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术反水还要等到孙策死后。但陈登此举也激怒了孙策,小霸王岂是好惹的。孙策亲率数万大军将陈登包围在匡琦城。就这样,大队人马不声不响包抄到孙策军营后面,陈登一声令下,全军发起攻击,孙策军猝不及防,仓促之间,还没列好战斗队形,陈登已经率军杀了进来,孙策军被突然袭击,顿时大乱,一场混战,孙策损失惨重,杀到天明,陈登这才收兵回城。......
2023-08-26
孙策见舅舅跟哥哥屡攻不下,袁术也为战事胶着愁眉不展,抓住机会,到寿春城来找袁术要兵,请求带兵去帮舅舅,趁机离开袁术。这已经不是孙策第一次来找袁术要兵了。
孙策刚来投奔袁术,就想从袁术手中把父亲孙坚的旧部要过来,但让袁术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谈何容易,好说歹说,袁术总算给了孙策几百兵,孙策再想要,袁术就不答应了,说:“你舅舅是我的丹阳太守,你哥哥孙贲也在那里做都尉,丹阳精兵天下闻名,你自己去那里招吧。”就这样孙策被打发了。
孙策到了丹阳,刚招了几百人,没想到惹恼了地头蛇泾县大户祖郎,祖郎听说孙策在自己的地盘上招兵,却不跟自己打招呼,趁孙策立足未稳,在一个深夜,带兵偷袭孙策大营,孙策没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刚拉起来的队伍被打散,没办法只好回寿春。
吴景、孙贲进攻受挫,孙策趁机游说袁术:“臣家在江东,颇有亲朋故旧,臣愿领兵助臣舅一臂之力,早日击破刘繇逆贼,攻破横江,南下江东招兵,以将军威名加之臣故旧协助,招三万精兵不在话下,到时,将军屯兵江北,臣率军扫平江南,辅佐将军成就大业。”
袁术不傻,他知道孙策早已对自己心怀不满,但又想孙策年纪轻轻,兵微将寡,就算放出去,也成不了气候,既然他要去,就随他去吧。能打下横江更好。于是就同意了,将孙坚旧部一千人还给孙策。
袁术上表朝廷举荐孙策为折冲校尉。孙策得到袁术的许可手里又有了兵,这下如同出笼的小鸟,终于自由了。
孙策手下此时只有一千余人,几十匹马,但孙策从寿春出发沿途不断有人加入,到了历阳人马已有五六千。
孙策到了历阳马上给自己的好兄弟周瑜去信,请他带兵与自己会合,此时的周瑜正在外探亲访友,这位亲戚就是新任丹阳太守周瑜的叔叔周尚。周瑜接到书信,当即带兵来迎孙策。好友久别重逢,本就是喜事,周瑜又在关键时刻力挺自己,孙策兴奋地拍着周瑜的肩膀:“兄弟,你来了,我的事必然成功!”
这时,吴景、孙贲还在第一线跟刘繇的手下樊能、于糜对峙。但孙策的到来改变了一切,不能不服,人家孙策就是有水平,将门出虎子。
孙策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孙策见两军隔江对峙,强攻不如智取。
孙策选择的突破口在牛渚。
牛渚(今安徽马鞍山采石),中国历史上南北纷争的必争之地,长江上的战略要地,南京上游咽喉,长江三大矶头之一,形势险要。著名的“采石矶”就在这里,牛渚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南宋时采石大战虞允文破金兵就在此地。
牛渚大营是刘繇的屯粮之所,两军交战,断人粮道是最狠的一招,不管对方如何凶悍,一旦断粮就不堪一击。自古以来,会用兵者多爱断人粮道,并乐此不疲。
孙策就是看准了这点,孙策趁舅舅吴景所部将刘繇军的注意力吸引过去的机会,领兵从牛渚悄悄渡江,出其不意,一举攻占刘繇的牛渚大营。刘繇军的粮草、武器都成了孙策的战利品,孙策缴获颇丰,这样一来,不仅己方的补给有了着落,还掐断了对方的后勤补给,可谓一箭双雕。
孙策南渡,首战告捷,初露锋芒。本已是一盘死棋的棋局,只因孙策的一手妙招,便满盘皆活。这就是名将与庸将的区别。
