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常见的故障可分为外部故障和内部故障。蓄电池的内部故障主要有极板硫化、活性物质脱落、极板栅架腐蚀、极板短路、自放电、单格电池极性颠倒等。另外,还需排除充电电压过高的故障。......
2023-08-26
汽车在使用中,蓄电池的断电会为使用者带来麻烦,为了及时发现蓄电池的各种内在故障,汽车每行驶1000km,或者冬季行驶10~15天,夏季行驶5~6天,需对蓄电池进行下列3方面的检查,它们包括:
1.通过观察孔判断蓄电池技术状况
由于市场上多采用无加液孔的全密封型免维护蓄电池,由于不能采用传统的密度计来测量电解液密度以判断其技术状况,为此在这种免维护蓄电池内部一般装有一只小型密度计,通过顶端的检查孔观察其颜色即可判断蓄电池的技术状况,前面已经讲述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2.电解液面高度检查
电解液液面的检查如图3-6所示,可用玻璃管测量液面高度。对于采用工程塑料容器的蓄电池,可从蓄电池容器侧面观察液面高度。为了观察方便,一些蓄电池容器侧面刻有液面高度指示线。
图3-6 用玻璃管测量液面高度
注意:
测量电解液的方法:将玻璃管垂直插入蓄电池的加液孔中,直到与保护网或隔板上缘接触为止,然后用手指压紧管口并将管取出,管内所吸取的电解液的高度即为液面高度,其值应为10~15mm。
3.蓄电池放电情况
蓄电池的放电程度可根据电解液密度判断和用高率放电计或蓄电池测试器检查。
(1)电解液密度和温度的检查
用密度计测试电解液密度是最直接的一种测试方法。如图3-7所示,吸取蓄电池中的电解液,直到浮子浮起,然后检查浮子高度和浮子刻线之间的关系,可读出电解液密度的数值。
关于温度,可以直接用温度计测出电解液的温度值。
图3-7 用密度计测量电解液密度
注意:
蓄电池状态的显示:通过浮子的彩色标记来判断蓄电池的放电程度,如图3-8所示。
1.电解液处于黄色区域,说明电量充足,如图3-9所示;
2.电解液处于绿色区域,说明电量相对充足;
3.电解液处于红色区域,说明电量不足,必须充电。
图3-8 读取高度值
图3-9 电解液处于黄色区域
(2)用高率放电计测量放电电压
高率放电计是模拟接入起动机负荷,测量蓄电池在大电流(接近起动机的起动电流)放电时的端电压,用以判断蓄电池的放电程度和起动能力,高率放电计如图3-10所示。
注意:
高率放电计的使用方法:将点火开关置于关闭状态,按压高率放电计测试开关并保持5s后放开,待测试仪上的指针静止不动后读出读数,此读数即为蓄电池的端电压。若电压稳定,根据表3-7判断放电程度;若电压迅速下降,说明蓄电池已损坏。
图3-10 高率放电计
表3-7 放电程度与电压的对应关系
有关汽车机电维修工从业上岗一本通的文章
蓄电池常见的故障可分为外部故障和内部故障。蓄电池的内部故障主要有极板硫化、活性物质脱落、极板栅架腐蚀、极板短路、自放电、单格电池极性颠倒等。另外,还需排除充电电压过高的故障。......
2023-08-26
当单格电池电压上升至2.4V,电解液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应将电流减半,直至完全充足电为止。一般单格电池充电电压定为2.5V,即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应为V或V。第一阶段充电电流约为额定容量的1/15,充电至电解液中逸出气泡,单格电压达到2.4V时为止。如果电解液密度下降到1.150g/cm3以下,或单格电池电压下降到1.75V以下,或冬季放电超过25%,夏季放电超过50%,或前照灯灯光比平时暗淡,或起动无力,则必须进行补充充电。......
2023-08-26
若保持在9~12.2 V,说明蓄电池尚可使用,但存电量不达100%。图2.10电解液液面检查方法图2.11透明壳体液位检查3)蓄电池电解液密度检测电解液密度的大小是判断蓄电池容量的重要标志。图2.12检测方法表2.3电解液相对密度与蓄电关系注:免维护蓄电池不用检查电解液液面高度。图2.13恒流充电过程恒流充电的优点是适应性强,可任意选择和调整充电电流的大小,有利于保持蓄电池的技术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2023-08-19
确定起火部位在车厢内之后,再根据起火点在发动机舱、驾驶室或行李箱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各个相关系统进行检查,确定其烧损状态,考察能够引起火灾的各种可能性。蓄电池安装在发动机舱内的情况较多,也有部分车型蓄电池安装在驾驶室内座椅下或行李箱内。......
2023-08-10
我国在汽车车身局部采用玻璃钢化已较普及,如保险杠、发动机罩及弯度较大形状复杂的车身部件等。有些车辆采用仅上部着深色的风窗玻璃来遮挡太阳的眩光。这种玻璃只用于风窗玻璃,破碎后不易散落。消除汽车风窗玻璃上的小炸点,现在已形成一种专门技术。......
2023-08-10
想要检查花鼓调节得是不是到位,需要把车轮从自行车上拆下来。然后把后飞轮上的链条调节到最小飞轮片上,把牙盘上的链条也调节到最小盘。如果轴杆有相对移动,感觉有非常轻微的撞击,那就说明花鼓太松了。无论花鼓太紧或者太松,一定要调节。若花鼓已经出现不良状况时还继续骑,可能会导致各部分不必要的磨损,也会限制自行车的良好性能。例如,松动的后花鼓会影响变速,而过紧的花鼓可能会产生杂音。......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