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三国决战中原:官渡大战第二阶段,互有攻守

三国决战中原:官渡大战第二阶段,互有攻守

【摘要】:袁绍利用当地土丘,修筑堡垒土山,直逼曹军据守的官渡。袁绍步步为营,以泰山压顶之势,将主力尽数投入正面压向官渡,想以此压垮曹操,在此与曹操一决胜负,进行主力大会战,毕其功于一役。袁军趁曹军后退,全力攻击曹军营垒,曹军拼命防守,双方相持对峙达一月之久。此时的官渡前线,袁军前、中、左、右四军近十万大军对抗曹军二万余人曹操后军曹仁军,而增援军到后是三万三千人)。

建安五年八月,袁绍拔营起寨,向前推进,曹军退守官渡。袁军在官渡以北的阳武扎下连营,袁军营寨东西横亘数十里。袁绍利用当地土丘,修筑堡垒土山,直逼曹军据守的官渡。

袁绍步步为营,以泰山压顶之势,将主力尽数投入正面压向官渡,想以此压垮曹操,在此与曹操一决胜负,进行主力大会战,毕其功于一役。曹操虽然兵马没袁绍多,也不甘示弱,分兵守险与袁军对峙。

这时候,不论是袁绍还是曹操,谁的日子都不好过,袁绍劳师远征,出兵半载,损兵折将,却进展缓慢。在兵力占优的形势下,仍难以取胜。十万大军,一天的消耗就触目惊心,开战以来,消耗巨大,即使是实力雄厚的袁绍也有些吃不消。

曹操的处境比之袁绍更为艰难,几次小胜改变不了敌强我弱的总体态势,袁绍依然占据主动。形势对他很不利,尽管后方叛乱被曹仁摆平,但许多部下甚至许县大本营都有人暗地里“私通”袁绍,对这些,曹操早有耳闻,但法不责众,他此刻也无暇处置这些“小事”。

更糟的是,曹操的军粮即将耗尽,存粮已不足一月之用。眼下距秋收还有一段日子,正是青黄不接的困难阶段,如不能在一月内取胜,一旦粮食用尽,军心必然大乱,到时不用袁绍来攻,曹军便会不战自溃。

此时的曹操内外交困,进退两难。身为主帅,他必须做出抉择。

到了九月,曹操决定主动进攻,发兵攻击袁军大营,袁军营寨经数月修筑,营垒坚固,曹军几次强攻,都无功而返。

曹操见攻击受挫,只好收兵继续坚守。

袁军趁曹军后退,全力攻击曹军营垒,曹军拼命防守,双方相持对峙达一月之久。

此时的官渡前线,袁军前、中、左、右四军近十万大军对抗曹军二万余人曹操后军曹仁军,而增援军到后是三万三千人)。

曹操想坚守,袁绍却不打算让他守下去。袁军此前堆的土山此刻派上了用场。袁绍嫌土山不够高,在上面加盖敌楼,袁军居高临下,占据地利优势,对面曹军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袁绍挑选弓箭手,每天站在敌楼上,向曹军营寨射箭,曹军在军营里走路都要举着盾牌,稍不留神就被钉上一箭。整天提心吊胆,苦不堪言。

曹军被袁军弓箭压制,时有伤亡,曹操担心这样下去,士气会受到影响,发动部下想对策,集思广益,曹操手下不乏能人,有人针对袁军的敌楼,发明了抛石机,取名霹雳车,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头等抛出,试制了几台,经过试验,效果不错,曹操下令迅速推广。

不久,曹军就造出了数十架抛石机,这下轮到敌楼上的袁军倒霉了。雨点般的石头铺天盖地砸向袁军弓箭手藏身的敌楼,上面的袁军无处躲藏,被砸得头破血流,死伤惨重,再不敢露面,全都躲进大营去了。

袁绍见上面打不动,就改在下面攻,将当年对付公孙瓒的撒手锏土木作业——地道战用上了。

袁绍派人在营中秘密开掘地道,朝着曹营方向挖掘。曹操见袁军许久不见动静,派人前去哨探,发现袁军都变成了“地下工作者”,曹操不同于只会盖碉堡挖壕沟的公孙瓒。袁绍这次的土木攻势注定要碰壁了,因为曹操也是一位地道战专家。

曹操在家乡谯县建有一座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地下运兵通道,主体部分全在地下,这座地下军事工事,设计之巧妙、构造之复杂、功能之完备,令世人惊叹。

谯县是曹操的家乡,在建安年间设谯郡。曹丕篡汉称帝后于魏黄初二年221)升谯郡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五都”。谯县是曹操最早经略的城池,乃曹氏根本之地,曹操在此地的防御上,颇费了一番心思。