孙策成功突破刘繇的长江防线,并迅速扩大战果。刘繇的沿江各部就像多米诺骨牌依次崩溃,樊能、张英败走,孙策大军乘胜攻下横江、当利。
此战孙策取胜的关键就是成功夺取了刘繇的粮仓,这与后来的官渡之战颇多相似之处,同为弱势一方的孙策、曹操,利用袭击敌军粮草的机会,以少胜多,一举扭转战局,不服不行,高人就是高。
成功渡江后,再也没人能阻挡孙策。失去长江天险的刘繇部屡战屡败,根本不是凶猛如虎的孙策的对手。
孙策率军一路南下,狂飙突进,所过之处,敌军望风奔溃,如入无人之境。孙策带兵准备围攻刘繇部将彭城相薛礼于秣陵。刘繇的另一个部将(或者说是盟友)笮融正屯兵秣陵城南,与城里的薛礼遥相呼应,形成掎角之势。
为了在攻城时,解除侧后威胁,孙策决定先打笮融,扫清外围后,再攻城不迟。
孙策率军向笮融据守的营垒发动进攻,笮融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倒也不怕,他还不知孙策有多厉害,开营出战,结果一战下来就折损五百多人,此战杀得笮融心惊胆战,此后笮融闭门不出,再不敢应战。
笮融的威胁解除后,孙策随即对薛礼展开围攻,薛礼抵挡不住,弃城突围逃走,孙策率军顺利进入秣陵。
这时,被孙策打散的樊能、于糜趁孙策进攻秣陵,牛渚守备空虚,收拢被打散的部队又打了回来,重新占据牛渚大营。孙策听说后,决心彻底消灭该部,立即带兵返身杀回,这回樊能、于糜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全军覆灭。
夺回牛渚大营,孙策又回来继续攻打笮融。但笮融的营寨修在险要处,居高临下并不好攻,笮融领教了孙策的厉害,打死不出头,只是躲在营里死守,孙策只好带兵仰攻。
为了激励士气,孙策亲自上阵,上面乱箭齐发,孙策不幸大腿上中箭,伤得很重,连马也骑不了,只好让人用担架抬着回牛渚大营养伤。
这时,孙策军中有士兵叛逃到笮融处,向笮融密报孙策因受伤过重已经死了。
笮融一听大喜,马上派部将于兹去追。孙策得知后有追兵,将计就计,派出几百人迎战,两军刚一交战,孙策的兵就往后败,笮融的兵见孙策军被打败,兴奋异常,在后紧追不舍,一路追进孙策的伏击圈,这种诱敌深入的口袋阵、关门打狗的战法,在战争史上屡见不鲜,属于很初级的战术,但对付笮融这种层次的对手已经足够了。
本以为打了胜仗的笮融军,乐极生悲,随着伏兵齐出,四面喊杀声此起彼伏,笮融的士兵知道上当了,但已经晚了,进了口袋的尽数被歼,此战,孙策军斩首敌军千余人,又打了一个胜仗。
笮融听说孙策没死,又打了败仗,更加胆怯,每天在营中不停地挖沟砌墙,唯恐孙策攻进来。
孙策见笮融死守不出,强攻一时又难以奏效,决定暂时放弃笮融,进攻刘繇。
刘繇的长江防线被孙策攻破后,刘繇自知曲阿守不住,为了不当孙策的俘虏,刘繇率部弃城而逃。
刘繇一走,各地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死走逃亡,各奔东西。孙策大军未遇多少抵抗,所到之处,望风而降。
孙策这时刚成年,还很年轻,虽然袁术给了他折冲校尉的头衔,但江东人民还是喜欢叫他孙郎,郎是汉代对年轻男子的专称。
江东人初知孙策,还是道听途说,自从孙策在牛渚、横江大破刘繇军,街头巷尾便纷纷议论,孙策如何如何厉害,不时有从前线败退的士兵、逃难的百姓把孙策描绘得如同凶神恶煞,传言被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越传越离谱,听到孙策大名,百姓就吓得魂不附体。
孙策还未到,地方太守、县令便逃散一空,这更增添了百姓的恐慌情绪。老百姓听说孙策打来了,纷纷携家带眷往深山里跑,只有一些胆大的留下观望。
但孙策不愧将才,治军有方,军纪严明,一路上,秋毫无犯。很快,老百姓发现孙策和他的军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也还不错,买卖公平、不掳掠百姓,于是那些先前逃走的、躲藏的人也纷纷回来,继续过自己的日子。
