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蓝色之梦:注重教改,收获丰硕

蓝色之梦:注重教改,收获丰硕

【摘要】: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学校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依据《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学校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学校十分注重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多个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为校企共同培养对口的专业人才搭建了有效路径。2020年3月4日王贤俊在思政课上讲话王贤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有奠基性的理论成果。三是注重用选树典型引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总体看,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学生及家长反馈良好。

(一)专业成果,省内突破

学校充分发挥优势专业的辐射作用,促进专业之间交叉支撑、优势互补,构建了以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专业为支撑的音乐舞蹈类专业群;以表演、动画专业为支撑的戏剧影视类专业群;以绘画、雕塑专业为支撑的美术类专业群;以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支撑的设计类专业群和以文化产业管理为支撑的文管类专业群。2009年服装设计(专科)专业获批辽宁省品牌专业;2011年音乐表演专业获批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音乐表演、服装与服饰设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获批辽宁省本科一流专业。

(二)课程成果,重点开花

为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学校面向开设的全部课程启动了课程建设与评价工作,这项工作面向全校所有开设的必修课程,要求所有二级学院上报建设计划,所有课程必须分三批在三年内完成建设。为保证此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学校以辽宁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为参照,制定并公布了《大连艺术学院课程建设内容体系》《大连艺术学院课程建设标准》,对各类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等基础资源,案例、素材等拓展资源,教学效果等生成资源的建设要求都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推进了课程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

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学校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果。艺术设计学院的《包装设计》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课;音乐学院的《东北大秧歌》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学校充分利用学校购置的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建设校级网络资源课程,为学生学习提供优质资源。截止2019年12月,学校在建网络课程400余门,通过立项审查进入教学运行的网络资源课程门数达到117门。依据《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学校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学校十分注重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多个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为校企共同培养对口的专业人才搭建了有效路径。截止2019年12月,学校立项建设《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等17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三)教材成果,分层推进

学校紧跟课程建设步伐,针对校本课程、特色课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改革创新课程,积极组织教材编写力量,加大教材编写跟进速度,推出了一批满足应用型课程建设、具有优势院校特色的配套自编教材。

1.精品教材省内获奖。学校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建设精神,鼓励教师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2009年,艺术设计学院于洋老师撰写的《包装设计》获得省级精品教材荣誉。

2.应用教材突出校本。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成果转化工作,为了更好地固化剧目教学内容,使其不仅局限于舞台表现,学校积极开展了剧目进教学系列活动,组织相关二级学院将“和平三部曲”、《丝路·青春》《追梦·青春》等大型原创剧目纳入教材、纳入教学,截止2019年12月,剧目进教材项目16个。

3.实践教材校企合作。依据《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学校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精神,学校十分注重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多个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针对艺术类专业特点,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共同研究编写了校企合作及创新创业类教材40余部。

(四)发力网教,助力抗疫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使得全国高校不得不延期开学。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各学校要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向学生提供“等质同效”的网络课程。学校多年的建设成果,在这次教学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和检验。

王贤俊心系大艺学子。值此疫情延期开学、网络授课之际,他亲自进入思政网络课堂,与上课师生“近距离”接触,云端互动。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网络课堂上,他与学生们交流了疫情防控期间的体会,并围绕“继续着力加强课堂建设”主题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

2020年3月4日王贤俊在思政课上讲话

王贤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有奠基性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持续发展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王贤俊强调:一是注重用课堂主渠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采取多维方式传授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责任感、使命感。二是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文化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高校必须坚守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大艺坚守筑梦育人初心,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建立凤凰书院,就是为培育大艺学生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爱情怀与责任担当。三是注重用选树典型引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在此次战“疫”中,学校师生用自己的赤子情怀、专业素养践行着使命担当,这也映射出学校大思政育人理念已深入人心。爱国主义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更是学校对自身的基本要求。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宣传,系统推进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大思政内容的整合,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

王贤俊说,相信同学们都会在这次战疫中得到锤炼,找到人生的意义和自身的力量,把个人梦融入国家梦和民族梦当中,在筑梦、追梦、圆梦的道路上自觉践行爱国主义。愿同学们一切安好,归来仍是英俊潇洒、风度翩翩、青春靓丽。我在大艺等你们!同学们说,王贤俊的谆谆教导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纷纷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党和祖国的期待,要努力成人成才,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决不忘记母校的培养!

1.网课成果应用充分。学校从3月2日正式开始网上教学活动。总体看,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学生及家长反馈良好。这与学校多年的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是分不开的。学校于2014年底引入泛雅网络教学平台,2015年开始划拨专项经费支持网络课程建设和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截至开课前,平台共建设有平台课程共计1927门、资源总数达到68753份。加之学校多年累积的基于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在教师中具有一定量的覆盖比例,使得学校教师能够较为迅速地做好网络教学准备。

2.思政育人成效明显。王贤俊多年来重视以原创剧目为载体的红色题材的艺术实践教学,形成了以剧目创作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以“七进”和“凤凰书院”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以“思政+艺术”探索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总体格局,将大思政与意识形态工作相结合,将其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一特色已融入大艺发展的基因。网络教学开始后,教育部社科司多次组织利用网络共同观看抗疫思政课的活动。学校都能在第一时间认真组织此类活动,并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在师生中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