曹操的地下运兵道,幽深蜿蜒,曲折不定,全部由青砖筑成,距地表约1.8米到3.5米,底宽约0.7米,高约2米,有单行道、并行双道、上下双层道、转弯道等多种类型,纵横交错,规模宏大。建运兵道时考虑精细,如砖壁1米高处距离不等留有小龛可以放灯,且为防止相对而行时拥挤,隔一段修上下两层,上层既可容一人至数人隐身,也可起到人员分流作用。另外通道内还建有储藏室、猫耳洞、单人掩体、多人掩体、绊腿板、陷阱、通气孔、传话孔等。

相比于资深土木作业专家曹操,袁绍的道行还差得远,袁绍在外面挖,曹操在里面挖,袁军直线掘进,曹军在营中横向拦截,袁军辛苦挖掘的地道全都挖进了曹军横向开掘的堑壕里,地道战失败后,袁绍一时也想不出新的对策。双方又陷入僵持。

但时间一长,曹操先支持不住了,毕竟他的实力远不如袁绍。虽然曹操属于内线作战,补给相对方便,但长久对峙的消耗战,仍令曹操倍感压力。

兵少粮尽,难以持久;百姓疲困,多有怨心。

远近郡县多有背曹投袁者,余者亦有动摇之势,这就是眼下曹操的处境,险恶的局势令曹操焦虑不安。

在给首席谋士荀彧的信中,曹操流露了退兵之意。荀彧接信后,深感事态重大,当即给曹操回信,鼓励曹操,务必坚持到底,此时决不能后退。

荀彧在信中说:“主公切不可于此时退兵。袁绍举倾国之兵而来,意在与我军决一成败,我军若退,敌军必趁势而进,犹疑观望之辈,难保不生二心。

当年,楚汉相争,刘邦项羽相持于荣阳、成皋,两军陷入苦战,双方都筋疲力尽,然刘项均不肯先退,为何?以先退者势屈。退,即示弱于敌,后退一步,就可能动摇根本,导致全线崩溃,前功尽弃,后果不堪设想,主公万万不能退兵!

主公以弱抗强以少敌众坚守官渡,扼敌之咽喉使其不得向前,如今已半年有余。我军粮草不济,敌军亦然,况敌军远来,受阻于官渡、智穷力尽,战事即将有变,望主公激励将士奋力一战,成败在此一时。兵者,以正合以奇胜。战事胶着,正是主公出奇制胜之良机。”

曹操本已有所动摇,经荀彧力劝,才下定决心留下与袁绍做最后的决战。此时,战局已到了决胜的关键时刻,但曹操对能否打赢这场战争仍无胜券。

庞大的军费开支,让本已生活困窘的百姓雪上加霜,几万大军的军粮全靠后方民夫车推肩扛向前线运送,穷困的百姓连草鞋也买不起,只能赤着脚往来于运粮路上。

转运艰难,曹操每每看到民夫们汗流浃背冒着酷暑辛苦搬运粮草,就不禁紧蹙眉头。

一天,又有一支运粮队风尘仆仆赶到大营,看着满身尘土,脚上磨出血泡的民夫,曹操知道民力已达极限,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必须速战速决,曹操拍着一个民夫的肩膀对在场的人说:“兄弟们,辛苦了,我十五日内必破袁绍,到时你们就不必如此辛苦了。”

曹操虽然向众人做了许诺,但就连他自己对十五天打败袁绍也心存疑惑,交兵半载尚不能决出胜负,半月又能有何胜算。曹操此举不过是安抚众人,也是在安慰自己,但有一点他是清楚的,必须尽快与袁绍决战,否则不被打垮也会被拖垮。

曹操的运粮队很辛苦,袁绍的运粮队也不轻松,数量上多出曹军几倍的袁军粮草消耗更为惊人,且袁军深入河南远离后方,粮草转运尤其艰险,曹操用兵善于断人粮道,袁绍深知之亦格外留心,特派大将韩猛统领精锐部队押运数千粮车,往返于大本营与前线官渡。

两军长期对峙,袁军辎重的行进路线被曹操探知,谋士荀攸立即发现这是一个机会,建议曹操抓住良机袭击运粮队,曹操最喜欢袭击敌军粮道,如此良机岂能错过。曹操问荀攸谁去合适,荀攸说徐晃可以,此人去必可破韩猛,曹操说好,就这么定了!

大将并州人偏将军徐晃、沛国人中军校尉史涣两员猛将奉命率军截击韩猛的袁军运粮队。

不久,徐晃与史涣在故市成功伏击韩猛所部,杀散袁军后,徐晃命人将载运粮草的粮车一一点燃,熊熊的大火映红了天空,待袁军增援部队赶到,看到的是早已化为灰烬的一辆辆粮车残骸。

袁军粮草被烧,这一胜利让曹军欢欣鼓舞,士气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