孙策进入曲阿,出榜安民,封赏有功将士,接着派部将陈宝去阜陵接回自己的母亲兄弟。之前,为了家属的安全,孙策把他们安排到了阜陵,打进曲阿,局势大好,孙策第一时间接回了自己的家人,虽然整日忙于军务,但孙策是个孝子,时刻牵挂着家人的安全。
刘繇逃了,但许多宗族武装还在各地聚城守寨,不肯归附。其中以吴郡人严白虎势力最大,依附于他的部众有数万之众。
这时,孙策正准备乘胜深入,一举消灭刘繇的残余势力,在后方留下众多的敌对宗族武装,很多部下不放心,孙策的舅舅吴景就主张先剿灭严白虎,再打刘繇。
但孙策很清楚,当前的主要敌人是刘繇,刘繇虽连遭大败,但实力尚存,如留下来打严白虎,势必耗费时日,严白虎的宗族武装虽说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是孙策如狼似虎的野战军的对手,但毕竟对方是地头蛇,熟悉本地地形且人数众多分守各处山寨,就算一天平一寨也要耗上一两个月,而这段时间,足够刘繇卷土重来。
此时孙策兵力有限,不能同时出击,两害相权取其轻,孙策决定先打刘繇,这个决定要冒风险,因为放任严白虎不打,就在自己的后方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一旦前面打不下刘繇,严白虎再从后面进攻孙策,孙策可能面临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吴景等人主张先打严白虎,就是考虑到这一点,但孙策看清了严白虎,不过是一个企图割据自保胸无大志的小军阀,面对部下们一双双焦虑的眼睛,孙策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严白虎不过是贪恋土地财货胸无大志的土匪,留着他们不打,不过是让他们多活几天而已。等我军扫平刘繇,到时严白虎必束手就擒。”
计议已定,大军随后出发,渡过浙江,直取会稽。
孙策带兵横扫江东,远近郡县望风而降。刘繇被打得东躲西藏,四处乱窜,孙策进曲阿前,刘繇在选择退却方向时,原本打算逃往会稽。这时天下闻名的品评名士许邵正在刘繇身边,上前劝道:“会稽富庶,孙策渡江必首取会稽,您去会稽是自投亡地,况会稽靠近海边,一旦有事,无路可退,不如向西去豫章郡,豫章北靠豫州,西接荆州,一旦危急可向曹操、刘表求援,您是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这两人一定会派兵来救。”
刘繇考虑了一下,接受了许邵的建议,改道去豫章,这个决定最终救了他的命。许邵不但品评人物有水平,智谋计略也明显胜出刘繇一筹。
退到豫章的刘繇,驻兵彭泽。虽然被打得灰头土脸,但刘繇并没有就此消沉,随时准备等待机会再打回去。
刘繇一心一意想要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但没想到,自己内部先出了问题,突然的意外打乱了刘繇的全盘计划。
破坏刘繇好事的就是他的部下笮融。说起这个笮融,严格地说也不能说是刘繇的部属,两者的关系介于部下和政治盟友之间,关系比较微妙。
笮融(?—197),扬州丹阳(今安徽宣城)人。
笮融跟徐州牧陶谦是丹阳同乡,乱世谋生更为不易,笮融在家乡招募了数百人投奔到陶谦麾下,陶谦对这个老乡很照顾,让笮融做下邳国国相(相当于郡太守,跟刘备的平原相一个级别),笮融在陶谦的刻意关照下,初来乍到便当上了封疆大吏、坐镇一方。
陶谦特别信任笮融,当时徐州的补给主要依靠徐州南面的广陵郡、下邳郡之间的漕运,运河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陶谦军的“血脉”,陶谦让笮融全权负责运河漕运事务,物资转运,责任重大,同时也是个肥得流油的美差。
