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比赛的成效显著,蓝色之梦

教育比赛的成效显著,蓝色之梦

【摘要】:通过指导学生参赛,教师可以及时开展自我教学评价和诊断,积极顺应大赛对教师知识能力结构提出的新要求,促进自我不断成长。(三)四赛四促,收获丰硕学校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积极性和创新性,调动教师教学激情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近年来,学校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屡创佳绩。

王贤俊在《能力为本 就业至上——在艺术实践教学中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中指出:“展演赛是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的最高形式,也是检验学生艺术素质和艺术能力的重要标准”。

(一)专业竞赛,展示风采

专业竞赛的真正意义在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为学生搭建展示技能的舞台,并开辟一条成功、成才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培养更高质量的高校毕业生,提高社会劳动力素质,促进就业形势向更高质量发展,鼓励高校学生思想转变,提升就业观念,促进自主创业,实现多种渠道就业,实现创新创业带动社会整体发展。学校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以实践育人为办学特色,经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学分为纽带“三个课堂”联动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在该体系中,赛事教学是艺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学校自2008年成立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即设立赛事服务专项经费,将赛事管理与组织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

学校自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赛,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最终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反哺社会。学生通过参加各项专业赛事,可以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反思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赛,也能够进一步拓展专业技术领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协作和临场应变能力,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实现教学相长,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通过参加各大赛事活动,可以促进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共享知识与技能,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根据专业岗位需求,制定鲜明的且有针对性、导向性、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建立机制,激励参赛

为了使赛事活动更加科学、高效、顺畅、有序,学校从组织、管理、评价、激励4个方面建构了符合实际的、能够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的艺术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学校先后制定了《大连艺术学院艺术实践教学规程》《大连艺术学院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大连艺术学院校内外赛事管理制度》等关于赛事管理相关制度,逐步完善赛事管理机制。学校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赛事活动建设,构建服务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专业赛事体系。对于政府部门、国内外专业权威协会组织的比赛进行定期论证讨论;搭建校内竞赛活动平台,跨专业跨学院组队参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一方面,把综合性比较强的大赛进行项目分解,实施“项目式教学”,将竞赛项目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采用分组竞赛形式来考查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举办校级比赛以实现好中选优。这样,既能选拔出优秀学生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国家级大赛,又能让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共同进步与提高。

学校在《大连艺术学院艺术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大连艺术学院创新学分、技能学分、素质学分认定与计算方法》《大连艺术学院重要展演赛活动表现优秀学生的评选与奖励办法》中分别对教师、学生参赛获奖制定了奖励办法,着力调动师生参赛积极性,营造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彰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不如启人以“欲”的育人理念,激发大学生的内生性兴趣驱动力。学校打造多个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将赛事活动与第一课堂相结合,通过“以赛带训”,切实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不仅推动艺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还可以通过赛事活动的专业指导与训练,有效促进教师与行业对接、拓宽专业视域、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通过指导学生参赛,教师可以及时开展自我教学评价和诊断,积极顺应大赛对教师知识能力结构提出的新要求,促进自我不断成长。多年来,学校在组织师生参赛工作中,通过赛前动员、竞赛组织、赛事训练、二级学院选拔、校级选拔、作品报送等工作流程,形成有条理、有秩序、有规律的工作模式,并不断在过程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使赛事育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四赛四促,收获丰硕

学校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积极性和创新性,调动教师教学激情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做到竞赛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结合,实现了学赛结合、教学相长,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学校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屡创佳绩。

1.国家赛事,摘金夺银

(1)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校作品《前面有棵树》获得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展演活动二等奖,《原味斋》获得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展演活动三等奖;原创作品《谁动了琴弦》《离天最近的地方》均获得全国第三届大学生展演活动三等奖;合唱作品《黄水谣》《羊角花开》获得全国第四届大学生展演活动二等奖;原创舞蹈作品《满乡铃鼓》获得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学校在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辽宁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共荣获72个奖项,其中,一等奖23项。

(2)学校原创作品《赶海乐》《戏梦人生》分别在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表演二等奖和原创教学剧目二等奖,在辽宁省“荷花杯”舞蹈大赛中获金奖第一名;2014年学校参赛舞蹈《乡愁无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银奖;2016年,舞蹈专业精品课《单鼓舞》在“荷花杯”舞蹈课程展演中被评为优秀课程;2017年,学生刘柏杨、李佳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代表辽宁省参赛队,均获中国舞赛项三等奖。

