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蓝色之梦:大爱情怀引领辽宁高校戏剧节决赛!

蓝色之梦:大爱情怀引领辽宁高校戏剧节决赛!

【摘要】:那次比赛异常激烈,在他的鼓励下,大艺团队一路杀入决赛,成为辽宁省高校中首支入选中国校园戏剧节专业组决赛的参赛代表队。那细腻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他大爱情怀的真性情!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王贤俊携大艺师生上台谢幕时,现场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学校大家庭里,学生是最受宠的“孩子”。他们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先进的实训设备,有机会列席教职工代表大会了解学校重大决策,可以把所思所想、所急所患直接写信给校长,可以享受董事会专项划拨的上千万“创业基金”,可以走进艺术家大师班与世界最高艺术水平对话,可以组建自己的兴趣社团激发个性潜能为社会服务,可以加盟大艺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舞蹈团、音乐剧剧团五大艺术团体走向社会进行专业表演,可以在2000平米的美术馆里举办主题展览,可以去校内雕塑工场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真实的城市景观项目,可以在工作室里为影视剧渲染原创CG动画,可以在服装工艺室里裁剪自己的霓裳羽衣……来大艺参观的校外同行,对大艺的学习环境和办学条件无不艳羡好奇。

刚建校那会儿,王贤俊对学生家长说过,你们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是学校大家庭里的孩子。20年前的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他的每一个心思、每一回行动、每一次选择,都是为了大艺的“孩子”,都是漫漫岁月里默默付出的真情和努力。学校办学理念“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是根本出发点,“为学生的成人尽心、为学生的成才尽责、为学生的成功尽力。”这既是王贤俊对每一个大艺人的要求,更是他对自己的要求,用“大爱情怀”修炼出爱心、耐心、责任心,像春风细雨一样润物无声,用最质朴的情感做一辈子默默的坚守。

在困顿挫折面前,他是铮铮铁骨的男子汉;而在学生眼里,他又是一个情感细腻、和蔼可亲又不失幽默的长辈。每一年新生入校,他一定要跟大家见个面鼓励一番。2019年夏天,正是新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风靡院线的时候,他用“00后”的情感认同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引发了新生们在开学典礼上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他说:“我希望大艺的孩子都能成为最后的混元珠,既有灵珠正直善良、仁爱勤奋的高贵品质,又有魔丸义无反顾、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你们每一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定会在大艺这一片沃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人是否能够改变命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不认命就是我们大艺人!”

为了让学生成才,王贤俊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地给孩子们创造提升专业水平的机会,支持大家参加国内外高级别专业赛事和文化节事活动。2005年,他亲自率领大艺文化艺术交流团,参加美国马里兰州“大河之声”音乐节,在美国圣玛丽音乐学院及意大利阿尔巴市美术馆举办了4场画展,首次尝试中国民办高校与西方艺术教育之间的深度对话,开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先河。2006年,他推动学校与辽宁电视台合作举办了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辽宁赛区选拔赛,学校有六名师生进入决赛,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对学校学生来说,他们实现专业梦想的机会远比在同类高校遇到的多。每次比赛,王贤俊都要亲赴现场为他的“孩子们”鼓劲。2012年,影视表演专业师生创作了肢体话剧《杨门女将之穆桂英挂帅》,在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获得优秀剧目奖。当时,王贤俊还在为新校区建设不停奔忙,10月22日,送走出发的队伍,他还是有些不放心,担心赛事组委会安排的条件不够好,就打电话一再嘱咐随队的服务保障不可马虎,要多给孩子们搭配营养。那次比赛异常激烈,在他的鼓励下,大艺团队一路杀入决赛,成为辽宁省高校中首支入选中国校园戏剧节专业组决赛的参赛代表队。10月31日,他干脆飞到上海陪着大家备战,11月2日晚上,决赛在上海艺苑剧场拉开大幕,大艺代表队超水平发挥,引发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王贤俊激动得像孩子一样,来不及等比赛结果,他就跑到后台与大艺师生们相拥而泣。那细腻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他大爱情怀的真性情!

怎样为学生成人和成功尽心尽力呢?王贤俊一直在思考和寻找机会把大艺学子推向艺术层次更高的大舞台。有一些大手笔、大格局的想法在他心里酝酿多年,终于在中德建交40周年之际,历史的机遇与这位有准备的智者相遇了。由王贤俊担任总策划、总导演的大型原创清唱剧汤若望》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隆重首演,一所民办艺术高校的原创剧目在中国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得以呈现,不论是艺术水准、文化价值、历史意义还是事件本身,当年都大大震撼了首都文化艺术界和教育界。由此开始,基于大型原创剧目打造思政育人和实践育人新载体的大艺模式全面进入辉煌时代。

2012年6月11日,清唱剧《汤若望》在北京圆满落幕。当晚从国家大剧院出来,精疲力竭的王贤俊难抑制内心激动,一边兴奋地与大家讨论着当晚德国驻华大使对剧目的高度评价,一边沿着大街朝人民大会堂的方向走去。此时,华灯初上,西长安街上灯火阑珊,人民大会堂巍峨雄姿格外引人注目。王贤俊望着那个方向,对任思斌说:“小任,咱们什么时候能去那儿演一场?”任思斌后来回忆道,“当时听董事长第一次说出来,还有些难以置信,没有想到,仅仅隔了三年就实现了。其实,去人民大会堂的想法董事长早就在谋划了,我们都还没觉察呢。”

国家大剧院本就代表着中国演艺场所最高水平。最好的艺术舞台都去过了,为什么还要去人民大会堂呢?一些学校教职工甚至个别学校领导都不理解。王贤俊回答说,国家大剧院在艺术专业角度看是最高水准的舞台,但人民大会堂这个舞台的意义更大,那里不仅代表艺术水平,更是国家层面政治水平和社会意义的至高象征,能在那个舞台上演出,对学生和老师这一辈子,对大艺的办学声誉,都是最有价值的!