小人笮融如何会放过发财良机,但凡经过他手的物资钱粮,克扣是必然的,雁过拔毛,概莫能外。笮融擅自截留克扣漕运物资,中饱私囊,在极短的时间里,便积累了巨额财富。
手中有了钱,笮融开始肆意妄为,纵容手下在沿岸横行不法,甚至杀人劫财,俨然成了南徐州(徐州南部)的土皇帝。
陶谦如此厚待笮融,笮融本应对陶谦感恩戴德,竭力报效才不枉负陶大人对他的一番信任,但笮融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小人。
势力坐大后的笮融撕破伪装,露出了无耻小人的本来面目。就是这么一个阴险奸诈之徒,居然是个佛教徒,当时佛教刚传入中国不久,信奉的人还不多,佛教也远没有后世那般普及,但笮融在佛教初来便皈依于彼,却令人有些难以置信。这有点类似后来在中国杀人放火的日本侵略军,这些人中也不乏佛教徒或信佛之人,世间的事,有时就是如此难以琢磨。
笮融将聚敛的大笔钱财,用于佛事,财大自然气粗,所以笮融的“礼佛”也极尽奢侈,佛教徒笮融在辖地大造庙宇佛像,佛祖金身通体铜铸,笮融又让人在铜人表面涂满黄金,令佛祖金身“名副其实”,外面再罩上锦绣绫罗。远远望去,显得雍容华贵,这,全是徐州百姓的民脂民膏。
为了方便百姓信徒朝拜,笮融又建起亭台楼阁,在各大殿间修建空中复道相连接,庙宇显得富丽堂皇、大气磅礴,可容三千人同时在殿内诵经讲法。
“佛教徒”笮融令人在境内及旁郡广招信徒前来参拜,前后有五千余户百姓被他召至庙中,笮融还喜欢举办盛大的法会,每次都准备大量酒饭沿道摆开,有时甚至长达数十里。前来礼佛及围观的人,有时一天就有数万人。
当北方群雄在为其部下衣食发愁时,笮融却在南方挥金如土。
但随着曹操大军南下徐州,陶谦遭受重创,覆巢之下无完卵,受到牵连的笮融“幸福日子”也到了尽头。陶谦被曹操打得损兵折将,连连败退。失去靠山荫庇的笮融只好带着几万善男信女、三千匹马南下广陵避难。
广陵太守赵昱是一位谦谦君子,对前来投奔的笮融以礼相待,但赵昱也许是书读多了,把谁都当好人看,殊不知,乱世里人心险恶,特别是笮融这种阴险诡诈以怨报德的人。
笮融就是一只披着人皮的狼,赵昱收容笮融简直就是引狼入室。笮融见赵昱文质彬彬,胸无城府,知道此人可欺,心生毒计,在一次酒席上灌醉赵昱,将其杀害,随后纵兵大掠。
前彭城相薛礼正屯兵秣陵,笮融从秣陵路过,“顺便”将薛礼一并杀害。
刘繇到豫章后,屯兵彭泽。
逃入豫章的笮融依旧本性难移。刘繇让笮融带兵协助豫章太守朱皓进攻荆州刘表任命的豫章太守诸葛玄(诸葛亮的叔父)。许劭许子将劝刘繇不要派笮融,说此人去必生祸乱。
可惜,这次刘繇没有听许子将的话,结果铸成大错,事实再次证明,许子将能成为汉末士人品鉴专家,绝非浪得虚名,此人洞悉人性、洞察人心,早就看清了笮融的本质,刘繇远不及他。
悲剧再次上演,豫章的朱皓跟广陵的赵昱类似,对笮融坦诚相待,结果不出预料,朱皓也死于笮融的暗算。朱皓死后,笮融鸠占鹊巢,占据了豫章。
刘繇暴怒,被激怒的刘繇,顾不上孙策,集合队伍进攻笮融,但此时的刘繇所部只剩下残兵败将,结果没打败笮融反被笮融打败,战败后的刘繇派人到各县调兵,刘繇此时毕竟还是朝廷正式任命的扬州刺史,其所下命令仍具效力,刘繇二攻笮融,终于将笮融所部击溃。
战败的笮融逃往深山,这一次他彻底失败,因为名声太臭再没人愿接纳他,走投无路的笮融被山民杀死,终于再也不能出来作恶了。
刘繇杀败笮融后,经过这一番折腾,也元气大伤,笮融败亡不久,刘繇也病死军中,终年四十二岁。
刘繇虽死,但战斗仍在继续。
此时刘繇部下还在战斗的而且打得最顽强的是刘繇的同乡太史慈。
之前,太史慈已经上过场,并大出风头。太史慈单骑闯重围的事迹早已广为人知,猛将太史慈与众不同,走到哪里都是亮点。为孔融解围后,太史慈就与孔融分别,后者不久去了许县,太史慈则来投奔同乡刘繇。