(3)原创肢体话剧《杨门女将》,在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剧目奖和优秀导演奖;诗歌情景剧《党的儿女》获辽宁省戏剧节金奖;原创作品《德玲与慈禧》在辽宁省第六届大学生戏剧节中荣获优秀剧目奖;短剧《选择》《追梦的路》被评为最佳短剧,学生王倩参演该剧荣获最佳演员奖。不仅如此,《德玲与慈禧》在第四届全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交流会中成功演出,获得校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2013年学校原创诗歌情景剧《党的儿女》在大连市党建会上演出

2012年10月27日学校原创肢体话剧《杨门女将》在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剧目奖和优秀导演奖

(4)学校合唱团在第八届、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中连获银奖;在第三届、第四届海峡两岸合唱节上获“金茉莉”奖(金奖)。民乐乐团在白俄罗斯举办的国际民族音乐节上获团体和个人4项金奖。

2014年9月21日学校在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中获银奖

王晶在全国第八届金钟奖颁奖典礼上代表学校领奖奖杯

(5)学校连续参加三届全国高等院校服装类专业教学成果展示活动,获奖37项,其中,单项奖7项、金奖5项。学生张刊在首届全国高等院校服装类专业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大学生模特大赛中荣获冠军;在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服装类专业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学生关欣凭借服装设计作品《城市》,在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学生刘硕、赵擎在大学生化妆造型大赛荣获金奖;学生郝鑫、李冰团队凭借服装设计作品《寻觅》,在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服装类专业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暨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

(6)学校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学生团队作品《呼吸》,在2015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学生团队作品《玩伴》《相处》《再见》《CARING》《字源》《艺匠》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均荣获三等奖;在2018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学生团队作品《Usan》荣获一等奖,作品《“你”我的幻想》荣获二等奖,作品《Eva》《咏春》《写给布料的情书》《游》《锦·梦》《PEACEMAKER》《芸芸》均荣获三等奖;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学生团队作品《沧海桑田计划》《浮天沧海》《岛屿之外》均荣获二等奖,作品《漂流的世界》荣获三等奖。

(7)学校艺术设计学院学生曹巍凭借原创作品《在路上》,在第二届“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中被评为十佳设计师;学生作品《蓬莱“xian”境》在2016年时报金犊奖中荣获三等奖;学生团队作品《告别不快VIVO智能手机广告》《学霸篇驴友篇颜控篇》,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学生作品《霓虹世界》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8)学校文化艺术管理学院学生团队作品《e人团队》,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作品《对话信仰红色文化网络平台》,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学生团队作品《华彩星联盟—我要上央视策划方案》《大连海中国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品牌策划书》在2017(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中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学生团队作品《鸿鹄沐宇》《采菊悠然》,在2018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酒店管理实践竞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2.省市级赛,成果丰硕

学校师生积极参加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原创作品屡获佳绩,近年共参赛35项,获奖225个,其中,一等奖29个。2012年,学校艺术设计学院学生陈磊原创作品《畅想青奥 激情无限》、王越原创作品《分享青春 共筑未来》,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学生团队原创作品《反正乐下水世界历险记》《给未来的自己》,分别在2013年、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学生庄晓薇原创作品《婴儿辐射保温台造型设计方案》,在2015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学生团队原创作品《1e生辉电子商务工作室》,在2016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学生团队原创作品《趣吃披萨》,在2016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学校跨专业学生团队原创作品《风雅颂国学馆》,在2016年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学生宋硕在辽宁省首届大学生主持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辽宁省参赛队晋级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十强之列;学生团队原创作品《对话信仰红色文化网络平台》,在2017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学生原创作品《三茶天礼·一世姻缘》《漫步大连中山广场》分别在2017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新媒体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学生团队原创作品《“莫慌”网红酸辣粉全渠道营销》,在2018年辽宁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中荣获特等奖;学生团队原创作品《Eva》《Usan》《咏春》《游》《芸芸》均在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学生侯舒蕊在2018辽宁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学生团队原创作品《留守儿童残疾人空巢老人》《不是我小是我有弹性》《奇妙世界》《迷糊茶野》《原溯》《无便利无生活》《闻香识茶℃》,均在2019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学生团队原创作品《漂流的世界》《沧海桑田计划》《岛屿之外》,均在2019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原创清唱剧汤若望》《樱之魂》在大连市第五届、第六届“新人新剧目”展演中获最高荣誉——优秀剧目奖。

3.彰显实力,承办赛事

学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承办大赛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以成功承办三届“全国高校服装专业展示活动”、两届辽宁高校“校园好声音歌曲大赛”为例,受到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等主办单位及各参赛院校、嘉宾一致好评。学校通过承办大赛,完善自身的设施建设,丰富自身艺术实践活动,提升学校赛事承办管理及组织水平,加强校内外艺术实践活动交流,有效地推动校园艺术实践活动朝着健康、全面的方向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