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李峰:统一战线的典范

李峰:统一战线的典范

【摘要】:时县内吸食烟毒的豪绅二人,依法治罪予以监禁;许昌专员公署侦缉队贩运毒品,经查获后,排除一切干扰,依法判处死刑。抗战形势的急剧变化,徐州、开封相继沦陷,襄城已处抗战边缘地带,县委决定当时工作以武装集训为重点,为开展游击战做准备,李峰欣然同意。

李峰(1893—1969),字助天,吉林省延吉县人,1917年考取公费留学,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攻读,同周恩来、杨扶青、于树德、童冠贤、马洗繁、王璞山诸学友住在一个日本公寓里,曾参加同盟会,并组织“新中国学会”,探讨救国途径。

李峰

回国后,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把延边四县划为间岛和在延边修筑铁路,遭受日本特务的追捕。遂背乡离井遁逸吉林省城——永吉,在吉林省政府就职。此后历任辽宁省洮安县长、辽宁省警官高等学校教育长、河南省警官训练所副所长、河南省襄城县长、陕西省华阴县长、河南省灵宝县长、河南省许昌县长、国民党立法委员等职。

上海解放时,联络立法委员60余人,致电中共中央,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到北京社会主义大学学习后,任内务部参事。其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

文化革命”中受审,李峰处此逆境仍本实事求是精神,坚贞不屈。精神上的折磨致心脏病猝然发作,于1969年4月逝世,终年74岁。后经内务部予以平反,并召开了追悼大会,骨灰移放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李峰在襄城县任县长是1936年7月到1938年12月,这期间他有很多开创性建树,政绩卓著,誉满全省,河南省政府曾明令嘉奖,表扬襄城县为河南省模范县。

李峰一向以清廉自矢。主张“做好官、做好人、做好事”。到任后拒绝士绅馈赠筵宴,布告全县“提倡任人唯贤,公而忘私,反对贪污贿赂,挟嫌诬告”,社会风气为之一振。对全县77个联保主任进行了认真的甄别和培训,实行奖惩制度,县直各科局也经过调整,录用了一批年富力强具有专业知识踏实肯干、敢于负责的人来担任,不数月间,全县政治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朝气蓬勃、励精图治的新局面。

襄城县地处淮河上游,汝颍两河纵贯境内,涝时泛滥成灾,旱时则细流涸竭,不能用其灌溉农田,他通令各联保打井防旱,效益显著,农民称快。

河南由于民国初年军阀长期混战,土匪蜂起,鲁、汝、郏、宝、襄诸县尤甚,其中除大部分是生活所迫铤而走险外,也有奸宄歹徒混迹其间,勾结豪绅、打家劫舍,致使地方紊乱、生产停顿。李峰常亲自清剿,使屑小敛迹,社会秩序渐趋安定,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烟毒危害,甚于洪水猛兽,国民党政府虽有禁令,但在军阀官僚的操纵包庇下已成具文,吸食、种植、制造、贩运者日益泛滥。李峰对此深恶痛绝,认真执行有关法令,不徇私情,不畏权势,对吸食者勒令戒除,对种植、制造、贩运者依法严惩,绝不宽贷。时县内吸食烟毒的豪绅二人,依法治罪予以监禁;许昌专员公署侦缉队贩运毒品,经查获后,排除一切干扰,依法判处死刑。这两件案例震动很大,自此吸食、种植、制造、贩运烟毒者无不畏惧而销声匿迹。长久贻害人民的烟毒此际基本肃清。

七七事变后,他积极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常利用一切机会讲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目的和罪行,宣传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全县人民投入抗日战争的洪流。他曾到男子师范学校进行一次民意测验,让学生都闭上眼睛,说拥护国民党的头向右转,拥护共产党的头向左转,结果全体学生都向左转,认可民心所向。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的大捷,更有力地证明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必胜。学习共产党领导,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刻不容缓的急务。是年冬,李峰的同学、挚友、中共地下党员张文海(当时名吉文),从武汉去山东,途经襄城,畅谈抗日救亡理论与实践,他如获珍宝,兴奋欲狂,拟挽张留襄指导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张以有任务在身,不能久留,允即函请“东北救亡总会”另派人来。

