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多管齐下,有效遏制返贫

襄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多管齐下,有效遏制返贫

【摘要】:兜底保障襄城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占比44.75%,因残致贫的占比40.19%。襄城县大胆创新实践,最终确定对“三无”人员,分别实施居家兜底、集中兜底、特殊助养三种兜底脱贫方式。县领导、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以上率下,带头参与,要带着感情到群众家中吃饭,不能嫌贫爱富、挑三拣四、挑肥拣瘦。广大群众纷纷表示“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尤其是独居老人家中出现了久违的笑声,为襄城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兜底保障 襄城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占比44.75%,因残致贫的占比40.19%。特别是2020年需要脱贫的711户、1550人,大多“无业可就、无产可扶、无力脱贫”,都是贫中之贫、艰中之艰。这部分人单纯依靠自身能力,已经无法顺利脱贫。襄城县大胆创新实践,最终确定对“三无”人员,分别实施居家兜底、集中兜底、特殊助养三种兜底脱贫方式。为解决贫困群众“故土难舍”不愿到敬老院集中的问题,襄城县创新居村联养兜底保障模式,被贫困群众称为“离家不离村的养老院”,深受好评。针对精神障碍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居住,帮扶难度大,安全隐患高的问题,襄城县实施特殊助养模式,对其进行集中帮扶救治,截至2020年底,先后帮扶救治146人,其中23人已治愈出院,回归正常生活,剩余123人在医院得到全方位的照料、护理,既让他们得到了生活质量保障,又消除了社会隐患。由于精神障碍建档立卡贫困户兜底保障工作亮点突出,许昌市现场会在襄城县召开,平顶山市、湖北松滋市等地到襄城县学习考察。

跟踪议贫 探索建立“议贫会”制度,组织脱贫责任组、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众代表参加,脱贫责任组用群众听得懂、接地气的语言,介绍贫困群众家中情况,宣传扶贫政策,讨论帮扶措施,征求群众意见,解答群众疑惑,积极问计于民,让村干部、帮扶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定对策,把群众反映的难事办成看得见的实事。通过“议贫会”,向群众讲清了党的扶贫好政策、村里的帮扶措施、贫困户进出的标准,消除了群众的误解、不快,激发了贫困户的干劲、动力,打通了服务和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手捧光荣证的脱贫户全家福

派饭连心 建立“吃派饭”制度,帮扶干部每月确定一个“扶贫日”到贫困户、低保户、特困供养户、一般农户、党员、村民代表家中交钱“吃派饭”。县领导、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以上率下,带头参与,要带着感情到群众家中吃饭,不能嫌贫爱富、挑三拣四、挑肥拣瘦。吃饭时要做到“四不准”:不准到村“两委”干部家吃饭;不准乡村干部陪同;不准自带餐具分桌吃饭;不准搞形式主义。同时,以不给群众添麻烦为原则,和群众一起做饭,打扫卫生,搞家务,拉近关系。通过“吃派饭”活动,密切联系了干群关系,增进了干群感情,真正让干部接了地气,群众掏了心窝。广大群众纷纷表示“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尤其是独居老人家中出现了久违的笑声,为襄城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