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际交流,日趋兴旺-蓝色之梦

国际交流,日趋兴旺-蓝色之梦

【摘要】:(一)交流研修,未雨绸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涵应包括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及教学方式国际化等。学校要想获得在同类院校中的比较优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国际交流合作的方式,借力发展,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抢占优势学科发展据点,迅速提升学校的学科发展水平。学校不断加大对国际交流的关注度和重视度,适时制定并积极实施外向促进战略,全方位、多渠道扩大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

(一)交流研修,未雨绸缪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涵应包括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及教学方式国际化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不应仅是名牌大学专利民办高校更须顺应潮流趋势,融入其中加快发展,通过加大国际化发展力度,迅速提升其办学水平和内在质量。学校要想获得在同类院校中的比较优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国际交流合作的方式,借力发展,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抢占优势学科发展据点,迅速提升学校的学科发展水平。同时,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世界格局,学校要先有视野宽广和胸怀天下的师资力量。学校一方面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组织专业教师赴国(境)外培训学习,另一方面努力提升行政人员的服务管理水平,促进建立学校各级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加强对管理干部进行国际知识、国际礼仪和外语能力的培训,适时组织管理干部赴国(境)外大学培训学习,以增加行政人员对国际化教育的理解,提高管理服务过程中的交流能力和办事效率。学校加强领导班子的国际化办学管理理念,聘请韩国中央大学副校长金俊教教授担任学校副校长,分管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事务,增加了领导班子的组织管理力量,促进了先进国际化发展经验的引入和使用。

2002年王贤俊与建筑设计师多尼诺相会于意大利

自学校确立国际化发展路线以来,便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建设,先后组织和派遣主管校长、优秀管理者及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共计300余人,赴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法国亚眠大学、泰国与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进行教育管理、创新创业艺术教育等主题研修,扩展学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国际视野,把握全球前沿教育和管理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思辨能力和管理者的协调水平,为培养具有国际观的中外学生奠定了基础。

(二)出国游学,展拓视域

短期游学可以让在校学生及社会人士在短期内体验异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了解异国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提高学习外语和了解异国文化的兴趣,进而为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出国留学做好铺垫。学校充分认识短期游学的上升趋势和现实意义,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招收短期来华学习留学生项目。目前学校主推的短期交流文化体验项目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汉语学习+文化体验活动;二是全英文短期课程+文化体验活动;三是全英文短期课程+汉语学习+文化体验活动。生源主要来自友好学校交换生项目、游学项目、夏令营项目以及不定期团队访学项目。学校以发展短期来华留学为桥梁,让外国留学生走进大艺了解大艺,了解中国艺术文化,同时也寄予他们宣传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缩短中外心理差距、引发中外情感共鸣、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厚望。

(三)艺融交流,跨国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对外交流是学习和借鉴国外办学经验及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校培养国际观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开拓视界、开放办学、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学院对外交流工作的不断发展,各类出国(出境)人员数量不断增多。学校不断加大对国际交流的关注度和重视度,适时制定并积极实施外向促进战略,全方位、多渠道扩大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学校坚持“积极支持、广开渠道、按需派遣、加强管理”的原则,有计划、多渠道地派遣学生出国出境进行文化、艺术交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一流艺术院校、艺术团体的联系,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最新成果。同时学校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展演活动,并把该项工作与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国际文化交流形式多种多样,无论哪种形式,都是通过人的具体行为完成的,关键都在于人的参与,国际观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整体水平和效果意义。学校已与韩国光州大学、中央大学、汉阳大学、日本创价大学、台湾东方设计学院、台湾岭东科技大学、台湾艺术大学、法国亚眠大学、法国ISTEC、美国康沃斯大学等国外高校及地区合作,开展以学分互认为基础的3-6个月短期研修、预科优培计划等交流项目,为本校学生提供多种到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学习交流途径,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