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集团内部的窝里斗也是坏事主因。外来的颍川、汝南名士依仗是袁绍乡党,占据了众多位高权重的职务。沮授劝袁绍把皇帝接到邺城,如此可以利用皇帝的名义打压各地诸侯,好处多多。窝里斗给袁绍带来的损失远不止一个皇帝,袁绍集团最后的覆灭,外因当然是有强敌曹操,但内因就是败在窝里斗与内部不和上。吃了哑巴亏的袁绍,只能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袁绍本以为风声一放出去,部下们就会领会自己的意图,积极跟进。......
2023-08-26
宛城战后的曹操很郁闷,战场失利,情场失意,但折磨还远不止此。
不久,河北袁绍得知曹操在宛城打了败仗,这位昔日的盟友,没有安慰关怀,反而对曹操冷嘲热讽,狠狠挖苦了一番,让曹操堵上添堵。但袁绍不会想到,他激怒了一只老虎。
曹操看了袁绍的书信,顿时火冒三丈,当即就要点起兵马去找袁绍拼命。曹操的反应从一个侧面说明,袁绍虽然不是一流的政治家,但在损人方面还是很有天赋的。此时的曹操早已不是未经世事的青年,多年的政治历练,让曹操懂得了隐忍,曹操不是没有城府的人。由此可以看出,袁绍的话说得相当重,深深地伤害了曹操的自尊。
在决定出兵之前,曹操将自己的两个心腹谋士荀彧跟郭嘉请来商议,曹操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想征询两人的意见。
两位足智多谋的谋士互相对望了一眼,迅速达成默契——必须劝阻主公,千万不可意气用事,小不忍则乱大谋。
荀彧、郭嘉既要劝阻曹操,又要让曹操消气,同时还要给曹操保全面子。这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任务,但两位智囊做到了。
两人知道此时不能刺激曹操,所以不能直接说,我们实力不如袁绍,暂时只能忍耐,那样说的话,反而更容易勾起曹操的火气。最好的方式是借古喻今,婉转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曹操也是聪明人,必然能够心领神会。如此,大家都能保全颜面。
荀彧、郭嘉选的是楚汉相争的故事,当年刘邦、项羽并争天下,起初,刘邦实力远不如项羽,屡战屡败,但高祖刘邦不与项羽斗狠而是以智谋取胜,故项羽虽强,终究为高祖刘邦所败。
刘邦项羽的故事,熟读兵书史册的曹操自然知晓,他也明白荀彧、郭嘉的弦外之音,两人虽未明言,但显然刘邦指代的是曹操,项羽自然就是袁绍。
言下之意,当今之计,只有忍耐一时,从长计议。不可与袁绍兵戎相见,与袁绍决裂的时机尚不成熟。
为了安慰曹操,两人又对曹操与袁绍做了全面的分析与比较:
袁绍不尊奉天子,您却不惧艰险奉迎天子,天下人都知道正义在您这边。
袁绍放纵手下,大族豪强横行不法,一盘散沙;您执法如山、令行禁止,号令严明。
袁绍任人唯亲;您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袁绍优柔寡断;您雷厉风行,做事果决。
袁绍打仗,好造声势,徒有其表,华而不实;您深通兵法,常以少胜多,用兵如神。
荀彧跟郭嘉的一番耐心地开导与劝解,让原本怒发冲冠的曹操火气渐消,原本僵硬的脸上也有了笑容,笑着说道:“卿过誉了,孤实不敢当。”嘴里推辞,心里却很受用。顺耳的话谁都爱听,曹操也不例外。
其实曹操本人也十分清楚,以自己目前的实力去跟袁绍拼无异于自杀。但曹操受辱后盛怒之下,一时冲动也属正常。而荀彧、郭嘉的及时劝导让曹操恢复了理智。
既然与袁绍决裂时机尚不成熟,那该向何处进兵呢?此时曹操北有袁绍,南有刘表、张绣,西有关中的马腾、韩遂,东南有吕布、袁术,谋士郭嘉首先发言:“袁绍正全力围攻幽州公孙瓒,主力远征在外,无暇南顾,不如趁机东征,首先消灭吕布,消除来自东南的威胁(郭嘉是在提醒曹操,不要忘记当年吕布乘虚偷袭兖州的教训,决不能再让吕布得逞,重蹈覆辙)。
“如放过吕布不打,一旦我军与袁绍开战,主力势必北上迎敌,那时,吕布如与袁绍联合,偷袭我军后方,将对我军大大不利。主公应先出兵扫平吕布方为上策。”
曹操对郭嘉的建议深表赞同,对吕布,他始终未敢掉以轻心,但时下最令他深感不安的威胁并非来自东南(吕布的实力毕竟弱小,不靠偷袭,吕布难有作为,而曹操是不会再给他偷袭的机会了)而是西北,确切地说是来自关中。
曹操最怕的是袁绍与关中诸将勾结,从而从西、北对其形成包围态势。曹操不担心袁绍联合吕布,而是怕袁绍联合关中的马腾。
曹操不无忧虑地对二人说:“如果袁绍将势力渗透进入关中,进而与陇右羌胡、巴蜀势力联结,我之豫州、兖州将陷入其网中,势必将以二州独抗天下之兵。形势如此,诸位有何良策?”
