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曹操三征张绣:决战中原,曹操遭败

曹操三征张绣:决战中原,曹操遭败

【摘要】:建安三年三月,春暖花开,曹操决意再次领兵南下,三征张绣。曹操此次誓要消灭张绣,彻底解除其对许县的威胁。这时,张绣不在宛城,退守南阳郡治下的穰城,曹操与张绣的战争始终在南阳郡境内各县之间拉锯。此次南征张绣,出征前,曹操再次严明军纪,严禁军士沿途践踏百姓庄田,违者军法从事。安众破敌曹操大军深入南阳,将张绣围困于穰城。张绣军很快又追上了曹军,两军一场混战,张绣赢了。

建安三年(198)三月,春暖花开,曹操决意再次领兵南下,三征张绣。曹操此次誓要消灭张绣,彻底解除其对许县的威胁。

这时军师荀攸却提出不同意见,荀攸说:“张绣和刘表不过相互利用,势难久存。张绣与刘表有血仇(其叔父张济为荆州所杀),张绣客军,粮饷仰赖于刘表,时间一长,刘表势必不能长期供其军粮。两家必生裂痕,到时我军可各个击破之。

我军若南下,刘表、张绣畏惧主公,必然合兵,抗拒大军。如果暂缓出兵,等他们渐生嫌隙,分道扬镳之时,再出兵征讨可获全功,此时攻伐张绣,张绣必告急于刘表,刘表若出兵,战事恐难以速胜。”

但这次,曹操出人意料地没有听从。曹操下此决心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相比于吕布袁术,张绣对他的威胁更大更直接,曹操出征袁术时,张绣便趁机频频出击,在曹操的后方骚扰,这让曹操下决心解决张绣这个后顾之忧。

这时,张绣不在宛城,退守南阳郡治下的穰城,曹操与张绣的战争始终在南阳郡境内各县之间拉锯。

割发代首 曹军一路南下,要经过许多麦田。曹操征战多年,深知粮食的重要,特别注意保护农田,不许部下军士随意践踏百姓田地。

曹操治军严整,军令如山,所部军纪相比于其他军阀要好得多。

此次南征张绣,出征前,曹操再次严明军纪,严禁军士沿途践踏百姓庄田,违者军法从事。

曹操素来执法如山,令行禁止、不徇私情,跟随他的部下们也深知自己主公的秉性,因此沿途对所过郡县,秋毫无犯。

经过麦田时,骑兵大都下马步行,以防战马践踏庄稼

但事有凑巧,一次在经过一片麦地时,曹操的坐骑受惊,任凭曹操如何抽打也阻止不住,片刻之间,战马便踏平了一大片麦田。事发突然,左右不知所措,曹操却主动找来军中执法官吏,问他,自己违犯军纪,该当何罪?执法官以《春秋》之义,法不加尊回答。曹操却摇头,我定的律法,自己不去遵守,何以服众?说罢,便要拔剑自刎。

部下们见状,赶紧过来劝止,说,您是军中主帅,责任重大,岂可轻易寻死。曹操这才作罢,但仍割发代首,将割下的头发传示三军。古人对自己的须发特别爱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曹操以发代首,虽说有做戏之嫌,但其以身作则、严明军纪之举,却仍受后世称道。曹操违法尚要割发,其他人割的就不是发而是头了。

正因为曹操有严明的军纪,才造就出一支军纪严明、听从号令的劲旅。

安众破敌 曹操大军深入南阳,将张绣围困于穰城。相持到五月,刘表的援军到了。

这时曹操得到情报,袁绍谋士田丰给袁绍献计,趁曹操领兵在外,奇袭许县。听到消息,曹操吃惊非小,加之,此时已是五月,天气逐渐酷热,刘表的援兵又从背后截住曹军归路。

军帐里的曹操权衡利弊,最后只好下令退兵。但想全身而退也并非易事。张绣非等闲之辈。而且此时刘表援军已屯兵安众,曹操退兵的必经之路上。

张绣见形势于己有利,也主动出击,率兵追击曹操。

曹军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势下,全军依然秩序井然地撤退。

安众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在给留守许县的荀彧写的信中,曹操自信地对荀彧说:“贼兵一路尾追我军,我预大军到安众必破贼兵。”

