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浩英2010年9月18日10点左右,湖塘乐氏祠堂来了一位不远千里来此认祖归宗的乐氏后人,他就是英国皇家测控学会(香港)主席乐法成博士。6月初,宁波市科协秘书长张定科接到广西科协的电话,希望协助寻找乐法成博士的祖籍。在寻找乐法成先生祖籍的过程中,北仑区委统战部和中华乐氏文化研究会给予了大力支持。乐法成不时地双手合十向各位帮助他找到祖籍的人致谢。......
2023-09-27
曹操在许县大扫除把朝廷里的反对派清扫干净后,开始组建自己的班子,这次整顿不同以往,以前自己只是兖州牧,部下至多是太守、县令,如今却不同了,自己位列三公,朝廷已在自己掌控之下。
论功行赏,大功臣首席谋士荀彧位列榜首,任尚书令、侍中,主持朝廷政务,侍中随侍皇帝左右,绝对不容忽视,所起的作用并非官品所能衡量。
这时,曹操发现自己手下的人才不敷使用,于是来找荀彧商量,曹操之所以找荀彧,是因为东汉一朝,颍川是名士之乡,颍川的“地方特产”就是名士,而颍川的荀氏家族是颍川乃至全国的名门望族,在朝野有着广泛的号召力。
颍川名士,在东汉尤其是汉末三国,十分活跃。袁绍那边受重用的也是这批人。
曹操对颍川名士的重视重用丝毫不在袁绍之下,而且在对颍川名士的选用上,他比袁绍更有优势,因为此时颍川就在他的势力范围之内,近水楼台先得月。
曹操懂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曹操将选拔人才的重任交给了荀彧。
荀彧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给曹操推荐了一批人才,注意不是一个是一批,这些人在此后的岁月里为曹操雄霸天下立下了不朽功勋。在这份长长的名单里,荀彧的颍川同乡占了大部分。
如果把这份名单全晒出来会比较长,只说其中几个主要的,就知道这份名单的分量:荀攸、郭嘉、钟繇、戏志才,几人中除戏志才死得早名气不大,其他几位都是三国谋士中的实力派,随便一个都是三国迷心中的偶像,杀伤力极大。
对荀彧提供的这份名单,曹操没有犹豫,照单全收。曹操为什么对颍川人“情有独钟”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下当地的行政区划。颍川郡隶属豫州,豫州是曹操的地盘;而许县隶属颍川郡,许县是曹操的大本营。如此就清楚了。兖州士大夫的集体背叛给曹操的教训太深刻了。曹操有一个常人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同样的错误他不会犯第二回。
为了笼络收买豫州士大夫,换取这些人的支持,曹操向豫州名士敞开了怀抱,曹操治下的朝廷几乎成了豫州人,确切地说是颍川人的朝廷。得了实惠的颍川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利益,自然要为曹操卖命,曹操能统一北方全靠这些人在背后的支持,曹操只送出去几个官帽却赢回了大片江山,这笔买卖做得真是划算。
军师荀攸 荀彧推荐的第一位人才就是自己的本家侄子荀攸。
荀攸(157—214),字公达,豫州颍川郡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的侄子。内举不避亲,荀彧做到了。如查家族史,仅仅荀攸这一支,就是如假包换的官二代。
荀攸的爷爷荀昙曾官拜广陵太守。荀攸的父亲荀彝做过豫州从事,而荀攸的叔叔荀彧是此时曹操手下红得发紫的第一谋士。有如此背景真是想不当官都不行。
荀氏一门自东汉以来人才辈出,荀攸作为荀氏子弟,很早就显露出英才本色。荀攸的爷爷荀昙去世时,荀昙的一个名叫张权的故吏主动要求给荀昙守墓,态度极其诚恳,让荀家人深受感动。
但当时年仅13岁的荀攸却看出了问题。一般来说看坟守墓这种事,除了亲生儿孙,外人没人愿意。整天守着一个死人墓,住着破草棚,还要吃素,到了晚上更是要多恐怖有多恐怖,如果不是墓主有大恩于人,基本不会有人来。
所以当张权主动提出守墓请求时,荀攸通过细心观察发现这人神色异常眼神漂移,认定此人有问题,他将自己的疑问告诉了叔叔荀衢。荀衢亲自盘问,这一问不要紧,果然有问题,这人是个杀人在逃的案犯,因无处安身,这才想到用守墓做掩护,以躲避官府缉捕。如果不是荀攸及时发现,荀家就要犯包庇之罪。此事在颍川传开后,荀攸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
