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联合培养项目有先例可循,如中央财经大学中澳合作班和上海大学悉尼班等,但其目标是培养国际化应用型管理人才,而非培养国际化应用性艺术人才。在满足学生认识世界、了解国外文化的短期游学、中长期课程安排以及2+2等联合培养项目的基础上,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学校积极探索本升硕国际项目,不仅为本科学生开辟了国际学习和提升学历的新渠道,更在项目设计上创造便利寻找捷径。......
2023-08-26
“把精美留给大艺,把承诺留给学子”,每天走进校园,人们都能看到校门口蓝色牌匾上镌刻着这样的词语。凡是看到的家长,心里感到特别踏实,因为他们相信,把孩子交给大艺,他们放心。在学校特有的艺术实践育人体系培育下,学生们还未毕业就有机会走出象牙塔、走出教室,在工作坊内外、行业社会、企业岗位、专业竞赛、众创空间等多维度的实践平台上大展身手。人们说大艺学子素质过硬,还没毕业就可以进入央视文娱栏目的各个岗位实战;大艺学子确实见过世面,因为他们曾登上过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这样的神圣殿堂;大艺学子在实践中自信满满,因为曾与国内诸多知名演艺界明星同台演出。
王贤俊大胆鼓励和支持学校师生走出课堂去实践、走上舞台去磨炼、走向社会去服务。在办学资金还不算宽裕的情况下,他千方百计为师生们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不惜倾囊而出,只为了让他所爱的学生们能有一个更好、更大、更高的舞台,去实现每一个大艺学子的青春梦想。整整20年,王贤俊始终坚持要走出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在艺术实践中培养品格高、素质强、能力专、敢创新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第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是王贤俊!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出来,哪怕被人误解,哪怕有人质疑,哪怕遇到各种障碍,从不动摇!一份初心、一句承诺,凭着坚韧不拔的努力,追随者越来越多,直到所有的大艺人都坚定地站在他身后,踏上一条独具大艺特色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之路。
在美国马里兰州“大河音乐节”、意大利维特腊拉市民音乐会、白俄罗斯国际民族音乐节、台湾“海峡两岸合唱节”等国际、地区艺术舞台上,难以想象这些高水准的表演是来自一所中国的民办大学。在CCTV青歌赛、金钟奖和桃李杯的决赛场上,很难相信与公办大学和专业团体同台竞技的那些自信的竞争者们,也是来自一所年轻的民办艺术高校。
尽管前十年的学校还只能招收本科第三批学生,但王贤俊从来没有降低过培养人才的标准,把家长托付和社会责任牢牢记在心上。在他看来,这些孩子是家长的宝贝,也是我们的孩子,更是国家的未来。他坚信大艺自有一套办法,可以激发学生们天资里的那股劲儿,也可以调动老师们内心里的那团火。尽管当时的中国教育从精英式向大众化阶段过渡尚需要时间,但王贤俊的性格里没有一丝懈怠,义无反顾地带领大艺人先行一步,大胆探索艺术实践教育的新理论与新实践。
2006年王贤俊在成功承办“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辽宁赛区选拔赛”上讲话
学校男声合唱团获中国海峡两岸合唱节金奖
学校在第十四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中冲入总决赛
学校在第九届“桃李杯”群舞组民间舞中获得表演银奖和原创曲目铜奖
《戏梦人生》在第十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中荣获群舞表演二等奖、原创教学剧目二等奖
痛下决心要攻克艺术实践教育的难题,还要从2003年一场演出引发的摩擦说起。那年中国打胜了一场抗击非典的“战役”,大连开发区管委会准备主办一场大型公益性晚会《您好,“抗非”一线的同志!》,向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战士和公安干警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慰问。在政府没有经费预算的情况下,学校主动承担了这个项目。王贤俊亲自担任晚会总策划,王晶主动请缨担任总导演,学校客座教授及国家一级演员蒋光琳、吴琼和青年歌唱家雷佳与学校师生同台献艺。
那个难忘的仲夏之夜,在美丽的开发区五彩城珍珠广场,近1000名身着制服的医务工作者和公安干警整齐地坐在舞台下,他们后面是来自四面八方近10000人的热情观众。蒋光琳教授自编、自排、自演的小品剧《抗非典》让现场观众激动落泪;音乐系师生呈现了气势恢宏的钢琴合奏《保卫黄河》,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只见台上一架大三角钢琴与台下20台立式钢琴,在青年骨干教师谷月的领奏下,师生们完美演绎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将现场观众带入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情绪共鸣中;最后,在300名师生大合唱《歌唱祖国》的衬托下,学生代表把一簇簇鲜花献给这次抗疫前线的英雄们。演出谢幕时,全场观众报以热烈而经久不息的掌声。面对现场负责转播工作的大连电视台记者,管委会领导感动地说:“没有想到,大艺作为一所民办高校,不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还能如此高水平地精心策划与演出,让我们刮目相看!”