荀彧说:“主公不必忧虑,关中大小军阀十余支,互不统属,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其中以马腾、韩遂实力最强,他们见识短浅,见山东混战不及关中,幸于拥众自保,坐山观虎斗。主公只需派人好言安抚,虽不能保证长治久安,但在主公扫平关东之前,足以确保关中安定。钟繇颇富韬略,才堪大任,主公将关中事务交予他尽可放心。”
钟繇果然不负所望,到长安后,即写信给马腾、韩遂等人,致以殷勤之意,在信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功说服马腾、韩遂,二人分别派子弟到朝廷入侍(做人质),以表示对朝廷的“忠心”。
有了人质,基本可以确保,对方不会轻举妄动,当然万事都有例外,后来,马腾本人被曹操扣为人质,马超还是起兵了。
曹操忙于运筹帷幄之时,远在淮南的袁术也没闲着,大家都很忙,但忙的内容却有质的区别,袁术正忙于称帝。
有关三国之决战中原:公元197-207的文章
袁绍集团内部的窝里斗也是坏事主因。外来的颍川、汝南名士依仗是袁绍乡党,占据了众多位高权重的职务。沮授劝袁绍把皇帝接到邺城,如此可以利用皇帝的名义打压各地诸侯,好处多多。窝里斗给袁绍带来的损失远不止一个皇帝,袁绍集团最后的覆灭,外因当然是有强敌曹操,但内因就是败在窝里斗与内部不和上。吃了哑巴亏的袁绍,只能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袁绍本以为风声一放出去,部下们就会领会自己的意图,积极跟进。......
2023-08-26
战局进入最后关头,曹操以数万之众将袁绍十万大军阻于官渡数月,使其前进不得,已经创造了平原防御战的典范。袁绍把大军的囤粮之所选在官渡大营以北约四十里的乌巢。曹操在寻找出奇制胜的战机,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袁绍也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就在这时改变战争走向的关键人物——许攸出场了。只要占领许县,官渡曹军不战自溃。这次,袁绍远征在外,留守邺城的审配大权在握,许攸虽然在外,家眷还在城中,审配决意狠狠惩治许攸。......
2023-08-26
各地地方宗族武装趁机崛起,混战不休。战国时代发展成熟,秦惠文王规定“民不得称陵”,陵成为帝王墓葬专用词。中国古代帝王所居宫殿,前称“朝”,即处理政事的朝廷;后称“寝”,即君主饮食起居之所。为了吸引高素质的职业盗墓人才,曹操还特设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鉴于盗墓实在难于启齿,诸如摸金校尉等只能在内部称呼,对外严格保密。新兵经过曹操的训练,很快形成战斗力。......
2023-08-26
从建安五年七月开始,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出现短暂的平静,但同时,双方不谋而合,分别在敌人后方开辟第二战场。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入相持阶段后,袁绍为打开局面将手伸向汝南,派人到汝南,加封李通征南将军,想用高官厚禄拉拢李通。奉袁绍之命南下,与当地亲袁反曹力量联合,造成南北夹击曹操的有利态势。刘备奉袁绍之命带兵南下会合刘辟,在汝南、颍川曹操的大后方纵横驰骋。......
2023-08-26
袁绍意图以主力压上一举歼灭黄河以南的曹操势力。曹操使尽浑身解数安抚人心,文坛领袖曹操的老对头孔融又出场了。孔融在曹操的据点许县大肆炒作袁绍不可战胜论。许县的人心在曹操、荀彧的努力之下,渐趋稳定。人心安定了,下一步就是分兵派将,积极迎战。......
2023-08-26
曹操跟袁绍在官渡进行主力决战,一时间坐镇荆州的刘表成了香饽饽,双方都派人来拉拢刘表,希望刘表的荆州势力站到自己一边。刘表明显是在坐观成败,袖手旁观。这些人日后都成了曹操的僚属,刘表则枉费心机。......
2023-08-26
扬州的九江郡被袁术直接控制着,孙策只好暂时放弃,他把目标选定了庐江郡跟豫章郡,此时的庐江太守是刘勳,豫章太守是华歆。刘勳,字子台,徐州琅邪人。董卓迁都长安,华歆申请外任,之后几经辗转到了徐州,朝廷于是任命华歆做了豫章太守。孙策正准备“接管”刘勳的防区,偏巧旧主袁术魂归西天。袁胤之前遭孙策驱逐,两人有旧怨,袁胤自然不愿去,于是率部抬着袁术的灵柩投奔驻兵皖城的庐江太守刘勳。......
2023-08-26
此刻曹操选择的攻击目标另有其人,这个成为曹操首先打击对象的“幸运儿”就是盘踞宛城的张绣。部下一拥而上将张济抢下,但为时已晚。主将阵亡,群龙无首,在众人的一致拥护下,张济的侄子张绣凄然出场。张绣从军以来一直追随叔叔张济,此时的张绣官拜建忠将军、宣威侯。刘表为表示诚意,很快将张绣军急需的粮食送到大营。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协议,张绣获准屯驻荆州南阳郡的郡治宛城及周边数县,由刘表负责供给张绣军粮。......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