大将军何进掌权时,为拉拢颍川名士争取后者对他的支持,征召包括荀攸在内的二十多位知名人士到京城洛阳做官。荀攸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董卓之乱时,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董卓为躲避锋芒迁都长安,这时,满朝上下乱作一团,秩序大乱。荀攸觉得这是个机会,就跟几个同朝为官的名士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量趁机刺杀董卓为天下除害。事情筹划得差不多了,关键时刻,出了岔子,几个主谋荀攸、何颙被捕入狱。
在监狱里,平日高谈阔论的名士们一个个现了原形,何颙等人越想越怕,刺杀当朝太师,这是死罪,以董卓的手段,何颙很清楚自己会死得很惨,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还没等董卓来杀他,何颙就给自己来个痛快,趁人不备在狱中自杀。
何颙死了,同在一个牢房的荀攸却表现得淡定自若,照吃照喝,全没当回事。也该着荀攸命大,就在要被拉出去砍头的时候,王允跟吕布发动政变诛杀了董卓,荀攸大难不死在鬼门关口转了一圈,安然无恙地出狱。之后荀攸回家休养。
不久,朝廷又征召荀攸出山,任命荀攸做任城相,任命下来了,但荀攸却不想去,不想去的理由也很简单,那里战火纷飞、局势动荡,荀攸不是曹操,不想只身犯险。
荀攸看出天下不久即将大乱,中原并非安身之地,荀攸反复考虑觉得还是益州地处偏远比较安全,那里地形险要、生活富裕,是个躲避乱世的理想场所。
于是,荀攸主动要求去蜀郡做太守,任命很快下来,荀攸出发了,可没走多远他就发现,局势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路上到处是乱兵土匪,道路不通。被困在半路的荀攸,被迫转向去了荆州。那里有刘表镇守,比较安全,荀攸只好待在荆州观望形势。
曹操定都许县后,亲自给荀攸写信,请他回来给自己帮忙,并以朝廷名义征召荀攸为汝南太守。不久,荀攸到了许县,被任命为尚书。
曹操整天被颍川名士包围,对荀攸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荀攸来后,曹操亲自接见,一番交谈之后,曹操对荀攸非常满意,对身边的荀彧、钟繇说:“公达,非寻常人物,我能得此人相助,何愁天下不定。”曹操当即让荀攸做了自己的军师。
接下来,荀彧又给曹操推荐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颍川人郭嘉郭奉孝。曹操一生谋士众多,但从私人感情论,曹操与郭嘉的感情是最为深厚的,若不是郭嘉英年早逝,他很可能成为曹操的托孤大臣。
曹操的孔明——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豫州颍川郡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年时代的郭嘉胸怀大志,谈吐不俗,见识非凡,地方宿儒长辈往往也不如他,这个清瘦俊朗的少年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睿智。
长大后,跟许多颍川老乡一样,郭嘉也随着名士们到河北投奔袁绍。袁绍亲自接见郭嘉,两人一番交谈后,袁绍还未表态,郭嘉却对袁绍失望了。
在经过了一番细致地观察后,郭嘉认定袁绍不是自己心目中的明主。于是,郭嘉选择了离开。
郭嘉临走之前,同在袁绍手下的谋士颍川同乡辛评、郭图前来送行,在送别的宴会上,因为都是自己人,郭嘉也就无所顾忌直言不讳。郭嘉对两位同乡大发感慨:“智者聪明之处在于择主,只有投到英明的主公门下,才能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袁公想学周公的招贤纳士,却只学会了皮毛,而未领会其中精髓。袁公善谋却缺乏决断的魄力,做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终难成大业。”