2015年9月29日,是值得铭记的一天!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校原创大型音画舞蹈交响史诗《和平颂》在人民大会堂华美绽放。那年那天,天安门广场流光溢彩,人民大会堂庄严肃穆。傍晚下起了霏霏秋雨,近一个小时中有6000余名热情的观众在雨中排起长龙,他们在热切的期待与好奇中等候入场,一所民办艺术大学将会带来怎样的作品?当晚观看演出的有首都文化艺术界专家、各国驻华使节、驻京高校代表以及首都各界群众,剧目把大家带入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历史长河中,激昂澎湃的诗篇歌赋、气贯长虹的音乐歌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王贤俊携大艺师生上台谢幕时,现场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中国教育报》写道:“《和平颂》不仅书写了国内交响舞蹈音诗画崭新的篇章,更实现了创新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的新突破,成为创新艺术人才培养的又一典型范例。大连艺术学院作为辽宁省唯一一所综合类艺术院校也再次以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创造者的身份,为高校艺术实践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次演出,将高规格的实践课堂搬到了人民大会堂,直接参与演出的大艺师生达1000余人,间接参与演出的更是多达2000余人,几乎涉及大艺的所有专业。从编创到排演,大艺师生全程参与,因宜施教,因时施教,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世界观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给学生们创造了高层次的艺术实践平台。谈起在人民大会堂参演《和平颂》,大艺学子们激动地说了八个字“终生难忘,终生受益”;远道而来的学生家长发自肺腑地感叹道,当年把孩子送到大艺来,是这辈子最对的选择,不敢相信自己的孩子还能在人民大会堂演出!首都文艺界专家也纷纷表示,没有想到这样好的作品出自一所地方民办艺术高校,剧本和音乐创作以及舞台表演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认为,演出阵容规模之巨,更是难以想象!同时,大艺师生1000余人队伍从大连辗转入京,再连夜返程,形同一支训练有素、灵活机动的“作战部队”,高效率、零误差,大艺的统筹调度能力更是让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家公安部、人民大会堂等单位领导赞叹不已。一部剧,万般情,天下心!学校以文化为本,艺术为根,实践为源,思政铸魂的育人初心,一丝不苟地开展“五育”工作。我们不得不佩服当年王贤俊力排众议、加大投入,不计得失、只问初心的大爱情怀!这次成功并未止步,王贤俊要求大艺人不断超越自我、推陈出新,编创出更多精品力作融入新时代的伟大事业。此后每隔一年人民大会堂的舞台都会为大艺师生而璀璨点亮。

千锤百炼地磨砺,不但打造了敬业的教师队伍,更是给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有一位曾两次参加人民大会堂演出的大艺学生去某家电视台应聘,对方一看到她的舞台剧照,立马表示:“你被录取了,直接去总监那里谈工作吧。”还有好多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政治工作部文工团、战友文工团等驻京艺术团体的大艺校友们,都因曾有过参加大型剧目演出的经历而获益。有一次,王贤俊应公安部领导之邀去看望在京实习的大艺学生。那天,他登上公安部大楼观景台,放眼望去,周围是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军事博物馆、外交部等等,都有自己的学生在里面工作,不由得感慨万千。这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大舞台,给大艺学子创造了通往成功的最佳路径,让孩子们积累了人生最宝贵的经验和自豪感。他心中默默对自己说,这些都是值得的,付出半生心血,毫无保留地投身教育,一切酸甜苦涩都是值得的!即使人生可以从头再来,他的蓝色梦想和教育初心依然不可改变!

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词作家李黎老师曾为王贤俊的事业情怀感动不已,便作了一首歌《大爱》送给他。歌中有一句娓娓道来:“曾经的艰辛默默珍藏,风雨中又挺起坚韧的脊梁,执着总在心中铭刻,烛光一片把梦想照亮。”

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口致胜”这是大艺事业永无止境的目标。王贤俊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说:“招生是入口,就业就是出口。我认为出口决定入口,意义更大。一方面,连着学生四年成人成才;另一方面,连着社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毕业生的质量决定着所有高等院校的成败。”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艺学子,王贤俊就像一位不舍得孩子远行的父亲,每每祝福之外还要叮嘱着“常回家看看”。2019届毕业生典礼上,他为大艺学子壮行的时候说:“光阴四载,敦品励学,今仁智双达,学有所成,君当离母校赴国之四方,踏追梦步伐行至祖国大江南北,唱青春之歌响彻中华秀丽河山。离别虽然在眼前,再见却不会太遥远,翻过南水北山东麓西岭,看过四季绝色苍山泱水,待到春风传佳讯,你我再相逢,重聚于播种希望之地,相逢于放飞梦想之地——大连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