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使用数据明显提高,使用成效明显。(五)突出特色,品牌战略将学校近十年来的实践教学成果整合起来,组成一个系列,形成一只拳头,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统一宣传。把思政课融入到剧目创作与展演中,构建双向融通的“艺术+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2023-08-26
(一)因材排练,提升素养
深化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将艺术实践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将教学从课堂向更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延伸,可以实现将课程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探索出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学生舞台实践能力与经验为核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创新教学模式。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依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组织开展在校大学生的素质拓展活动,着重加强学生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将强化实践能力的理念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开展精彩纷呈的各种演出,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寓教于演,提升技能
教育为本,创新实践,努力践行“寓教于演,以演促教”新理念,并围绕中心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改革和探索。学校努力搭建综合化实践平台,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艺术修为。任何理论都是高度概括和总结人类的实践,演出教学尤为如此。演出是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的最高形式,也是检验学生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中,演出一直是艺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学校和教师想方设法创造各种条件,对学生的舞台艺术实践进行指导和安排,进而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发展和巩固,这对学生舞台演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提升,是切实可行的方法。文艺演出是学校的强项,校内演出常年不断,比如班级专业课汇报演出、星期音乐会、校园艺术节展演、迎新晚会等。校外演出任务更是丰富多彩。自2012年,学校每年推出了文化惠民精品工程“四季情韵音乐会”,每年春夏秋冬进行8场各种形式、各类风格的演出。学校还连续多年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民歌大会》《合唱先锋》《寻找最美教师》节目等。除此之外,学校每年还会接到很多社会各界演出邀请等,只要学生有机会登台,学校都想办法创造条件使学生得到锻炼。近年来,学校通过成立交响乐团、民乐团、合唱团、音乐剧团、舞蹈团和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社团来开展各项实践演出活动。小到校内的小剧场、汇报厅、演播厅,大到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乃至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都有学生的身影。学校平均每年面向社会各界的校外大型演出约70场,加上校内的演出,每年演出高达200余场。事实证明,演出教学是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最重要的形式与途径,演出教学绝不只是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应用型艺术人才成长提供最有效的载体和最佳平台。
2018年12月20日学校在《放歌新时代》节目中亮相央视舞台
(三)围绕舞台,实践创新
学校一直积极响应新时代的号召,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实践。“寓教于演,以演促教”,强化专业技能,从课堂走向实践,从教室走向舞台,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延伸、补充课堂教学,是学校近年来的有效探索,也是实践总结。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纸上谈兵只是空想,学生必须切身去体验舞台演出的乐趣,以演出实践带动学习,才能全方位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在注重理论的同时狠抓实践,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总而言之,作为一所艺术类院校,就必须从实践出发,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出发,通过舞台实践来消化理解演艺理论,提高学生从事影视和舞台表演的实践能力,突出“能力为本”的教学特色。
艺术实践作为有效的途径,能将枯燥的课堂教学转向实践的大舞台。通过舞台表演艺术,同学们对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不断进行总结,并能对社会生活深入体验和观察,使自身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对自身的潜能不断挖掘,通过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在表演的实践过程中,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积极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表演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的有效性。
2012年以来学校每年为大连市民举办“四季情韵”音乐会
通过调研,大部分学生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他们一方面认为理论知识枯燥无味,但真正实践起来又很难,从而导致理论和实践大大脱节,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师生们通过实践演出,对社会生活进行深入体验,在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演出教育的发展。一个艺术人才的良好修养,具体体现在一些细微的表情、动作、语言管理上,只有站上舞台,通过一次次的演出,反复积累实践经验才能获得。
每一个学生都是通过对舞台实践的不断积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如果是初次登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比较差的,又因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缺乏舞台经验,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比如,大脑一片空白,忘记了动作和台词,上了台就转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等等。经过多次的磨炼和舞台实践,会一点点地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在以后舞台表演过程中,一旦遇到突发问题也能够化险为夷、巧妙处理,久而久之,学生们的专业水准便会炉火纯青。
2018年7月1日学校学生受邀参加央视建党97周年晚会
有关蓝色之梦的文章
各类使用数据明显提高,使用成效明显。(五)突出特色,品牌战略将学校近十年来的实践教学成果整合起来,组成一个系列,形成一只拳头,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统一宣传。把思政课融入到剧目创作与展演中,构建双向融通的“艺术+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2023-08-26
可以说,王贤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致力于将中国梦传播到全世界,推动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深入交流和搭建友谊之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中国梦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王贤俊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精神标识和中国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必须坚守的价值理念、实际情况和立场主张。......
2023-08-26
剧目教学是一种以剧目为载体,把学生的理论学习、排练、演出连为一体的艺术实践教育。周镇、訾文大宇所以能成为自主创业的典型,是雕塑工作室项目教学培养了他们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业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目前全校各专业有百余个师生创业团队,由小作坊走向公司化,实现从单个工作室到集群式发展。校企合作是学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并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
2023-08-26
2018年5月的一天,王贤俊从法国打来电话,告诉学校的师生刚刚与亚眠大学等国际多家大学和机构签订了共建创新创业基地的合作协议,创造了大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领域、新业绩。王贤俊始终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2007年,王贤俊在教师节大会上说:“教育教学改革是创造性的工作,需要创新精神,要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
2023-08-26
(一)精神文化,核心引领大学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校风环境,大力弘扬践行“贤德、博艺、敬业、创新”校风,进一步统一和凝聚全体师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形成了接续先贤、继往开来的文化自觉意识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精神,在激发内动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08-26
为消除学校教师在科研申报方面的畏难情绪,王贤俊以身作则、敢为人先,率先尝试申报难度系数高的省级科研项目。在接到立项通知后不久,王贤俊又指示王晶带领思政课教师再次尝试申报更高层次的教育部项目。2016年评估专家认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在辽宁省内属首创。......
2023-08-26
(一)筑牢基础,精心准备学校以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为特色,已经构建了以艺术为主体学科,文学、管理学、工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一是坚持统筹协调原则。按照力争建设国家一流学科和硕士授权点申请成功的总目标,统筹规划,优化学科布局,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2023-08-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艺文化”之魂。“大艺文化”是学校在20年办学实践基础上逐步积淀形成的文化形态,它是学校的“软实力”。“大艺文化”根植于三个源头: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大艺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取之不竭的艺术瑰宝。这些艺术为“大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营养。......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