郭嘉挥一挥衣袖,没带走一丝云彩,回了故乡颍川。
郭嘉跟荀彧同为颍川人是至交好友,荀彧之前给曹操推荐了一个叫戏志才的名士,这位仁兄很对曹操的脾气,也给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深得曹操赏识,可惜,命短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这让爱才的曹操好不伤心难过。曹操还特意给荀彧写了一封信:“自从志才死后,我身边就少了一个出谋划策的军师,汝南颍川素来人才辈出,请您给我推荐几个候选人来接替志才吧。”
正巧,这时郭嘉从袁绍处归来,荀彧就把郭嘉推荐给了曹操。虽然是熟人同乡,但也要约谈,曹操跟郭嘉两人也进行了一场可以看作是面试的谈话,两位鬼才中的鬼才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两人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形势,常常不谋而合。
谈话结束之后,曹操大喜过望:“助我成就霸业澄清天下的必是此人。”郭嘉走出曹操军帐,也不禁面露喜色地说:“此人真是我的主公。”
随后,郭嘉被任命为司空军祭酒。曹操官拜司空,郭嘉是曹操的人自然隶属于曹操麾下。从此郭嘉跟定了曹操,为曹操扫平群雄献计献策,曹操对他也几乎是言听计从,君臣二人,配合默契,两人对事情的看法常常不谋而合。
不过此时的郭嘉胸中虽有奇策,但因初来乍到,加之,曹操事务繁忙,暂时尚未得到机会展露才华,但是金子迟早要发光,很快,郭嘉就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崭露头角,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这是一个属于他的时代。
接下来介绍第三位仁兄出场。
书法家——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
与荀攸、郭嘉不同,这位仁兄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智谋而是第二特长——书法。跟许多颍川出身的名士一样,钟繇的家世也非同一般,钟家在颍川一带是名门望族。钟繇也因此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饱读诗书,而钟繇从小就酷爱书法。
这样一个出身富贵之家的公子,生活应当是相当滋润的,但事实上却恰恰相反,钟繇的命很苦,钟繇的爷爷因卷入党锢之狱,未能出来做官,一辈子都只是一介布衣,父亲又早逝,钟繇从小是被叔叔钟瑜抚养长大的。
虽然锦衣玉食,但过早失去父母的疼爱,让小钟繇早早品尝了人生的艰辛。钟繇注定要经历几多磨难,这也许是上天对他的考验。
一次,小钟繇随叔父钟瑜去京城洛阳办事,路遇一位相面的术士,相面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位相面先生与钟繇叔侄擦身而过,不经意间,看了钟繇一眼,当即惊叹:“这个孩子一脸富贵相,不过,可能有水难,路上遇到水一定要格外小心。”
有时候,术士的话也是很准的,果然,钟繇叔侄向前走了不到十里,经过一座小桥时,叔侄俩乘坐的马车不知何故,拉车的马突然受惊,将坐在车中的钟繇抛入河中,幸亏抢救及时,钟繇才捡回一条命。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叔叔钟瑜见术士的话果然应验,不禁对自己的侄子刮目相看。从这以后,对钟繇另眼相待,比之前更为重视侄子的学业,不惜重金聘请名师教授钟繇读书。
长大后的钟繇,按照官场潜规则,花钱打通关节,买了个孝廉的出身,举孝廉步入仕途,钟繇先是做尚书郎,后被外放阳陵县令。之后又当过黄门侍郎。
之后的事,前文已述,不再重叙。
铁腕县令——满宠 满宠(?—242),字伯宁,兖州山阳郡昌邑(今山东微山)人。
满宠十八岁就当了山阳郡的督邮。真是厉害!督邮我们之前提到过,刘备好不容易做了县尉就因鞭打督邮惹上官司,督邮是太守的属官,专门负责行政考核,每次到下面视察,地方上的县官都要热情接待,唯恐惹恼督邮大人,吃不了兜着走。
十八岁的满宠能做督邮,能力之外,最主要的当然还是因为有背景。朝中有人好做官,没背景就算八十岁也要靠边站。
