,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在评审和聘任中的作用。

4.加强教师履职考核。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能力和业绩考核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使教师的考核工作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5.改革薪酬激励制度。深化以绩效奖励机制为标志的分配制度改革,探索新的绩效奖励分配形式和薪酬制度,通过政策调节,激发活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和贡献率,鼓励拔尖,褒奖优秀,向优秀人才、创新团队和关键岗位倾斜,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人才交流,拓展视野

一是发展国际交流合作。学校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供资金保障,请进高水平的国际知名专家和国际大师,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参与国际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专业大赛,活跃学术思想、跟踪学科前沿、扩大教师专业视野;二是扩展国内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高校、研究机构、企业、政府部门的合作,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高水平高校和科研机构进修、学习和访问,拓展教师的知识领域、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实践及综合素质;三是挖掘校内交流合作。推动学科专业交叉和教师在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营造环境,鼓励提高

一是鼓励教师学历提升。为改善学校师资队伍学历结构,提高教师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学校将每年预留继续教育培训费,支持和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二是规范教师道德行为。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考核、岗位聘任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实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规范教师的学术行为,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愿意为学校发展做贡献的创新型教师群体;三是营造优良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是留住人才、稳住人才的重要条件。从教师的根本利益出发,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氛围,创建优良校风,切实加强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大硬件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美化校园,为广大教师创造优良的工作和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