太史慈刚来不久,孙策便杀上门来,这时太史慈已经有了些名气,有人就建议刘繇让太史慈为将领兵抵挡孙策,但宗室贵胄出身的刘繇看不起寒门出身的太史慈,太史慈在他眼中不过是一介武夫。
刘繇轻蔑地对部下说:“我若用太史慈,许子将还不笑我不会用人?”许邵许子将在士大夫中威望极高,他的话是有分量的,大到就连曹操、袁绍这样的大人物都要礼让三分,身为封疆大吏的刘路同样敬畏这个许子将。
大敌当前,刘繇却还心存门第观念,这点刘繇远不如他的对手开通,后者也是寒门出身,跟太史慈反倒更有共同语言。两者最终能走到一起,不能不说出身也是关键因素。
刘繇没有重用太史慈,只给了他一个类似侦察连长的低级武官职务。虽然不被重用,但太史慈却照旧尽职尽责。
一次,太史慈奉命外出,不知是好运还是坏运,在神亭与孙策不期而遇。发现对面来的是敌方主帅孙策,太史慈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尽管此时他的身边只跟着一名部下,而孙策背后却有十三个且个个是将军,后来的江东名将黄盖、韩当、宋谦都在其中。力量对比悬殊,但太史慈仍义无反顾地猛扑上去。
太史慈与孙策,两员猛将对打起来,上来就是拼命的气势,两人从马上打到马下(滚下去的),到了地上也不停手,仍在“拉拉扯扯”“动手动脚”,直到两家援兵赶到,这才罢手。临分手前,两人还“依依不舍”各自从对方那取了一份纪念品”,孙策夺了太史慈的手戟,而太史慈则抢了孙策的头盔,各有收获,谁也不吃亏。
本来这对勇将若在战场相遇,定会上演一番好戏,可惜,太史慈的主公刘繇,根本不给太史慈上场的机会,直到刘繇战败逃走,太史慈再也没找到与孙策交战的机会。
刘繇逃跑时,本应追随刘繇去豫章的太史慈,这次连逃跑也不愿再跟刘繇,对刘繇太史慈是彻底失望了,反正跟着刘繇也没前途,不如自己独闯天下。
于是,太史慈与刘繇分道扬镳,刘繇西逃豫章,太史慈则去了丹阳郡的芜湖,转入山区,并独树一帜,自封丹阳太守。
这时,孙策正胜勇追穷寇,追剿残敌,宣城以东已是孙策的地盘,太史慈只好退到西面的泾县,当地山越人纷纷前来投奔,太史慈很快在当地拉起一支人马。
孙策听说太史慈在泾县招兵买马,不敢小视,太史慈的厉害他早就领教过,如果放任太史慈,让他成了气候,就难对付了,必须趁其羽翼未丰,一举消灭,免除后患。
太史慈不是平庸的刘繇可比,这是孙策南下后遇到的少见的劲敌。
孙策决定亲自带兵围剿太史慈。太史慈虽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但他遇到了刘备曾遇到过的问题,对手并未给他充裕的时间发展势力,刚刚建立起来的部队被击溃,太史慈本人也被孙策生擒活捉。
太史慈被俘后,自认必死无疑,但当他被押到孙策面前时,看到的却是一张灿如桃花的笑脸,绽放着花儿般微笑的孙策没等发呆的太史慈反应过来,便走上前,亲自为太史慈松绑。
太史慈本以为孙策会以战胜者的身份傲慢地对自己进行一番羞辱,孙策态度如此和蔼,令他惊讶之余,深受感动。
孙策拉着太史慈的手,如老友重逢一般,问道:“当初在神亭时,我若被你俘获,你会如何处置我?”太史慈性情质朴实话实说:“那就不好说了。”孙策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从今以后,我愿与将军共创大业。”
孙策久闻太史慈大名,更知创业艰难、人才难得,一心想将此人收入自己帐下,如今总算如愿以偿。自从收了太史慈,孙策如获至宝,经常把太史慈找到自己帐中商议大事。
一次,两人进行了一番深入的长谈。孙策对太史慈说:“子义,你当年为太守冒死劫夺州牧奏章,之后又单身闯重围义救孔文举,子义忠肝义胆天下谁人不知。只是你一直未遇明主,以致沉沦至今。当年管仲箭射桓公,最终辅佐桓公成就霸业,我孙策虽不才也深明此理,我与将军一见如故,将军不要介意前尘往事,孙策亦必不负将军。”
孙策的推心置腹,让太史慈深受感动,从此死心塌地追随孙策。