曹军被刘表军张绣军前堵后追,困在安众,刘表、张绣占尽地利险要,自以为此番必能大败曹操,放松了警惕,在军帐中做着凯旋的美梦。

就在他们沉沉睡去之时,曹操正率部挖掘地道。土木作业对曹军并非难事,特别是曹操手下有一支特殊的部队,专门从事挖掘,没错,他们就是曹操的盗墓军团,在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的指挥下,曹军很快便开凿出一条通道,全军得以顺利撤出。

等张绣的士兵发现地道,曹军早就不见踪影。

张绣发觉曹军撤走,下令全力追击。但手下谋士贾诩却拦住了他,劝他不要在此时出击,张绣虽然很听贾诩的话,但这次面对大好时机,张绣没听贾诩的,而是亲自带兵沿着曹军撤退的方向风驰电掣地就追了下去。

刘表军也发现曹军撤退,也跟踪追击。刘表、张绣联军一路紧追,曹操将计就计,出安众不远,便设下伏兵,专等张绣、刘表联军到来,果不出曹操所料,张绣、刘表没让曹操失望,急不可耐地钻进曹操的埋伏圈。联军发觉上当,为时已晚,被四周的曹军步骑兵前后夹击,大败。

打了败仗的张绣领着残兵败将垂头丧气地回到大营,刚到大营门口,谋士贾诩就迎了出来,张绣看到贾诩不觉脸色微红,贾诩之前劝他不要追,可他不听,如今果然大败而回。

张绣正在发愣时,贾诩已经走上前来,说道:“主公,您先不要回营,现在马上杀回去,定能大获全胜。”张绣顿感莫名其妙问道:“之前,未听您的良言相劝,果然打了败仗,现在既然已经战败,为何还要打回去?”贾诩焦急地说:“主公,战机稍纵即逝,现在没时间跟您解释,你赶快追就是了,这次一定能胜。”张绣一向对贾诩敬佩有加言听计从,但这次也将信将疑,但还是收拢部队,再次折返,原路杀回。

张绣军很快又追上了曹军,两军一场混战,张绣赢了。

打了胜仗的张绣却更迷糊了,满腹狐疑的张绣回到大营,见了贾诩,张绣迫不及待追问:“我第一次领精兵追曹军,您说我打不赢;后来,我带着败兵去追刚刚打了胜仗的曹军,您却说我一定能胜。事情果然如您所预料的,这是何道?”

看着困惑不解的张绣,贾诩笑了:“说起来,原因也很简单,将军虽骁勇善战但却不是曹操对手,曹操善于用兵,撤军之际,必然设有埋伏,以防追兵,而且他定会亲自领兵掩护,严阵以待,所以我料将军若追必败;曹操用兵并无失策之处,今无故退兵,必然是后方有事,需要他回去处理,曹操急于回去。既然已经打败了将军,认为您不会再追来,肯定会带兵急于赶路,此时负责掩护的曹军将领不是曹操本人,寻常将领并非您的敌手,所以我料将军必胜。”

张绣听了,对贾诩佩服得五体投地。

建安三年七月,曹操率军回到许县。荀彧见了曹操,问道:“主公前日身处重围之中,却说必破敌军,臣始终未明其中道理,请问主公何以知军到安众必破敌军?”曹操听了大笑,说道:“敌人阻截我军归路,又陷我军于死地。将士归心似箭身处险地,胜则生,败则死,故人人奋勇,拼死力战,因此我料必能破敌,此兵法之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是也。”

曹操回到许县才知袁绍袭击许县的消息不实,虚惊一场!但袁绍的谋士田丰确实曾为袁绍献计偷袭许县,只是袁绍并未采纳其计。

袁绍每次接到皇帝诏书心里就不痛快,世间如果有后悔药,袁绍一定会去买,当初一念之差,错失良机,让曹操占了便宜,如今曹操狐假虎威,动辄以皇帝名义给自己下旨,令袁绍懊恼不已。

袁绍曾写信给曹操,说许县地热下湿,陛下久居恐有伤龙体,不如请皇帝移驾鄄城(袁绍的地盘),此地日照充沛,气候宜人,适宜居住。

曹操当然不吃这一套,吃到嘴里的东西再吐出去,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