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河东之战:三国决战中原

河东之战:三国决战中原

【摘要】:曹操命钟繇安抚关中,平定河东。关中太平,朝廷(曹操)无西顾之忧,全是你的功劳啊!正当钟繇指挥大军与南匈奴所部激战时,袁尚派来的河东太守郭援率数万大兵杀进河东。贾逵,,字梁道,并州河东郡襄陵人。

袁尚出招,曹操接招,此时为曹操坐镇关中的是司隶校尉钟繇。曹操命钟繇安抚关中,平定河东。

千斤重担压在钟繇身上,此时,曹操在黎阳占据上风,但如果关中不稳,曹操的侧翼就危险了,如此一来,曹操的前进脚步就不得不停下来,道理很简单,在侧翼暴露的情况下孤军深入随时有被敌人切断退路的危险,深通兵法的曹操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正面战场两军呈对峙局面,曹军虽勇猛善战,但袁军实力也不弱,双方总体上势均力敌。

现在胜负的关键就取决于关中的钟繇能不能挺住。

钟繇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人才,荀彧向来慧眼识才,曹操也一向知人善任,这两人很少会看错人,钟繇上任之后面对嚣张跋扈见风使舵的西北军阀,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权谋,关中众将被钟繇成功安抚。不过,在曹操势力尚未深入关中的背景下,这种安抚也仅仅局限于抚,效果有限,马腾等人真有反心,一个钟繇也无能为力。

现在真正考验钟繇的时刻到了,曹操主力集中于正面战场,钟繇手下并无多少军队,却要担负整个第二战场的重任,但钟繇没有辜负曹操、荀彧的期望。

早在官渡战前,坐镇长安的钟繇就成功说服了韩遂、马腾派遣子弟到许县做官,实际就是做人质,归顺朝廷也就是归顺曹操,在曹操与袁绍官渡对峙的苦难时刻,钟繇派人给前线送去两千匹好马,这对曹操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曹操后来在决战中获胜,这两千匹马发挥了大作用。

曹操为此专门写信给钟繇,说你送的马收到了,军中正缺马匹,这些战马解了燃眉之急。关中太平,朝廷(曹操)无西顾之忧,全是你的功劳啊!曹操如此表扬一个部下还不多见,可见,钟繇在河东的表现让曹操十分满意。

南匈奴单于起兵响应袁尚,钟繇率部北上围攻南匈奴单于所部于平阳。正当钟繇指挥大军与南匈奴所部激战时,袁尚派来的河东太守郭援率数万大兵杀进河东。原本势均力敌的形势瞬间逆转,郭援一方占据上风。

再说郭援军一路南下,所过之处,远近郡县望风而降,郭援没打几仗便已深入河东腹地。但在绛县郭援却遭遇了进兵以来最激烈的抵抗。

绛县守将就是后来的魏国名臣贾逵。贾逵还有一个儿子比他老爹还有名,但不是好名声,即助司马氏父子篡夺曹家天下成为晋朝开国功臣的贾充,贾充的故事后面会讲,这里先说贾逵。

贾逵,(174—228),字梁道,并州河东郡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人。贾逵家在当地也是名门望族,但到了贾逵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家里穷到冬天连过冬的棉裤也没有。一次,贾逵去他的大舅哥柳孚家借宿,天亮后因为天冷自己又没有冬衣只好穿着柳孚的裤子走了。

虽然家境贫寒,但贾逵少有大志,还是孩子时就常与小伙伴玩行军打仗的游戏,爷爷贾习看出这个孙子与众不同日后必成大器,便有意培养孙子,亲自教授小贾逵学习兵法。一切似曾相识,不错,这又是一个贫寒少年勤学成才的励志故事,包括刘备邓艾等好多人都有相似的经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长大后,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贾逵当上了绛县县长,贾逵在任上勤勤恳恳,颇得地方百姓拥护。

郭援率兵打进河东与贾逵狭路相逢,附近的几座县城慑于郭援兵威先后投降,只有贾逵坚决不降,既然不降,那就打吧。起初,郭援自以为手下有雄兵数万,没把这个弹丸小城放在眼里,但打起来才发现,这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绛县军民在贾逵的指挥下,拼命固守,郭援率兵猛攻,一连打了几天也没能打下来这座小小的县城。

情急之下,郭援只好喊来南匈奴军助阵,两军合力围攻,双方实力悬殊,即使贾逵再有能力,这时也难以抵挡,绛县顶不住了,只好与郭援谈判投降的条件,绛县人只有一个要求——不能杀害他们的县长,郭援同意了。绛县人方才打开城门投降。

郭援入城后,早就听说贾逵大名的他又亲身领教了贾逵的军事才干,正是用人之际,人才难得。郭援有意招抚贾逵,收其在自己军中效力,贾逵如何肯依从,郭援便让人用刀架在贾逵脖子上,贾逵还是不为所动,坚决不允,这下郭援急了,这就要将贾逵推出斩首。绛县百姓听说要杀贾逵,纷纷来到城上哭喊,斥责郭援不守信用。这时郭援部下也为贾逵求情,郭援也怕激起民变,这才饶过贾逵,但仍派人把贾逵押到壶关关押,贾逵被关进土窑,上面盖以车轮,有人严加看守。

贾逵身陷险境,却镇定从容,对看守他的人说:“这里难道没有忠义之士吗?要看着义士死于此地!”贾逵这话正好被一位侠士听到,这位侠士感佩贾逵为人,于是不顾性命冒险相助,当晚便打开土窑救出贾逵,之后连姓名也不留,飘然离去,真正做到了做好事不留名。