与外界的盛赞相反,校内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原来,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演出策划、组织和排练挤占了原先已经排好的课堂教学时间,引发部分教师的不满。一些教师习惯于按部就班、知识灌输的课堂教学,要求一板一眼,一对一、手把手的学徒式授课方式。他们的理由是“登台演出,那是演出团体的事情,不是我们在校师生的事情”“课堂才是学生该来的地方,还没学成、没练好,怎么就去登台献丑了,这对艺术不够尊重”云云。这些争议折射出当时全社会乃至整个教育界都在争议的根本问题,即“高等教育是否应该大众化”“高校艺术教育既要培养艺术家,更要培养大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需要的应用型艺术人才”。说到底,这是关乎高校发展,亟待明确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问题。王贤俊敏锐地意识到,作为发展中的民办高校,应以问题为导向,彻底放弃照搬照抄传统教育模式,甚至要比公办学校更有创新意识和务实精神,这恰恰是民办教育突出重围、特色发展的契机。王贤俊暗暗下定决心,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走出一条砥砺前行的探索之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一开始几个人跟随,逐步有一批人跟进,到如今每个大艺人都积极投身艺术实践教育改革中,王贤俊带领的大艺人不断研究并检验着一系列适合本校学情、校情的艺术实践教育观和方法论,他的信心和底气就来自于始终不变的初心——“办党和人民满意的艺术大学”。
坚持走艺术实践育人的探索与创新之路是正确的!2010年起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6%以上。当时的学校缺乏生源优势,为何就业率能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王贤俊说:“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决定着民办院校的成败。人才行不行,市场来鉴定。我们始终紧紧跟着市场走,强化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根基雄厚,力争人人都有搏击市场的‘金刚钻’。”2012年,《中国教育报》介绍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其中这样描述道:“记者看到大连艺术学院服装学院这几天正忙着为欣贺(厦门)服饰有限公司筹备专场招聘会。因为该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阎文超两年前被欣贺公司录用,如今已在岗位上独挑大梁。因此,欣贺公司今年再次来到大艺选拔人才,想招一批踏实肯干、专业优秀的毕业生,充实到服装陈列、采购、市场拓展、销售数据分析等多个岗位。”当年专门来学校寻人才的企业比比皆是,有些单位甚至还专门为学校设立优等生奖学金,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青睐。
2012年5月,王贤俊在《艺术教育》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能力为本 就业至上——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文章,对艺术高校艺术实践教学新理念、新体系、新模式、新举措一一加以系统论述,并辅以成功案例经验,在艺术教育领域被广泛关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艺从实践中来,坚持探索20年,总结出被教育界认可的艺术实践理论,走出一条民办教育的特色之路。2020年2月,王贤俊的一篇艺术实践教学理论研究成果被《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三个角度阐释了新时代背景下对艺术实践教育功能的深刻认识。文章产生强烈共鸣,在一位大艺教师的微信留言中这样写道:“董事长刊文《人民日报》,标志着作为大艺办学重要特色的艺术实践教学,完成了从思想统一到全员践行、再到理论观念提升的又一个新里程。我辈将在董事会的引领下,砥砺前行,续写大艺新辉煌!”
2020年2月11日王贤俊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
有关蓝色之梦的文章
“4+0”联合培养项目有先例可循,如中央财经大学中澳合作班和上海大学悉尼班等,但其目标是培养国际化应用型管理人才,而非培养国际化应用性艺术人才。在满足学生认识世界、了解国外文化的短期游学、中长期课程安排以及2+2等联合培养项目的基础上,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学校积极探索本升硕国际项目,不仅为本科学生开辟了国际学习和提升学历的新渠道,更在项目设计上创造便利寻找捷径。......
2023-08-26
在2018年12月第三届大艺至臻颁奖典礼上,正式发起成立“大艺至臻创新合作组织”,邀请辽宁省内14所本科、高职高专高校加入“大艺至臻创新合作组织”,共同成为“大艺至臻创新合作组织的发起单位、合作成员单位”。“大艺至臻创新合作组织”秘书处设在大连艺术学院,相关工作由大连艺术学院负责与成员单位协商确定。......
2023-08-26
王贤俊在很多场合说过,我们的学生不但需要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有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办成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学,要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大学生。按照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践教育、深度融合社会行业企业的“四个深度”要求,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2023-08-26
剧目教学是一种以剧目为载体,把学生的理论学习、排练、演出连为一体的艺术实践教育。周镇、訾文大宇所以能成为自主创业的典型,是雕塑工作室项目教学培养了他们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业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目前全校各专业有百余个师生创业团队,由小作坊走向公司化,实现从单个工作室到集群式发展。校企合作是学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并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
2023-08-26
2018年5月的一天,王贤俊从法国打来电话,告诉学校的师生刚刚与亚眠大学等国际多家大学和机构签订了共建创新创业基地的合作协议,创造了大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领域、新业绩。王贤俊始终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2007年,王贤俊在教师节大会上说:“教育教学改革是创造性的工作,需要创新精神,要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
2023-08-26
(一)精神文化,核心引领大学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校风环境,大力弘扬践行“贤德、博艺、敬业、创新”校风,进一步统一和凝聚全体师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形成了接续先贤、继往开来的文化自觉意识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精神,在激发内动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08-26
为培养和造就一批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学校制定了“127”教师梯队建设计划,从2014年对遴选的人员在科研经费、外出考察等方面给予资金上的倾斜。“127”教师梯队成员分为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三个层次;教师梯队成员约占全院专任教师总数的10%,其中学术带头人占1%,骨干教师占2%,优秀青年教师占7%。......
2023-08-26
为消除学校教师在科研申报方面的畏难情绪,王贤俊以身作则、敢为人先,率先尝试申报难度系数高的省级科研项目。在接到立项通知后不久,王贤俊又指示王晶带领思政课教师再次尝试申报更高层次的教育部项目。2016年评估专家认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在辽宁省内属首创。......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