作为胜利者的孙策谦虚地向太史慈请教进兵策略,孙策如此态度反而令太史慈惭愧,太史慈说:“败军之将,不敢议论兵事。”孙策却举出前汉韩信井陉之战大破赵军生俘李左车并向其求教的典故,以打消太史慈的顾虑,刘繇不听将军良言以致兵败,将军就不要推辞了。
太史慈性情耿直,他被孙策的坦诚所感动,表现就是竭尽全力为之效劳。
当时,刘繇虽亡,其余众旧部在豫章者尚有万余人,孙策正在用人之际,决意招纳这股力量,太史慈曾在刘繇手下效力,孙策便让太史慈亲往豫章招抚。
临行前,两人又做了一番深谈,这次,孙策说出了许多积压心头已久的心里话:“当年刘州牧(指刘繇)指责我为袁公路攻庐江。我当时实有不得已的苦衷,先父旧部数千,皆在袁术帐下。我立志要做一番大事,苦于势单力薄,不得不暂依附于袁公路,几次请还父兵,所得不过千余人。后公路令我往攻庐江,我不得不行。今正礼已亡,我只恨在其生前未能述说本意。现其子在豫章,不知豫章太守华子鱼待他怎样,卿乃刘州牧乡里,又尝效力于彼,烦请子义亲往豫章,说明我的心意,其部众愿意归附者,我必厚待,不愿者,听其自便。子义愿带多少人去可自行决定。”
太史慈说:“太史慈有不赦之罪,将军不但不罚,反而对我恩遇有加,远超我的期望,我必以死报效将军厚恩,今去招抚,不需带兵,只带数十亲随即可。”
肩负招安使命,太史慈出发了。
孙策放走太史慈,部下议论纷纷,太史慈好不容易才抓到,怎能轻易放了?他这一走,哪还能回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面对部下们质疑的目光,孙策很坦然并说出了自信的理由:“你们错了,子义勇烈过人,忠肝义胆,并非反复无常的小人,此人最重承诺,只要他答应的事,就算牺牲性命也会做到,子义决不负我,你们尽可放心。”
果然,没过多久,太史慈就带着刘繇的旧部五六千家回来复命。大家见太史慈去而复返,这才心服口服,佩服孙策有知人之明。
袁术族弟袁胤是袁术亲命的丹阳太守,但孙策南渡后,整个江东政局都因此发生巨变,不管是袁术的人还是刘繇的人,孙策都一视同仁,只要不是自己人,统统赶走。
丹阳太守的位置,孙策给了自己的舅舅吴景,袁胤被孙策赶回寿春。
袁术得知后,勃然大怒,暗中派遣使者携带印绶联络丹阳宗帅陵阳祖郎等人,让他们发动山越,合兵围攻孙策。
孙策率扬武校尉孙辅、都督吕范等将士亲征祖郎,将其生擒。
祖郎可算是孙策的老相识了。当初孙策来丹阳投奔舅舅吴景并在当地招兵,就是这位丹阳宗帅,夜袭孙策,孙策差一点就死在他的手上。
祖郎被擒后,孙策亲自审问,孙策说:“当初,你偷袭大营,刀斧砍中我的马鞍,险些害我性命。但大丈夫开创大业,不计前嫌,不念宿怨,你不用怕,只要尽心于我,我不会亏待你。”祖郎当即叩头谢罪,表示拜服,孙策赏赐了祖郎,让这位昔日的对头做了自己的门下贼曹。
胜利归来,孙策有意安排祖郎与太史慈做前导官,骑马执幡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孙策之举,不言自明,意在以此传达信号,太史慈、祖郎昔日都是他的沙场仇敌,以命相搏的敌人,如今都获赦免,委以重任,其他人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孙策明显在学汉高祖刘邦封雍齿。雍齿曾背叛刘邦,是刘邦最痛恨的人,但刘邦登基后却第一个封雍齿,意在安定人心,孙策学刘邦也是希望尽快使人心安定。
有关三国之决战中原:公元197-207的文章
不过,李术反水还要等到孙策死后。但陈登此举也激怒了孙策,小霸王岂是好惹的。孙策亲率数万大军将陈登包围在匡琦城。就这样,大队人马不声不响包抄到孙策军营后面,陈登一声令下,全军发起攻击,孙策军猝不及防,仓促之间,还没列好战斗队形,陈登已经率军杀了进来,孙策军被突然袭击,顿时大乱,一场混战,孙策损失惨重,杀到天明,陈登这才收兵回城。......