贾逵幸免一死,但并州战局却更为紧急,贾逵担心郭援趁势抢占战略要地皮氏,便派人从中活动,施以缓兵之计,希望拖住郭援大军,郭援果然中计,大军留在绛县整整七天,未有所行动,就是这七天为钟繇赢得了时间,使钟繇所部从容渡过黄河

再说钟繇,面对人多势众的郭援军,部将们都建议钟繇暂时转进,转进者——转身再前进,也就是撤退,也可以说是逃跑,说转进好听些。

钟繇却不同意退兵,面对部下那一张张惶恐不安的脸,钟繇讲出了不可退兵的理由:“河北袁氏兄弟虽连遭大败,但实力尚存。郭援来河东后,关中众将多有与之暗中往来者,这些人之所以表面上尚且服从于我,只是顾及我的威名还在观望形势。如果我们就此退兵,那就是示弱于敌,我军一旦退回长安、洛阳,关中马腾众人见我退兵势必反叛从后攻击。到时,我们腹背受敌,不要说河东就连长安、洛阳也保不住。到那时,我们想回也回不去。郭援此人刚愎自用,初战得胜便忘乎所以,必轻视我军渡汾水安营,我军正可利用时机,趁敌军渡河之时,半渡而击,必获全胜。”

两军主将钟繇与郭援还是亲戚,私下里郭援还要管钟繇叫一声舅舅,虽说是舅舅与外甥的至亲,但此时各为其主,也免不了刀兵相见。

众将听了钟繇的话将信将疑,但主将决定了,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钟繇做好了战斗准备,大战在即,这时关中马腾等人的态度举足轻重。关键时刻,钟繇使用了杀手锏——游说,钟繇派凉州名士张既出面游说马腾,务必要安抚住他们!

张既,(?一223),字德容,冯翊高陵人。张既十六岁就在郡里做小吏,可别小瞧官府小吏,张既后来一路升迁,曹操在许县重建朝廷,召张既入朝做官,张既不去!张既后被举茂才,当了新丰县的县令,在关中几十个县中,新丰政绩考核排名第一。

名士张既做官有一套,当说客也是一把好手,属于复合型人才。张既到了马腾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对马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连骗带忽悠总算把马腾拉了过来,马腾派儿子马超领兵一万前往前线助战。张既圆满完成任务。

不久,马超带兵赶到平阳与钟繇会合。

就在这时,郭援果然率军渡过汾水来攻钟繇,钟繇依战前计划,趁郭援军渡河渡到一半时,突然发起攻击,即兵法上的半渡而击,马超与部将庞德等人率军突然杀出,郭援军猝不及防,全军大乱,渡过汾水的郭援军被全歼于河岸上,一场血战杀得尸横遍野,郭援军被击溃。

战后,打扫战场,却怎么也找不到郭援的尸体。直到傍晚,马超的部下庞德前来报功,上交一颗血淋淋的人头,钟繇一看正是自己的外甥郭援,不禁失声痛哭。庞德见此情形,有些尴尬忙向钟繇谢罪,钟繇哭过后擦干眼泪说:“郭援虽是我的外甥,但更是国贼,卿杀国贼是为国家立功,何罪之有?”

郭援军全军覆没,平阳的南匈奴失去外援,只好投降。

钟繇河东大胜稳住西线战场,曹操解除了后顾之忧,终于可以专心对付袁氏兄弟。

在曹军围攻黎阳时,荆州刘表为了援救袁氏兄弟,派刘备领兵北伐,牵制曹军,声援苦战中的袁军。

刘备领命之后一路北上、攻击前进,一直打到叶县附近,这里距许县已经不远,曹操听说老对手刘备又领兵前来,不敢怠慢,派伏波将军河南尹夏侯惇、虎威将军于禁、中郎将李典领兵迎战。

两军在叶县对峙。一天早上,刘备营寨突然起火,夏侯惇派人前去哨探,斥候回报,刘备军已经撤走,夏侯惇以为刘备又要逃,并未多想,便下令全军追击。

曹军众将已经习惯追击撤退的刘备,因此对刘备突然退走,并未起疑。

夏侯惇等人顺着刘备撤退的方向,紧追不舍,追着追着,发现路越来越窄,道路两旁草木茂盛,李典心中疑惑,怕有埋伏,便对主将夏侯惇说:“敌人并未战败,突然无故退兵,恐怕其中有诈,这里道路狭窄草木茂盛,如果敌军使用火攻,我军就危险了,还是不追为好。”夏侯惇一心抢功,哪里听得进去,认为李典胆怯,留李典在后保护辎重,自己带着于禁追了下去。

果然被李典猜中,夏侯惇一路追击钻进了刘备的埋伏圈,直到伏兵四起,夏侯惇才知道不好,大呼上当。刘备对送上门的大鱼自然不会放过,指挥士兵将夏侯惇、于禁团团围住,眼看夏侯惇、于禁等人就要葬身于此,在后压阵的李典见夏侯惇、于禁去了许久还不回来,不放心带兵接应,正好赶上这场好戏。

刘备远远看见后面有曹军来救,这才不情愿地率军离开。此战就是被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极力渲染的火烧博望坡,在小说里罗贯中按习惯把刘备的战功分给诸葛亮,还说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不知刘备知道有人这么黑他会作何感想。这时诸葛亮还未出山,还在隆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