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二三创融合,踏歌而行-蓝色之梦

二三创融合,踏歌而行-蓝色之梦

【摘要】: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设实战化的训练环境。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大连艺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分工,制定年度计划任务书,按照既定目标,全面、有序地推进建设工作。二是找准问题、突出重点、凝练优势。拓宽对接校外资源,学校与合作单位成立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形成产学研合作工作机制。

(一)双创升级,弹性学制

为落实“创新驱动是第一发展动力”的精神,推进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紧紧围绕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网络课程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等学校转型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共有省、校级教学改革立项200多项。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认真组织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高项目申报、实施质量;组建精品项目教师指导团队,打造一批有创意、可操作性强、能够循环利用的项目,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搭建常态化的训练平台。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设实战化的训练环境。积极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尝试对学分制和学籍管理制度做出大胆改革,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累积与转换制度,把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成果转换为学分,在弹性学分学制下,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二)双师双能,打造抓牢

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的创新创业实践,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和具有行业实践经历的教师不低于75%。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学生创业导师,组建学校专家团队、导师团队,通过学术报告、创业讲座、创新创业实践指导等形式,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提供咨询指导服务。明确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尝试将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积极申报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名师和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争取获评2-3名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和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

(三)创业孵化,项目驱动

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学校文化科技创意园的作用,强化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实践,为学生作品变产品、产品变商品提供资源、搭建有效平台。积极构建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提供保障。建设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孵化环节紧密衔接。拓宽帮扶渠道,建立创业基地(众创空间)正常互惠、资源共享、项目对接、双向流动的工作机制。引导大学生在取得创新创业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把握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实现创新创业项目向创业孵化项目转化,助推大学生成功创业。每年选择2-3个质量较高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集中力量打造国家级、省级示范实践教学基地。3-5年内,争取建立3-5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2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体系,以项目为驱动,对实训(工作)室进行功能分类定位,实施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使校内实训(工作)室成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和项目载体。不断总结带项目工作室运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倡导校内实训室带项目教学。在未来1-2年内,达到35%以上的实训(工作)室开发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大型综合性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积极培育社会服务项目,鼓励校内实训(工作)室参与同市场需求密切结合的教学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总结积累产教融合的经验。以项目开发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校本教材建设,针对专业特点,与行业企业合作项目开发,共同编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等37部创新创业教材。

(四)严格进程,营造氛围

一是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做好顶层设计(2017年1月至3月)。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大连艺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分工,制定年度计划任务书,按照既定目标,全面、有序地推进建设工作。

二是找准问题、突出重点、凝练优势(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按照工作计划的部署,坚持突出重点、打造优势的思路,以推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全面提升、巩固优化、总结梳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发展步伐,使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合理,特色专业优势突出,校企合作紧密,教学科研水平明显提高,人才培养体系更加科学,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显著,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为辽宁省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或做法。

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能力生成规律,系统构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转变观念,将演出纳入教学管理,探索将演出作为固化的常态教学方式,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科学规范演出,提升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制定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指导方针、宏观政策、总体目标、组织措施等制度规定,挖掘利用校内资源,有效推进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深入发展。拓宽对接校外资源,学校与合作单位成立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形成产学研合作工作机制。实践教学管理中心根据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在体制和机制上确保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有效开展,积极营造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