山阳郡以李朔为首的几个郡中大姓趁军阀混战,遍地饥民,大肆扩充私人武装,之后在附近郡县拦路劫财胡作非为,地方因此被搞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太守令满宠出来整顿秩序。
满宠领命后,将几个首领叫到衙门,狠狠训了一顿,效果立竿见影,李朔等人当场做忏悔状,表示今后一定痛改前非。
曹操当上兖州牧后,将满宠招入麾下做州从事。曹操做了大将军,此时朝廷搬到许县,许县相当于临时首都。首都的治安是最不好管的,当过洛阳北部尉的曹操对这一点深有感触,所以在许县县令的人选上,曹操颇费了一番脑筋。最后决定派满宠去。
满宠官袍加身走马上任,谁都知道,这个县官不一般,相当于洛阳的河南尹。当时,许县城里的曹家宗亲及其门下宾客,多有仗势欺人、横行不法者,这与当年洛阳城里的豪门贵戚如出一辙。
曹洪家下门客尤其嚣张跋扈,数犯国法。曹洪及其门客胆敢如此,也是事出有因,曹操严刑峻法崇尚法治,曹洪身为亲信,自然清楚,但他仍有恃无恐,因为曹洪当年救过曹操的命,所以,即使曹操本人也要给曹洪几分薄面。对其他人,曹洪更不放在眼里。
但满宠来后,情况大为不同,这位仁兄油盐不进铁面无私,谁的面子也不给。曹洪的门客,不出意外,再次犯法,事情报到满宠那里,满宠听说是曹洪门客,不但半点优待没有,甚至处置得更狠。
曹洪得知后亲自给满宠写信求情,请他看在自己的情分上,网开一面。谁知,满宠却根本不予理睬。曹洪没办法最后只好去找曹操说情,请曹操出面。
曹洪来求,曹操内心虽赞许满宠的秉公执法,但对曹洪的请求也不能置之不理,原因前已说过,他欠曹洪的人情,所以明知这是徇私枉法也不得不卖个情面给曹洪。
当满宠听说曹操要召见包括自己在内的主审官员,就知道是曹洪走了上层路线,曹操若下令,满宠也不得不执行。但满宠也有对策,他提前将犯法之人处决。
曹操闻讯,不但不责怪,反而对执法如山不徇私情的满宠颇为欣赏。
曹操一向推崇法治,他并不想徇私法外开恩,破坏他自己确立的治国方略,只是碍于曹洪情面才被迫让步。现在满宠忠实地执行了他法家的依法治国路线,他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会责罚?
最郁闷的就数曹洪了,从此以后曹洪门下宾客收敛了许多,再也不敢肆意妄为,其他贵戚公卿,见曹洪尚且如此,也愈加小心谨慎。
在曹操的支持下,满宠这个县令做得有声有色,许县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
曹操将杨彪下狱,主审官就是满宠。对这个前任太尉、朝野知名人物,满宠秉公办案,并未对其有任何特殊优待。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曾找到满宠,请满宠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保留一丝情面,不要对其刑讯拷问,手下留情。
满宠却严格按法定程序办事,对杨彪进行拷讯。但满宠并非酷吏,他也知道杨彪是被冤枉的,数日后,满宠带着审讯记录去见曹操,劝曹操释放杨彪,说此人海内知名,若罪名不明,不宜受刑。言下之意,杨彪无罪,您还是赶紧下令放人吧。曹操对满宠的话倒是听得进去,当天就将杨彪从狱中放了出来。
荀彧等人,开始听说满宠拷讯杨彪,大为不满,事后得知详情,对满宠也感佩万分。
有这么一位铁腕人物给自己“管家”,曹操自然放心。
曹操将朝中事务处置好后,接下来又要征战四方。但负责粮草的官员双手一摊,不行,原因只有一个——没粮。
兵荒马乱的年代,粮食是最宝贵的,对于这一点,曹操是有深刻体会的,当年在兖州就是因为缺粮,仗总是打打停停,要不是袁绍接济,还不知道何时才能打败吕布。
曹操夺取豫州后,势力深入中原腹地。为了不再让士兵们饿着肚子打仗,曹操开始了一项筹划已久的大行动——军事屯田。
有关三国之决战中原:公元197-207的文章
■虞浩英2010年9月18日10点左右,湖塘乐氏祠堂来了一位不远千里来此认祖归宗的乐氏后人,他就是英国皇家测控学会(香港)主席乐法成博士。6月初,宁波市科协秘书长张定科接到广西科协的电话,希望协助寻找乐法成博士的祖籍。在寻找乐法成先生祖籍的过程中,北仑区委统战部和中华乐氏文化研究会给予了大力支持。乐法成不时地双手合十向各位帮助他找到祖籍的人致谢。......
