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不学不成事,不问不知理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不学不成事,不问不知理

【摘要】: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孔子曾经以“每事问”为世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也成为“不耻下问”的一个典范。

【出处】《论语·公冶长

【释义】不耻:不以为可耻。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形容人虚心求教。

历史典故】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人物,他门下弟子众多,相传其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个,被称为“七十二贤人”。他与他的弟子经常就一些事情或言行展开讨论,通过这些讨论,孔子及时地对他的弟子进行教育和点拨。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而且还非常谦虚。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赐给他一个“文公”的谥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有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谥号?”孔子微笑着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谥号并无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解释,子贡终于明白了,并决定要向孔圉学习。

成长悟语

学问,乃是“学”与“问”的结合。要从一个一无所知的懵懂小儿变为一个知书达理的人,学习是一个必经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问”是必不可少的。孔子曾经以“每事问”为世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也成为“不耻下问”的一个典范。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你就应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甚至有些时候还要听听那些成绩不如自己的人的看法,因为他们擅长的科目可能刚好是你的弱势学科。无论你想做什么,你都有必要及时地向别人请教,毕竟学海无涯,别再把向别人提问当作是一种羞耻了,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一定是充满智慧的,绝对与耻辱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