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抢抓机遇,迎接未来-蓝色之梦

抢抓机遇,迎接未来-蓝色之梦

【摘要】:大连是中央确定的计划单列市,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大连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拥有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第十个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学校党员、干部、师生坚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成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忠实实践者。

(一)蓝色之梦,无限美好

随着新《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法律上拥有了同等地位,国家对民办教育鼓励和支持的基本原则没有变化,这非常有利于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法”突破了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制度瓶颈,奠定了我国民办教育长远持续发展的基础,启动了民办教育恢复以来影响面最广、意义最为深远的改革,为我国民办教育开启了一片蓝天。2017年,国家下发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文化装备制造等行业全面协调发展,以重点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助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艺术高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对民办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将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这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连是中央确定的计划单列市,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大连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拥有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第十个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目前,大连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0所,本、专科在校生近30万人;共有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艺术馆13个,国有博物馆11个,纪念馆2个,美术馆1个,市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大连是千万莘莘学子向往学习的海滨之城,是从事艺术寻梦的好地方。

(二)为党育才,思政固本

王贤俊在建校之初就提出“无论公办民办都是为党办”的思想,始终坚定不移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以“办党和人民满意的艺术大学”为最高目标。

1.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按照党的要求办学立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学校党员、干部、师生坚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成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忠实实践者。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学校各级党组织牢牢站稳政治立场,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建成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发展优势,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到学校“双一流”建设上来,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到学术团队建设、一流管理服务上来,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教学科研管理各项工作上来。

2.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基本职能,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党和人民满意的艺术大学,唤醒使命、回归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努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增强奋斗新时代的责任感。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深化协同育人,充分挖掘各类育人要素的思政功能,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人才培养的时代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集聚优质育人资源,增强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获得感。将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艺术实践等育人环节,激励高层次人才主动参与到本科生培养全过程。

3.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好思政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思想政治教育处于最好机遇期。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铸魂,立德育人,大爱情怀,守正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体系,以多形式、多渠道将原创剧目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构建大思政体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大艺特质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

(三)精诚团结,同舟共济

学校创办以来,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党和人民满意的艺术大学”为最高目标,着力打造“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王贤俊以超强的预见性于1999年开始创办大连艺术专修学院。他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励精图治,克服困难,不懈奋斗,历经20年时间把一所专修学院办成职业学院、独立学院,已发展成为综合实力较强、在校生超过万人的辽宁省内唯一一所民办综合性艺术普通本科院校。学校董事会、校务会、党委会具有极强的领导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精诚团结,同舟共济,带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常人看来难以完成的奇迹。学校完善了董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治理体制和机制。在辽宁省民办高校中第一个建立了党委会,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学校不断创新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刀阔斧进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学生管理制度改革、后勤管理制度改革,有效保障了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