2023-08-26
孙策横扫江东除了本人神武,孙家军齐心协力外,孙坚留下的旧部也是孙策起兵决胜的关键,这些出生入死历经战火硝烟的将军,用一个个战功证明了他们对孙氏的忠诚,也使他们成为孙策父子倚重的对象,可靠的嫡系亲信。孙策渡江,转战江东,身为孙坚旧部的朱治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也带兵助阵。孙策占领会稽的同时,朱治也入主吴郡。......
2023-08-26
孙策决定对刘勳开战,拿下庐江郡,但刘勳此时拥兵数万,盘踞皖城,并不容易对付,与其强攻不如智取。孙策派出斥候(侦察兵),密切监视刘勳的一举一动。孙策任命汝南人李术为新任庐江太守,领兵三千守城。黄祖当即派儿子黄射率五千水军紧急援救刘勳。孙策将刘勳余部两千余人全部收编,将缴获的战船一千余只也悉数带回江东,战船是组建水军的基础,加上孙策原有水军,此时孙策的水军已经相当可观。......
2023-08-26
孙策挥军南渡,破刘繇、败王朗,所向无敌,兵锋甚锐,威震江东。孙策如此勇猛,江东之人听到孙策之名心惊胆战,远近郡县望风归附。孙策横扫江东,江东人送给孙策一个绰号——小霸王。孙策善战,江东虽到处是他的敌人,却鲜有强敌,类似中原那般强敌林立的局面,在江东是看不到的,孙策年纪轻轻,势单力薄,却能在数年间横扫江东,不能不说,主因在于缺乏有力的对手。江东反孙势力虽多,却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被孙策逐一击败。......
2023-08-26
当曹操在中原开疆拓土的时候,孙权父子也在江东建立了他们的基业。江东集团的创始人是孙坚,奠基者是孙策,使它发展壮大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则是孙权。194年,袁术的部下吴景、孙贲在江东一再受挫,孙策向袁术提出去帮助这二位稳住阵脚,袁术答应了孙策的请求。人才决定一切,孙策如此善于聚拢人才,在他的领导下,江东基业发展很快。孙策当得这句评价,因为,他还为江东基业选拔了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2024-01-09
孙坚被袁术任命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吴景也随之当上了骑都尉。孙策在舅舅的丹阳郡招了几百兵,感到力量仍不足,父亲的旧部大部在袁术手里,要报父仇成就大业,必须召回旧部方能重整旗鼓。为此,孙策渡江北上投奔袁术寻找机会。到了寿春,孙策被袁术任命为怀义校尉。此后,不仅是孙策部下,就是袁术的属下也对孙策敬畏有加。......
2023-08-26
孙坚死后,孙策将他归葬于曲阿。袁术觉得他非常厉害,便将当初孙坚的部队交还孙策。孙策因此对陆康怀恨在心。此时袁术擅自称帝,孙策去信谴责并与他绝交。曹操上表举荐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到了晚上,孙策去世,时年二十六岁。孙权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封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后改封为上虞侯。孙皓为帝时,谣传孙奉应为皇帝,结果孙奉被诛杀。......
2023-08-19
孙策大破黄祖回师江东,挟大胜余威领兵直逼豫章。此时坐在南昌城里的华歆早已如坐针毡,听说孙策大军到来,惊慌失措、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华歆知道虞翻已投靠孙策,此来必有大事,不敢怠慢,立即召见。孙策挟得胜之师来取豫章,志在必得。客气之后,进入正题:“您看豫章的粮草物资、军器刀枪与兵士精勇,跟我们会稽比,谁更强?”虞翻见目的达成,心满意足,回去向孙策复命。......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