2023-09-27
由《都碑记》所揭示出的“孝感乡都”,以及沈家庄磨子场遗址的发现,为学术界认识和解读明代的乡里组织提供了新的实证资料。麻城县孝感乡都之下的“区”,就是为便于征收赋税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孝感乡都”因为是一个聚集有“八百户丁”的“小邑”,故被称之为“都”。这样,办完迁徙手续的移民,就从孝感乡都出发上路,于是“孝感乡都”就成为了迁川移民的始发地。......
2023-07-31
更是在战国魏文侯旧城旧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新邺城。曹操时代邺城一直都是曹魏的政治、军事中枢,曹丕代汉自立定都洛阳,邺城的地位稍有下降,但仍是魏国五都之一。建安九年十二月,曹操大军逼近龙凑。曹操打算沿用打邺城的老办法,先扫荡外围,孤立中心城市,最后再夺取南皮。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回军进攻南皮。......
2023-08-26
曹操早就有意征讨袁术,袁术陈国杀人劫粮事件发生后,更坚定了曹操出兵的决心。建安二年九月,曹操正式出兵,东征袁术。曹操不论是由豫州南下还是东进徐州,势必夺取此地,拔出袁术深入中原的这只“触角”。蕲城,曹操志在必得,袁术却连应战的勇气都丢了,尚未开战,袁术败局已定。经过与吕布、曹操的两战,袁术帐下大将多死于阵前,士卒也死走逃亡,所剩无几。曹操此次东征,不仅消灭了袁术主力,还收了一员大将——许褚。......
2023-08-26
刘璋才能平庸,只好向刘备求援,希望他带兵入川抵抗曹操。刘备原本就有进军西川的打算,接到刘璋的求救信后,心里暗暗高兴。刘备的人马到了西川以后,军纪严整,秋毫无犯,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刘备想要占领西川,必须先要攻打益州,他本打算趁着两军交战的机会杀了刘璋,夺取益州,但是在军事上接连失利,就连庞统也在战斗中被乱箭射死了。刘备采用“假道伐虢”的计策对抗曹操,最后攻取了整个西川,成了汉中王。......
2023-08-06
称帝后,武则天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武则天看后非常高兴,当即下令免除其奴婢身份,叫到身边协助做事。怀着这种心情,武则天更加重用上官婉儿,封她为婕妤,协助她拟敕制诏,还让她监督自己的治国之策。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心腹,上官婉儿以才女著称。......
2023-11-27
晋荀吴帅师伐鲜虞①,围鼓②。鼓人或请以城叛,穆子弗许。译文晋国荀吴领兵进攻鲜虞,包围鼓城。晋军包围鼓城三个月,鼓城有人请求投降。荀吴让鼓城人来见自己,说:“从脸色看还吃得饱饭,姑且去修缮你们的城墙吧。”鼓城人报告粮食吃完,力量用尽,然后荀吴率兵占领了它。荀吴攻克鼓城而班师,不杀一人,只将鼓国国君鸢鞮带回晋国。......
2023-09-22
建安三年三月,春暖花开,曹操决意再次领兵南下,三征张绣。曹操此次誓要消灭张绣,彻底解除其对许县的威胁。这时,张绣不在宛城,退守南阳郡治下的穰城,曹操与张绣的战争始终在南阳郡境内各县之间拉锯。此次南征张绣,出征前,曹操再次严明军纪,严禁军士沿途践踏百姓庄田,违者军法从事。安众破敌曹操大军深入南阳,将张绣围困于穰城。张绣军很快又追上了曹军,两军一场混战,张绣赢了。......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