1937年底,襄城成立了救亡工作训练班,李峰在鞠抗捷的大力协助下,委任在陕北安吴堡青训班学习归来的张万里负责,县政府民政科长鞠仁卿(鞠抗捷)具体领导。军事科长蔡荆洲也到训练班辅助工作。吸收本县失学回襄和外地流亡学生、进步青年,以及县政府职员中的进步分子等30余人参加,学习《大众哲学》抗日理论、《抗击战术》等论著和《新华日报》。大唱救亡歌曲,并成立抗敌话剧团,广泛宣传抗日。救亡训练班的成立,在当时对襄城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传播马列主义起到了启蒙和推动作用,影响巨大。

1937年天旱歉收,1938年春,青黄不接灾荒严重,地主哄抬粮价,民不聊生。县政府令各联保将所存仓谷全部发放,以赈灾民。此外还配合训练班的抗日宣传活动,在四乡普遍开展“借粮运动”,动员粮户借粮给缺粮户,秋后无息偿还。王洛镇谢庄村地主谢某不肯借粮,影响借粮运动的开展,李峰闻讯亲自前往,带领借粮群众一起给地主下跪,地主才答应借粮。

救亡训练班的成员中,有的在“一·二九”学生运动前后曾参加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开活动,发展一大批爱国青年参加。西安民先队部曾派人来襄指导工作,使襄城县的救亡运动更加深入。当时有个国民党扫荡报记者叫原景信,携带他所写的《陕北剪影》小册子,到襄城作反动宣传,民先队同他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将其驱逐出境。救亡运动的大好形势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恐惧和反对,CC派特务头子国民党襄城县党部书记李自明、复兴社特务头子常辅臣,都向其主子打黑报告说:“襄城县赤化了。”

1938年4月,武汉“东北救亡总会”派阎琮琛(阎伯玉,共产党员)、杨战韬(共产党员)、滕靖东(共产党员)到襄城工作,与李峰会晤后,建议把“救亡工作训练班”改为“抗敌工作训练班”。“救亡”是共产党提出的政治口号,“抗敌”则是国民党反动派采用的名词,改为“抗敌工作训练班”比较隐蔽,有利工作。1938年8月份,成立了中共襄城县委员会,张德(张维桢)任书记,所有县委委员除张德外均担任县行政职务,并成立了群众性的救亡组织——“东总襄城通讯处”,以便掩护活动。襄城县委决定,经过鞠仁卿(襄城建党时最早吸收的党员)征得李峰同意,以县政府的名义发号施令,所以县委一切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抗战形势的急剧变化,徐州开封相继沦陷,襄城已处抗战边缘地带,县委决定当时工作以武装集训为重点,为开展游击战做准备,李峰欣然同意。利用县政府的组织形式,成立了“襄城县抗敌自卫团司令部”,县长兼司令,地方士绅常锦川(字会亭)任副司令,鞠仁卿任政治部主任,滕靖东任秘书。全县77个联保划为16个联防区,各成立80至100人枪的联防队,设联防区队长、政治指导员各1人,由各乡镇供给粮馍饷项、枪支、被服,但不受其制约。由于襄城地区枪支较多,开展迅速,16个联防区共集训人枪1500余,连同原有的县常备队警察局和政警队等武装共约2000人。1938年秋,曾举行一次大检阅,许昌专署专员胡伯翰参观了检阅,武装齐全,队伍严整。这种组织形式,是当时国民党政府明令规定的,胡伯翰当然提不出什么异议,当面给予嘉奖,但在国民党的“限共”“反共”政策下,1938年12月,河南省政府却以“政治动向不明”的罪名加诸李峰,予以撤职。在群众依依不舍的欢送下,李峰离开了工作两年零7个月的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